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大地復蘇,萬物煥發勃勃生機,人們久被冬季酷寒禁錮的心靈,也仿佛被春風輕輕撩撥醒來,變得像春水般柔和而又多情。
時序輪換,多少奔波勞碌在異鄉打拼的游子們,每當心靜下來的時候,思念之情就會像春草變得毛茸茸的,使人每時每刻都在想著家鄉的一切。
《春日登樓懷歸》
(宋)寇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
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寇準,北宋一代名相,自幼聰慧好學,19歲中進士,踏入仕途。這首《春日登樓懷歸》,便作于他在湖北巴東縣任職期間。因為思念故鄉,詩人便選取最能表現這種情緒的“登樓”來寫。
首聯“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起句就頗為不凡,氣勢尤顯格外宏大。詩人緊扣詩題中的“高樓”,直接上手寫目之所及。登上高樓后,就不禁伸長脖子,抬頭向遠處眺望,但見春水浩浩蕩蕩流淌著,填滿了整條長河。
這個“聊”字,用得極其傳神,看似漫不經心,實則非常用心。因為后續一個動作“引望”,就是遠望的意思;把詩人登到高處之后的迫切心思,希望能夠看到些什么東西,給逼真地呈現出來。
“杳杳”,深遠的意思,既是對“引望”而來的延伸,是視覺由上至下的觀賞,又描繪出平野的廣闊無垠,從而營造出來一種空茫寂寥之感,為后續抒發感情奠定了基礎。
頷聯“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承接著上面的“引望”二字而來,所寫即所見。原野看不見人,由于春水高漲的緣故,長河靜寂,只有一條小船板孤零零地橫臥在河畔,無人看管。
這兩句詩的畫面感極強,“無人渡”和“盡日橫”形成對比,突出周邊環境的寂靜和荒涼。“孤舟”不僅是存在于現實中的具體事物,更是詩人自身寫照,遠離家鄉,漂泊在外,就像這只無人照顧的小船,徒懷思鄉之情。
在這里,詩人實際上是化用了唐朝韋應物《滁州西澗》中的“野渡無人舟自橫”,渾然天成,歷來為人稱贊。我們知道化用古人成句是很難討巧的事,弄不好就會弄巧成拙,古人有成功的例子,如王維化用陶淵明成句“墟里上孤煙”;也有失敗的例子,王安石化用王籍成句“一鳥不鳴山更幽”。
頸聯“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仍然是延續首聯“引望”而來的句子,上聯是望中之大境,此聯則是望中之小界。荒涼僻遠的村莊,只見到時有時無的輕煙裊裊升起,不知建造于何年的古老寺廟內,傳來陣陣的黃鶯啼鳴。
“荒村”對“古寺”,詩人極盡筆力,描繪出周遭環境的破落和陳舊,和詩題中的“春日”二字形成一個強烈的反差感。
“生斷靄”對“語流鶯”則以動襯靜。“靄”本為輕煙之意,而斷靄則指時有時無、忽聚忽散的煙氣,予人一種不穩定的飄泊感。“斷”字很傳神,完美呈現此時的殘缺破碎,如此凄涼里突兀傳來黃鶯的清脆悅耳聲,更顯幾分孤寂。
尾聯“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這里緊扣詩題中的“懷歸”,由前兩聯對春日景色的描寫,自然而然地轉換到對自我情感的抒發。詩人在前面大力描繪異鄉春景的奇特,一切都是為了突出此處的思鄉之感:他鄉再好也不如故鄉。
“舊業”指祖上留下來的產業,如房產土地等。“清渭”指源自于甘肅鳥鼠山的渭水,因其水質清澈,常被拿來與渾濁的涇水對比,稱“清渭濁涇”。詩人故鄉在渭水北岸的下邽,所以此處才有“遙清渭”之舉。
詩人春日登樓遠望,被眼前的異鄉景色勾起“懷歸”之感。然而,人在職場,終究是身不由己,故而才會“忽自驚”,從沉思狀態驀地驚醒。這一個“驚”字極絕,外部環境的荒涼破敗,內在情感的沉郁悵惘,被展示得淋漓盡致。
綜觀全詩,詩人緊扣詩題,首寫登樓,次寫望遠所見,通過對春日景色的描寫,抒發了詩人濃郁的思鄉之情。基于此,在詩人的筆墨繪制下,異地之景象,無論是平野、孤舟,還是荒村、古寺,都充滿了一種難以排遣的荒寂氣息。
由此引出來的“懷歸”之情,詩人并未用華麗辭藻進化具體闡述,而僅是著重于刻畫真摯情感,如此細膩描寫中,讓閱讀者深受詩的氣氛引導,順理成章被拉入了詩人思鄉的茫茫惆悵中去,留下深沉的回味。
這首詩就像一杯清茶,雖然沒有濃烈的香氣,但卻讓人回味無窮。它在歷史的長河中靜靜地流淌,等待著更多的人去品嘗其中的韻味。
【圖片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