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看似平穩前行之時,特朗普政府于當地時間4月2日突然發難,宣布“對等關稅”政策生效。
這一決策猶如一顆重磅“核彈”,對中國征收34%關稅、對越南征46%,其他多個貿易伙伴關稅同樣大幅提高。
原有的全球貿易平衡被瞬間打破,看似平靜的湖面被攪得天翻地覆。全球市場瞬間陷入恐慌,美國股市連續兩日大幅下跌,蘋果、特斯拉等巨頭股價暴跌。
面對美國的關稅攻擊,誰在強硬對抗,誰又選擇了讓步?
在這場因美國“對等關稅”引發的貿易風暴中,不少國家展現出了堅定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心,毫不畏懼美國的施壓,毅然選擇對美國的不合理政策進行反擊。
美國宣布對中方加征關稅后,中國在第一時間做出了強有力的回應。不僅如此,中國還同步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和不可靠實體清單,形成“關稅+科技”組合拳。
這一系列反制措施,既展現了中國堅決維護自身利益的態度,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國捍衛多邊貿易體系的堅定立場。
中國的反制措施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從短期來看,它有效保護了國內產業,減緩了出口企業面臨的壓力,為國產替代爭取了寶貴時間。
從長期來看,這加速了中國在關鍵領域的自主化進程,減少對美國的技術依賴。
歐盟此次對美國“對等關稅”的反應也極為強硬。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更是直接威脅特朗普要掐斷美國科技命脈。這一表態震驚世界,也表明歐盟在面對美國不合理關稅政策時,不再選擇沉默和退讓。
歐盟此舉有著自身的考量。美國的關稅政策嚴重損害了歐盟的經濟利益,尤其是對歐盟的汽車、機械制造等優勢產業造成巨大沖擊。
歐盟通過加征關稅和威脅切斷科技命脈,一方面是為了維護自身產業的競爭力和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向美國表明,歐盟有能力也有決心對不合理的貿易政策進行反擊。
加拿大與美國在貿易上往來密切,但長期以來,加拿大對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就積怨已深。此次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加拿大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反制。
加拿大宣布對美國的乳制品、牛肉、摩托車增加25%關稅,這些產品在美國的出口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加拿大的反制措施直接打擊了美國相關產業。
不僅如此,加拿大還計劃提升供電價格,進一步加大對美國的反制力度。從能源領域入手,加拿大試圖在多個層面給美國施加壓力,以回應美國的貿易霸凌行為。
這一系列反制措施顯示出加拿大在維護自身貿易利益上的堅定決心,不再愿意忍受美國單方面的貿易政策欺壓。
除了中國、歐盟和加拿大,印度、印尼、泰國、瑞士、巴西等國家也紛紛加入對美國抵制的行列。印度為了回應美國對其鋼鐵和鋁產品加征的高額關稅,決定對美國酒水征收150%的關稅。
瑞士對美國部分高端制造業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如精密機械、手表等;巴西通過拓展國際市場、擴大自由貿易“朋友圈”等舉措應對美貿易保護主義,授權政府采取措施應對美方貿易壁壘。
這些國家的聯合抵制行動,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制力量。它們從自身優勢產業和貿易需求出發,采取多樣化的反制措施,讓美國在全球貿易市場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這也表明,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不得人心,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試圖破壞公平貿易規則的行為都將遭到國際社會的堅決反對。
在這場貿易風暴中,并非所有國家都選擇了強硬對抗,一些國家因自身利益考量和對美國的畏懼,選擇了妥協退讓,在這場關稅博弈中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姿態。
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在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時,表現出了明顯的畏怯。日本一方面譴責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認為這是對全球經濟秩序的破壞;另一方面,又不敢采取實質性的反制措施。
日本首相石破茂多次表示,日本希望美國能夠豁免對其24%的關稅。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通過外交渠道積極推動美日談判,試圖通過協商解決關稅問題。日本經濟嚴重依賴出口,美國是其重要的出口市場,一旦關稅增加,日本的汽車、電子等產業將遭受重創。
今年年初,日本首相石破茂訪美時,還答應給美國追加萬億美元投資,期望能鞏固兩國關系,可特朗普卻突然提高關稅,這讓日本十分被動。
英國在這場關稅爭端中的態度十分曖昧。英國雖宣稱已制定全面反制計劃,但至今沒有采取實質性的行動。英國首相斯塔默在不同場合的表態也模棱兩可,既表示要維護國家利益,對美國的關稅政策表示不滿;又強調要通過對話解決問題,避免貿易戰升級。
英國經濟與美國緊密相連,美國是英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和投資來源國。英國擔心一旦采取強硬反制措施,會損害自身經濟利益,尤其是在英國脫歐后,正努力尋求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因此在關稅問題上不敢輕易得罪美國。
澳大利亞出于對國內物價上漲的擔憂,拒絕加征關稅。澳大利亞工業與科學部長EdHusic表示,澳洲并不打算效仿加拿大和中國等國對美國產品實施報復性貿易限制。他指出,以眼還眼的貿易戰只會加深經濟苦痛,帶來更嚴重的后果。
澳大利亞更傾向于通過談判來解決關稅問題,避免與美國發生正面沖突。澳大利亞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其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較高,加征關稅可能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進而引發國內通貨膨脹,影響民眾生活和經濟穩定。
越南在面對美國高達46%的關稅時,選擇了徹底躺平。越南宣布擬將對美國關稅降至0,試圖以此討好美國,換取美國取消對越南的關稅。
越南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出口經濟占到了越南GDP的30%以上,美國是越南重要的出口市場。一旦美國關稅生效,越南的制造業和出口產業將遭受沉重打擊。
越南的示弱并沒有得到美國的積極回應,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來自越南的鍍鋅鋼產品加征40%到88.12%的反傾銷稅。這表明越南的妥協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可能讓自身在貿易談判中處于更加被動的地位。
美國推行“對等關稅”,有著多方面的深層目的。從經濟層面看,美國長期存在貿易逆差,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提高關稅來減少進口,促進貿易平衡,重振美國制造業,實現工業回流。例如,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2024年達到3500億美元,美國希望通過關稅迫使中國減少對美出口,同時吸引制造業企業回流美國,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從政治角度而言,這一政策是特朗普鞏固其政治地位、兌現競選承諾的手段,通過展示強硬的貿易立場,迎合國內部分利益集團的需求,爭取更多政治支持。
各國在這場關稅風暴中的不同態度,背后有著各自的考量。強硬派國家大多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和產業競爭力,它們不愿輕易屈服于美國的貿易霸凌,通過反制措施維護自身利益和貿易尊嚴。
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龐大的國內市場,有能力承受美國關稅的沖擊并進行反制;歐盟作為世界重要經濟體,在汽車、機械等領域技術先進,也具備與美國對抗的底氣。
而妥協派國家則更多從自身經濟脆弱性和對美依賴程度出發。日本、越南等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美國是其重要市場,一旦失去美國市場,經濟將遭受重創,因此選擇妥協退讓。
這種陣營分化對未來全球貿易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貿易保護主義可能進一步抬頭,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開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其他國家可能效仿,紛紛設置貿易壁壘,導致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受阻。
全球經濟增長也可能放緩,貿易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其受阻將直接影響各國經濟發展。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如果貿易戰持續升級,未來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能下降0.5-1個百分點。
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也將面臨重構,企業為規避關稅風險,可能重新布局生產和采購,導致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區域化趨勢加強。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沖擊全球貿易,印度、巴西推動本幣結算,降低對美元依賴,印度與俄羅斯、巴西與中國的本幣結算比例不斷攀升。
東南亞工廠構建區域供應鏈,減少對美市場依賴,如越南拓展與歐盟、東盟貿易。
這一切表明,美國單極主導格局正被嚴重動搖,各國積極尋求公平穩定的貿易關系。
美國此舉無異于全球化浪潮中的掙扎,敲響了單極世界的喪鐘。未來,全球貿易將由各國共同塑造,走向公平、多元、包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