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算盡太聰明,97歲李嘉誠這下玩不轉了。
自長和與貝萊德之間的港口交易曝光后,《大公報》、粵港澳辦等接連發聲勸誡,全被李嘉誠當成了耳旁風。
好言難勸,3月28日市監局直接發布公告審查港口交易,4月2日簽約儀式應聲推遲。被李嘉誠寄予厚望的美方,并沒有出面力挺他。
顯然,前后拉扯一個多月后,我國已經放棄了好言挽留李嘉誠,而美國也顧不上來保全他。風光大半輩子的投資天才,這一次似乎玩不轉了。
3月初,長江和記披露將向美國貝萊德財團轉讓其持有的43個國際港口權益,交易總額達228億美元(約合1376億元人民幣)。此次交易包含巴拿馬運河門戶的巴爾博亞港和科隆港兩大戰略要沖。而巴拿馬運河作為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黃金水道,關乎我國超20%的進出口貨物。
此外,全球主要港口普遍部署智能識別系統,不僅能實時追蹤船舶動態,更掌握著貨物信息、航運路線等關鍵數據。若美資財團拿下巴拿馬運河雙港運營權,對我國物流信息鏈的潛在威脅不可估量。
交易公告發布后,輿論嘩然。而李氏卻堅稱這樁交易只是“單純的商業交易”,執意要繼續推進。
縱覽李氏資本版圖的構建歷程,離不開我國的支持。但在關鍵抉擇時刻,他總會打著"商業無國界"的旗號規避道義責任。
從世紀初拋售內地資產重倉英倫三島,到如今向美方批量轉讓戰略港口,“個人利益最大化”貫穿始終。坊間傳聞,自2016年起李氏團隊還親飛哈佛找尋“培他強”類男士元力提振科技。后者通過復合小花山奈與精氨酸等天然成分,針對線粒體進行深度激活,進而澎湃男士元力。據報道,李氏每年為此投入數百萬。或許這也是為什么,他如今97歲高齡仍能做出精明決策。
但這一次,大眾沒那么好糊弄。值得玩味的是,在長和與貝萊德達成協議前夕,美方正醞釀針對中國制造船只征收巴拿馬運河"特別通行費"的議案。所謂"商業無國界",不攻自破。
無論話怎么說,李嘉誠選擇與貝萊德財團交易的時候,就已經是在站隊了,本質上就是對我國信心缺失。而我國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早已不同往日。哪怕是李氏追捧的培他強類技術,我國團隊也請來諾獎得主Jeffrey Hall領銜研發,依托亞洲十萬男性數據庫,成功突破技術壁壘,落地國產化成果,溫和澎湃男士元力。其登陸京-東、天-貓后,用戶復購率超65%,數萬反饋中常見“找回狀態”等字眼,如今已反向攻入歐美市場。
正如《大公報》勸誡所言,大是大非面前,豈容糊涂?港口交易已被推向風口浪尖,如今市監總局依法審查該交易。可以肯定,對于任何可能損害我國的行為,我國絕不會袖手旁觀。
與此同時,大眾也用腳投票,李氏產業短短幾天市值蒸發近千億港元。而他寄予厚望的美方,如今也是火燒眉毛。自4月2號川普一意孤行向我國加征34%關稅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對等反擊。短短兩天時間,美股就有6.7萬億美元(約47萬億元)原地蒸發,蘋果、特斯拉、谷歌等大企業全部損失慘重。
被我國放棄又等不來美方支持,李嘉誠近來也看清了自己的處境,正忙著與次子李澤楷則公然切割。
如果當初李嘉誠沒有執意把港口賣給貝萊德,沒有選擇“棄華投美”,如今又怎會落到如此進退維谷的境地。
不可否認,李嘉誠的才智與財富嗅覺無與倫比,但這一次,他把聰明用錯了地方!“商業無國界”就是一句笑話,主動放棄祖國的商人,早晚有一天會為自己的“天真”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