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在機場、火車站叫網約車
如果產生停車費,該誰來承擔?
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十分明朗:類似場庫,往往都設有免費停車時長,如果是乘客自身原因,導致超過了入場的免費時間,所產生的停車費由乘客來支付;如果是因司機停車在庫內等單,那費用由司機來承擔。
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更加復雜。一段時間以來,在社交平臺上,乘客在上海虹橋機場、火車站叫網約車被要求支付停車費的帖文屢見不鮮。評論區里,司乘雙方針鋒相對,均認為自己不該承擔這筆費用,甚至還衍生出了“付費后這樣投訴,可成功退停車費”的攻略。
不少網友表示都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停車費緣何成為爭議的焦點?
10元停車費如何產生?
社交平臺上,有網友分享了自己清明假期在上海的打車經歷:“落地虹橋機場打了輛網約車,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司機讓我們拉著行李去找‘熊貓’停車場不說,還要讓我承擔停車費,這是正常的嗎?”
有網友發帖質疑停車費的合理性。
發帖人稱,自己從下單到根據司機的說法下樓找車,再到上車,整個流程不超過15分鐘,自己不屬于“過錯方”,產生的停車費應當由司機來承擔。一石激起千層浪,評論區里,網友們仔細詢問了停車費產生的原因,還現身說法就此展開了熱烈討論。
有網友稱,其全程未被告知要收停車費,直到回家看到賬單后才知道,停車費已被自動計入總費用中;有網友則介紹,自己在上車后才被告知要繳納停車費,車輛已經啟動,無奈只得同意。梳理相關帖文和言論不難發現,爭論最為激烈的,要屬在乘客按時到達上車點的情況下司機端責任的劃分,非首次進庫車輛首當其沖。原來,根據虹橋樞紐幾個停車場庫的收費規則,當日首次進庫車輛可享受20分鐘的免費停車優惠,此后車輛進出均需繳納停車費,矛盾也就此產生。
出口處,特意標注著“0時至24小時只享受1次20分鐘免費出庫”。
日前,記者在調研過程中,也遭遇了“被要求付停車費”的經歷。為避免司機等待,記者在到達P7停車庫的網約車上車點后,才在“滴滴出行”平臺下了單。很快,地圖顯示,距離上車點1.5公里左右的一輛車接單了,緊接著,司機就打電話過來,稱進入P7停車庫會產生費用,需要乘客負擔。“怎么會有停車費?”面對記者的疑問,對方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再次強調了一遍“停車費10元”。直到得到記者確認的答案后,司機這才掛了電話。這時,手機界面的車輛軌跡迅速進入了場庫內,5分鐘不到,記者就順利上了車。
上車后司機才坦誠告知,這已經是他當天第3次進入虹橋樞紐了?!爸挥械谝淮斡?0分鐘的免費時長,后面哪怕只進1分鐘也得交錢,這個錢我們不可能承擔?!?/strong>司機說。本以為他會將該筆費用加入行程單,然而,到了出口附近,司機直接讓記者打開手機二維碼,并拿去支付了停車費。賬單顯示,這筆錢直接付給了機場管理方。
在司機要求下,記者掃碼付了10元停車費。
這筆錢到底該誰出?
“這不是把運營成本轉嫁給乘客了嗎?”對于網約車司機的這一操作,不少乘客都認為不合理?!皩τ诔丝蛠碚f,同樣都是在機場打車,壓根不會區分你是第幾次進場庫,這應該是司機運營成本的一部分?!币灿芯W約車司機對此表示認同,陳師傅透露,以滴滴平臺為例,在機場車站等場所打車,本身就考慮到駕駛員接駕成本問題,有相對較高的起步價或基礎費,“停車費應該是包含在里面了?!?/p>
滴滴出行平臺上,有場站訂單的聲明。
的確,平臺對于這筆費用的收取也有相應的規則。訂單結束后,記者向滴滴出行平臺的客服詢問費用詳情,客服人員表示,因該筆費用系線下支付,未查詢到交易記錄,暫無法處理。至于費用究竟由誰來承擔,客服只是介紹道:“若司機未接到訂單,在機場、火車站等場站等待接單期間,產生的停車費,需司機承擔?!边@一規則也在平臺的問答界面予以明確。記者留意到,在平臺上車點引導界面的底部,有一行小字標注著:“虹橋樞紐停車費由司機承擔,您無需承擔停車費。”
在圖文引導界面,一行小字提醒,停車費由司機承擔。
高德出行也有相關提示,稱“司機師傅在接到訂單到達規定上車點所在停車場之后,因等候乘客上車造成的停車費用由本單乘客支付。司機師傅完成上一筆訂單,在機場停車場等候接下一單時產生的費用,由司機師傅個人承擔”。至于記者所遇到的多次進場庫而產生的停車費,平臺并未明確。
高德打車關于停車費的規則說明。
規則不明確,就給矛盾留下了一定的發酵空間。采訪中,面對乘客的質疑,網約車司機也連連叫苦。曹師傅認為,如果司機在停車場外接到了訂單,費用應該由乘客自己承擔,“因為車子進車庫純粹是為了接顧客,有點類似高速費。”由于平臺對司機取消訂單有限制,他往往都會提前跟乘客溝通,爭取理解,“有的時候乘客明明同意把停車費加進車費里,結果一投訴平臺就會以亂加附加費處罰司機,作為司機,我們也很無語?!弊尦丝蛼叽a支付停車費顯然是司機根據平臺規則找到的應對投訴的方法。
管理模式能否更加優化
雙方都認為“不該我付”,怎么辦?不少網友開始將矛頭轉向停車費的管理方,認為不該設置這樣的門檻,增加乘客和司機的負擔。
對此,同濟大學交通學院副教授李林波認為,虹橋樞紐幾大停車場目前的收費方式,旨在快速疏散場內交通、緩解庫內擁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巴\噹焯峁┑氖峭\嚬δ埽浔举|卻是為出行者提供必要的接送機便利。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勢必會被‘黑車’帶來資源的過度使用,因此利用價格杠桿進行適度分流并提高停車場所整體運行效率也是必要的,體現了管理方的深層次考慮,不能全盤否定?!辈贿^,他覺得,當前樞紐對于網約車的管理手段過于粗放?!爸挥幸淮蚊赓M時長的確過于嚴苛,普通人去接送兩次也是有可能的,更別說網約車了。說到底,這不僅僅是10元停車費的問題,而是虹橋樞紐對于網約車的管理手段亟待優化?!?/p>
4月2日,杭州東站上線的“網約車精準車位實時推送”試點功能或許值得借鑒。去年7月起,杭州東站就已經推行了“人找車”服務模式,網約車上客區內配置了實時信息大屏,支持掃碼查詢、手機NFC感應等多種交互方式獲取車輛信息。今年新試點的功能則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優化:當接駕車輛到達停車位后,即可直接在最新版“滴滴出行”App上和步行引導卡頁面實時查看接駕車輛的精準車位號,叫車、找車、上車全流程都實現了線上可視化。據悉,這樣一個快速尋車、交通治堵、服務提升的智慧出行一體化系統工程,可以高效疏散東站日均42萬人次的大客流。而實現上述功能,顯然需要將網約車信息接入交通樞紐的管理系統,從而才能實現對網約車出入管理上的優化。
2025年,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將基本建成,虹橋大樞紐也將承載更大范圍的交通連接,“這就需要基于一體化理念,利用好大數據,做到規劃、設計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精細化部署,才能極大提升交通運行的效能?!崩盍植ㄕf。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務過程中,網約車平臺不能置身事外,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李林波建議,平臺需要制定更詳細、合理的運營規則,盡量避免矛盾糾紛的產生,另一方面也應積極跟交通樞紐管理方謀求合作,合力尋找問題的最優解。
上觀新聞·解放日報原創稿件,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作者:栗思
微信編輯:皮小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