雖然一直沒關注過這位“甲亢哥”,但昨天還是深深地吃了一口文和友的瓜。
簡單給大家梳理一下(據媒體報道和網友爆料):
1.這些年文和友的負面就沒停過,品牌本身處于亞健康狀態;
2.在全國關注的這場超級直播中,聯合創始人先生(據報道,后簡稱“創始人”)的雷霆之怒給品牌帶來了嚴重危機,品牌一天就涌現了超過4000條差評;
3.危機發生之后,官方沒有做任何動作,而是通過客服來回應“不回應”;
4.雖然公關說不回應,網友爆料品牌卻各種刪除差評和負面;
5.截至舒澤寫這篇稿子時,文和友仍未進行任何官方表態。
其官方微博最新一條的評論區
舒澤對這件事(目前)的評價是:故事大王親手“放火”點燃了自家的情懷大廈,品牌一系列操作也不是危機公關,倒更像是危機行為藝術。
做品牌不怕故事講得不好,而是怕這個講故事的人跳出來說:我編的,你們還真信啊?
創始人親手撕碎品牌故事和精神符號,這對支持品牌的用戶來說,根本就不是打臉,而是智商被按到地上摩擦。當然,對于品牌的差評用戶和競品來說也算是找到語料了,這還不得大傳特傳!
文和友的核心競爭力是啥?食物之外,是那股子故事濾鏡下的市井煙火氣,是創始人先生的情懷販賣,給用戶構建了一個具有情緒價值、故事觸感、地域風味的“片場”。
但這次,“主演”創始人先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昭告了天下:童話里都是騙人的,我編的故事也是騙人的,最終解釋權歸我所有,而且我脾氣不太好。
這對一個本就靠“故事續命”的品牌,尤其是在它已經有點“營養不良”(負面纏身)的時候,造成的內傷有多重?大家自己品。
官方在危機公關中不表態,就等于是默認了最壞的版本。
老板在前線“激情開麥”,按理說公關部得趕緊“洗地”“滅火”“遞話筒”吧?
結果呢?文和友的公關不僅真的沒出動,還用高調且高冷的措辭來了一句“不回應”。不回應也就罷了,竟然還開啟了刪差評的神操作。
但問題是,在危機公關的輿論場上,沉默從來換不來歲月靜好,只會引來更猛烈的狂風驟雨。你選擇閉嘴,別人可就會替你說了,各種猜測、黑料、段子滿天飛。一旦10個語料里有6個是真的,那沒人會在意剩下的4個是假的,就會衍生出來20個“真的”。
這哪是危機管理?這簡直就是把自家品牌光溜溜的推到聚光燈下,任人評說,還自帶了一首“我不在乎”的BGM。
官方微博目前仍無回應
這兩套組合拳下來,把一場可能會可控的品牌危機變成了一場全民參與的“大家來找茬”和“品牌聲譽鞭尸大會”。
此次公關事件的發酵當然不止于以上兩點,更核心的是企業內部治理不科學、危機管控意識不強、品牌價值空心化等綜合原因。
內部治理的不科學,涉及企業內部很龐大的問題,舒澤作為一個局外人,在這里不予置評。只對很多品牌說一句:一言堂式的管理,在太平盛世可能是效率,但是在危機關頭就是砸自己腳的石頭。
危機管控意識不強,回歸到這個具體危機我覺得是品牌公關團隊能力不強、過于弱勢造成的。既然這些年文和友的各種負面聲音就沒停過,品牌已經處在亞健康狀態,為什么沒有對往期風險進行洞察、歸類、升級、處理?真正的公關有80%的功力是用在平時“治未病”的,一個不能治未病,只能治急病的公關不是好公關。
當然這個團隊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治不了“未病”,也治不了“急病”的狀態。甚至,連基本的健康防護都做不好,按理說這種超級直播的場合,自己品牌這樣的背景不說來場轉危為安的好手段,但起碼應該如履薄冰吧,都沒有。
品牌價值空心化,這點存在于很多品牌的身上。當一個品牌長期依靠“情懷”營銷,但在實際運營和危機處理中卻處處顯得功利、強硬、缺乏溫度時,不得不讓人質疑其核心價值觀是不是只是“口號”,而非真正融入到企業文化和行為準則。這也是舒澤在過去幾年、過去很多文章一直在讓強線下、強用戶的品牌建立標準的CIS體系,特別是品牌BI體系的原因。故事出圈的品牌往往都會陷入價值空心化的境地,要記?。?strong>故事再好,不如把事兒辦好!
小紅書品牌關鍵詞皆為負面風評
說回這場極其失敗的危機管理,舒澤反思了幾個點:
1.無公關不品牌,品牌之所以稱之為品牌,不僅是讓用戶有“心智”,更是讓用戶有“心理賬戶”,前者用營銷手段建立,后者用公關手段維護。
2.當創始人和品牌深度綁定的時候,這并不是一個十足的優勢,是資產,也可能是炸彈!比如某汽車品牌過于強化的創始人IP,在危機發生的第一時間,公關出馬已經不好用,創始人必須親自出馬,不然就會產生負面。更何況,這次的事件就是創始人負面呢~
3.品牌公關團隊一定要有風險管理意識,即風險捕捉、風險分層、風險預處理、風險升維處理、危機處理、公關提升、價值溝通。要做到能發現事兒、能處理事兒、能圓回來事兒。
4.公關銘記:認錯不丟人,裝死才可怕。真誠溝通,是唯一能自救的稻草。
5.創始人銘記:清醒一點!請把你的“偶像包袱”“成功濾鏡”和“真實自我”分分場合。
6.所有品牌銘記:品牌聲譽和減肥一樣,平時自己不管住嘴(謹言慎行)、不邁開腿(建立公眾溝通),最后失去的健康,在ICU里花錢都未必能買回來。
最后,舒澤想說:文和友的這盤“死棋”還能不能下活,看造化、也看態度。但是那個“美好”的品牌故事,肯定已經裂痕累累,需要用加倍的真誠和行動去彌補。
以上。對規則的尊重、對個體的關照、對品牌的敬畏、對溝通的坦誠,或許才是比任何宏大的品牌敘事都更堅固的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