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范志紅
很多人在餐館吃飯后感覺異常口渴,常誤認為是味精或“科技與狠活”(如鮮味核苷酸)導致的。
實際上,雞精中既含味精(谷氨酸鈉),也含鮮味核苷酸,但這些成分并非口渴的主因。
真正的元兇是菜肴中疊加的高鈉含量。
PART01
鮮味調料的“鈉”陷阱
餐館烹飪時,肉類通常提前用鹽、醬油、雞精等腌制“碼味”,炒制時又加入蠔油、蝦醬、沙茶醬等高鈉調料。
多重鈉來源的累積,使得一道菜的鈉含量遠超家庭烹飪。
用雞精、蠔油、蒸魚豉油來舉例:
1.1克雞精含鈉約200毫克(相當于0.5克鹽);
2.1湯匙(15克)蠔油含鈉678毫克(約1.7克鹽);
3.蒸魚豉油的鈉含量更高,15克含鈉1091毫克(約2.8克鹽)。
鈉離子具有強親水性,攝入過多會提高血液滲透壓,促使身體“綁定”水分,從而引發口渴反應。
鹽攝入量和肥胖也有一定關系。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2年發表的論文《中國成年人鹽攝入量與肥胖的相關性研究》:鹽攝入量與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風險均呈正相關關系。
如果你想進行體重管理,一定要控制鹽的攝入量。
PART02
餐館的“隱形高鈉”套路
餐館菜肴的鈉不僅來自鹽,還隱藏在多種調味品中。更“狡猾”的是,糖和鹽會互相掩蓋味道。
糖與鹽互減味道,降低對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濃烈的鮮味(如核苷酸)會提高人對咸味的耐受性。因此,菜肴表面可能不覺得咸,但鈉已深入食材內部。
腌制后的肉類,即使涮水也無法去除內部鹽分。高鈉調味品(如腐乳、豆豉)的疊加使用,會進一步推高總鈉量。
下館子時,口渴感會促使顧客更想點飲料,而飲料正是餐館利潤的重要來源(占比可達1/3至1/4)。
PART03
家庭烹飪如何避免高鈉?
少量使用味精或雞精并不會導致口渴。關鍵控制點在于總鈉攝入量。
大家可以記住基本上固定的數據:按含鈉量算,1 克味精≈0.33克的鹽,1 克雞精約等于0.5克的鹽。
如果這個數據比較復雜,大家可以記住鹽和鈉的換算比例:食鹽(g)=鈉 (g)× 2.5,可以大致得出鹽含量。
在家做飯少量用一點味精和雞精,不會引起明顯口渴,除非你同時加入足夠多的鹽、醬油、蠔油、豉油、腐乳等高鈉調味品。
推薦3種做法:
1.用少量雞精或味精替代部分鹽(如1克雞精+減鹽);
2.避免同時使用多種高鈉調料(如醬油+蠔油+豆豉);
3.警惕“隱形鈉”(如加工肉制品、醬料)。
下館子后口渴的鍋不該由味精或核苷酸來背,而是“過量鈉+糖”的組合。
孝敬父母
訂一份大河健康報
發行熱線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帶回家
各位新老讀者:
因為微信公眾號文章推送規則的改變,導致很多粉絲無法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為防丟,建議您:
1.點開大河健康報(id:dhjkb999),點擊右上方“三個點”(???)
2.點擊“設為星標”
3.出現“黃色星標”后,以后文章都會第一時間發送到您的手機。
關注大河健康報,求醫問藥健康防治全知道。
動動小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溫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進群咨詢獲取醫藥健康知識、健康管理、尋醫問藥等健康服務,掃碼入群,獲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安 偉
編輯丨劉廣輝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 范志紅原創營養信息
相比原文有刪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