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也門胡塞武裝正深陷自紅海沖突爆發以來最為棘手的戰略危機之中。在過去長達 17 個月的時間里,胡塞武裝巧妙憑借也門的地理優勢,結合靈活多變的游擊戰術,在紅海區域成功扛住了美軍航母戰斗群超過 200 次的強力打擊。
其背后的戰略邏輯在于,也門境內多山的復雜地形以及漫長的海岸線,使得美軍在軍事行動中不得不依賴成本高昂的航母編隊,且只能展開有限的空襲行動。不過,近期索馬里基地的局勢變化,徹底扭轉了整個戰場的原有格局。
索馬里政府于近期做出決定,將北部的柏培拉海軍基地、博薩索港口以及鄰近機場的獨立運營權拱手讓給美國。這一舉措,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軍事戰略層面掀起驚濤駭浪,直接對胡塞武裝的生存根基構成了嚴重威脅。
自此,美國得以依托索馬里,開展長周期、低成本的軍事行動,對也門胡塞實施封鎖。索馬里作為一個比也門更為貧困的國家,境內遍布半干旱荒野。這種地理特質,使得其無懼也門胡塞的導彈打擊。如此一來,美軍可在索馬里常態化部署空軍力量、陸軍戰術導彈以及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據估算,此舉能讓美軍的打擊成本驟降 90%,并且作戰半徑可覆蓋胡塞武裝控制區的每一寸土地。
一旦美軍從索馬里發動陸基打擊,將形成三重極具壓迫性的戰略壓制態勢:在空中,持續對胡塞武裝的關鍵設施展開轟炸;在海上,嚴密封鎖伊朗對胡塞武裝的武器運輸線路;通過導彈,精準摧毀胡塞武裝的軍事節點。更為致命的是,索馬里基地距離也門僅僅 300 公里,這一短距離使得胡塞武裝難以發展工業與正常開展貿易活動。長期的資源封鎖,極有可能在也門引發嚴重的糧食危機。
要知道,也門本就是全球最為貧困的國家之一,其國內高達 80% 的糧食依賴進口。而當下,伊朗對也門的海上補給線已然成為美軍重點打擊的對象。
在這一系列事件背后,沙特與阿聯酋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兩個國家不惜斥資超過 2.4 萬億美元,只為吸引美軍入駐索馬里。阿聯酋更是親自出資,大力建設相關軍事設施。他們如此行事,動機十分明確。近年來,胡塞武裝頻繁動用導彈,對沙特的油田以及阿聯酋的城市發起襲擊。此外,胡塞武裝的 20 萬地面部隊,始終像一把高懸的利刃,威脅著沙特南部邊境的安全。
埃及也因紅海航運受阻,承受著巨額蘇伊士運河通行費損失。這筆原本可觀的收入,原本用于進口補貼面粉,養活國內 1 億人口。另外,土耳其也介入其中,派遣了 5000 名雇傭軍,并攜帶 TB - 2 無人機,協助索馬里政府,以此換取索馬里對美國開放基地的支持。
一時間,中東多國仿佛心有靈犀般,形成了一條反胡塞的統一戰線。他們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消除自身面臨的安全威脅,另一方面則試圖削弱伊朗在也門的代理人力量,即胡塞武裝。
面對如此困局,胡塞武裝未來的存續,主要取決于三大關鍵變量:其一,伊朗能否突破美軍的海上封鎖,持續為胡塞武裝提供軍事援助;其二,在山區開展的游擊戰,對于現代化裝備的美軍,究竟能產生多大的消耗效率;其三,國際油價的波動,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美軍長期作戰的意愿。
盡管索馬里基地的存在,極大地提升了美軍的打擊效能,但胡塞武裝也并非毫無還手之力。他們手中依然掌握著射程達 800 公里的彈道導彈,以及具備攻擊能力的無人機,這些武器可對美軍設施發起非對稱反擊,在一定程度上對美軍形成威懾。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