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聊個“揚眉吐氣”的好消息!就在4月7日,美國防務網站“Defence-Blog”突然爆出猛料——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已經確認采購中國“梟龍”戰斗機,飛行員正在中國接受培訓!
這消息一出,全球軍火市場炸了鍋:一直被韓國FA-50壓制的“梟龍”,這次居然在中亞上演“反殺大戲”,直接撕開俄羅斯傳統勢力范圍,給中國軍工再添一座里程碑!
烏茲別克斯坦空軍的主力還是蘇聯遺產——30架米格-29和20架蘇-27,但其中18架米格-29早已因零件短缺被封存拆解,剩下的戰機平均機齡超過35年,連日常巡邏都成問題。
而為了換裝,他們也試過三條路!首先是找到俄羅斯談判蘇-30SM,2019年就開始談判,但俄方報價高達5000萬美元一架,烏方根本吃不消,拖到俄烏戰爭爆發后徹底黃了。
很快又將法國“陣風”當成了下一個目標,但馬克龍1.2億美元的報價,直接把烏國預算嚇退,緊接著就找到韓國求購FA-50,看似性價比高,但美國技術占比超60%,烏方擔心被“卡脖子”,連看都沒看就拒絕了。
反觀中國“梟龍”,最新Block 3版本單價僅3000-4000萬美元,還附贈全套培訓和維護服務,性價比直接碾壓對手。
更關鍵的是,“梟龍”專門針對高溫、沙塵環境優化,維護簡單到“換個輪胎就能起飛”,完美匹配中亞國家的工業水平。
韓國FA-50近年靠著美國F-16技術背書,狂攬波蘭、菲律賓等訂單,但這次在中亞踢到鐵板。
對比兩者性能就可見一斑了,首先是雷達系統,“梟龍”Block 3搭載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170公里,遠超FA-50的機械掃描雷達。
其次是武器兼容性,“梟龍”能發射PL-15E超視距導彈,射程145公里,而FA-50僅能搭載AIM-120C(射程105公里);而在最重要的實戰潛力上,巴基斯坦用“梟龍”擊落過印度米格-21,而FA-50至今未有實戰記錄。
更讓美國尷尬的是,FA-50的核心發動機F404-GE-102、航電系統均需美國授權出口,而“梟龍”從雷達到導彈100%自主可控,烏茲別克斯坦的選擇證明:靠美國技術“貼牌”的時代正在終結!
中亞一直是俄制戰機的“自留地”,哈薩克斯坦早前采購蘇-30SM,吉爾吉斯斯坦用著米格-29,但俄烏戰爭徹底打亂格局。
俄羅斯連自家前線戰機都供應不足,更無力顧及盟友,烏茲別克斯坦的蘇-30SM訂單拖了4年無果,最終轉向中國。
這次“梟龍”落地中亞,意義遠超普通軍售,直接宣告著打破了俄制壟斷,中亞五國軍購市場90%曾被俄羅斯掌控,如今中國份額已飆升至25%!
同業也擠壓到了美韓的空間,FA-50在中東、東歐的擴張勢頭被“梟龍”硬生生截斷,烏茲別克斯坦已采購中國FD-2000防空系統,未來或成殲-35潛在用戶,形成“防空+制空”體系。
“梟龍”的勝利絕非偶然,而是精準定位的結果,在價格上6000萬美元買“梟龍”Block 3+配套彈藥,僅相當于“陣風”裸機價格的一半。
而且中國還承諾在烏國建立維修中心,而俄法連零件供應都難保障,烏國若采購24架“梟龍”,未來升級殲-35將水到渠成,避免被多國技術標準“綁架”。
反觀美國,一邊用FA-50搶市場,一邊對盟友技術封鎖,這種“既要賺錢又要控制”的策略,早被發展中國家看穿。
“梟龍”出口烏茲別克斯坦,不僅是中國軍工的勝利,更是全球南北方國家博弈的縮影,當美國還在用冷戰思維推銷“貼牌武器”,中國已用“高性價比+自主可控”重新定義軍貿規則。
正如美國“Defence-Blog”感嘆:“這場中亞突圍戰證明,21世紀的軍火市場,不再是誰的技術最先進誰贏,而是誰最懂客戶需求誰稱王!” 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