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輕拂,千樹櫻云如霞似錦。4月8日,西京學院第六屆櫻花節在漫天粉白中盛大啟幕。今年,學校以“櫻舞秦風·匠心繪長安”為主題,創新開設了櫻花樹下的思政課堂,以花為媒,鑄魂育人。活動將三秦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美育思政的育人理念深度融合,巧妙融入這片絢爛的櫻花盛景之中,精心打造了一場“可聽、可賞、可品”的文化盛宴。
枝頭,唐詩宋詞卡片隨風輕舞,與花瓣共譜春之序曲,仿佛千年文脈在此刻蘇醒。這場櫻花節,不僅是賞花之旅,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一次匠心精神的生動詮釋。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網紅”導游張斌(冰蛋)與西京博物館館長馬國良現場對話,以秦漢造物為媒,講述“赳赳老秦”的千年匠心故事;曾在大唐不夜城以“不倒翁小姐姐”表演走紅的馮佳晨(皮卡晨)一襲優雅華麗的紗襦長裙翩然而至,款步于櫻花叢中,儀態萬方,宛如從歷史長河中走來的仙子。她的每一個轉身,每一次回眸,都散發著古典文化的婉約典雅之美。漢服,不僅僅是服飾,更是穿越時空的中華文化美的符號,讓年輕人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校領導在參觀互動過程中深情寄語:“櫻花是青春的象征,三秦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希望同學們在賞櫻中感悟文化厚度,在傳承中砥礪青春擔當。”
非遺課堂展匠心 傳統與未來交響
櫻花節現場的“三秦非遺大舞臺”,使傳統藝術與現代創意碰撞生輝,綻放出別樣的光彩。一場場精彩絕倫的非遺演出讓現場觀眾目不暇接,沉浸式展演讓思政課“活”了起來。
長安古樂《郁金香》揭開序幕,編鐘與電子樂交融,仿佛讓人們聽到了歷史與現代的回響輝映;秦腔折子戲《忠保國》唱腔高亢激昂,“吼”出的不僅是戲文,更是秦人耿直堅韌的性格。華陰老腔《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將令一聲震山川》的吼聲撼動全場,老藝人們手持月琴、驚堂木,用黃土高坡上“最早的搖滾”唱出關中兒女的豪情,傳遞著關中人粗獷豪邁的情懷。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尚宇馨同學感嘆:“老腔的爆發力讓我熱血沸騰,這種‘非遺基因’正是我們青年該傳承的工匠精神!”
陜南民歌《吆起號子走漢江》則如清泉般流淌,悠揚的旋律展現了漢江兩岸的秀美風光,讓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靈動的山水之間。
陜北說書藝人喬仰文、邵艷霞懷抱三弦,以《西京贊歌》講述校園故事,陜北方言那悠揚的說唱聲,仿佛將人們帶回了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中。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任青青老師點評:“說書藝術將‘高臺教化’融入通俗敘事,是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讓我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受到深刻的思想啟迪。”
古典舞《春三月》《折柳》的優美舞姿,則如春風拂面,讓人陶醉其中,仿佛看到了春天的生機與希望。臺下,西京小學的同學們表演的《秦腔娃娃》舞蹈,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認真,他們用行動詮釋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成為了舞臺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爵士舞《Too Too》《Hype 咆哮》后的動感節奏,展現了年輕人的活力與激情,讓現場氣氛達到了高潮。
此外,《歲月里的花》《會開花的云》等歌唱,婉轉的歌聲仿佛帶著人們穿越時光,感受歲月的美好與變遷;古箏合奏《柳京之舞》,靈動的音符如柳絲般輕盈飄逸,勾勒出一幅動人的畫卷;鋼琴與小提琴演奏《一步之遙》,悠揚的旋律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浪漫的故事,讓人沉浸其中;花影云裳模特走秀,模特們身著華服,于陽光與櫻花斑駁光影間搖曳生姿,盡展東方神韻與時尚魅力。
賞櫻之余,三秦美食體驗區也熱鬧非凡。陜南熱米皮、關中Biangbiang面、陜北洋芋擦擦、黃饃饃的香氣彌漫校園。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味蕾的需求,更讓他們感受到了三秦大地的飲食文化魅力。學生們邊做邊學,和面時感悟“柔韌之道”,調餡時體會“兼容并蓄”,烹飪過程成了生動的“勞動思政課”。
“寫給未來的自己”郵筒前,吸引了眾多師生參與。他們或站立或蹲坐,在明信片上認真書寫著對未來的期許。這些明信片,將在明年櫻花盛開時,準時寄回他們手中,成為見證成長的珍貴記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韓思筱寫下:“愿如櫻花,短暫卻絢爛;如老腔,平凡卻震撼。”這份期許,恰是“美育潤心,思政鑄魂”的最佳注腳。
“復古相機拍照”區人頭攢動,復古造型與獨特體驗讓不少師生駐足停留,紛紛拿起相機,定格下這充滿韻味的瞬間,重回舊時光,感受著老相機里流淌出的歲月故事。與此同時,“鏡頭里的詩意春天”櫻花攝影大賽火熱進行,眾多攝影愛好者齊聚。他們或拍櫻海壯闊,將如云似霞的櫻花盛景收入畫框,盡顯春之磅礴;或錄花瓣細膩,聚焦于那一片片嬌嫩欲滴、紋理清晰的花瓣,捕捉春之微妙。每幅作品皆為春之禮贊、西京學院櫻花節之生動寫照,承載著攝影師對春的熱愛,也成為了這個春天里最珍貴的記憶。
櫻下育人 美育思政潤心田
櫻花樹下,“一院一品”繪就“匠心精神+藝術素養”的育人畫卷。
“櫻下臨帖”區,萬鈞書院以“墨韻三秦·書潤青春”為主題,于墨香氤氳中展露鋒芒。學子們執櫻花色墨筆,在書簽上揮灑詩意,或以篆刻之技鐫刻《誠健博能》校訓,臨摹《開成石經》《石門銘》等碑刻作品選句,筆鋒如刀,力透紙背,盡顯書法藝術之魂。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高校委委員、陜西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我校體育與美育教育中心書法教師馬強說:“每一筆都是與古人的對話,每一劃都藏著文化自信”。
允能書院的健康坊、3D造物局和武燕剪紙傳習所,巧妙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合。在健康坊,中醫師根據現場學生的個人體質,指導學生DIY中藥香囊、泡腳包等,同時為師生科普中醫基礎和養生之道;還通過推拿等手法,為師生提供健康服務。非遺傳承人武燕指導學生將剪紙藝術與西京元素相結合,創作出“櫻花校訓”圖案,美術學專業學生段佳汝表示:“剪紙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剪去浮躁、留下初心的修行。”
至誠書院的鼓舞表演,將西安鼓樂與絳州鼓樂的韻律交織成一首激昂的樂章。《秦王點兵》等古典韻律與現代編曲技術激情碰撞,非遺傳承人以口傳心授之法,讓傳統鼓樂在青年一代心中奏響時代強音。這場表演將傳統鼓藝與青春律動完美融合,以“一鼓振三秦”之勢,讓千年鼓韻在時代脈搏中煥發新生。每一次擊鼓,都是對匠心精神的深情詮釋。
行健書院的合唱團,用歌聲傳遞紅色經典,他們的《我多愛你中國》曾登頂陜西熱搜榜。創業書院則融合了白鹿原文化、陜歷博國寶之韻、漆扇非遺之巧、涇陽茯茶古法之香,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在碰撞中綻放璀璨火花,如春日櫻花般絢爛奪目。
作為陜西省非遺實踐基地,博雅書院讓面花、團扇、香包、吹糖畫、插花、拓印、漆畫、臉譜、草編等民間藝術走出典籍,躍然于現實,滋養青年文化自信。其中,面花藝術以唐代“素蒸音聲部”為靈感,蒸制中凝固時光,成就可賞可食的文化瑰寶;團扇創作融入現代技法,于筆觸流轉間盡顯星辰江海之韻;學子們將艾草、藿香等藥草入囊,傳承驅邪納福之俗,讓非遺技藝在活態傳承中重現活力。
“在這里,每一件作品都是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每一次創作都是對文明基因的深情喚醒,更是千年文脈的綿延傳承。”博雅書院院長王培濤表示。
櫻花落處皆春泥 文化薪火永相傳
暮色漸沉,櫻花雨紛揚如雪。
“櫻花,起源于中國,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它的盛開,不僅代表著春天的到來,更象征著堅韌、高雅與純潔的精神。”宣傳處李雨蒙老師在直播中深情講述。“櫻花用七天綻放一生,文化以千年滋養一代。愿你們帶著三秦大地的精神基因,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這番話,讓在場的師生深受觸動。他們紛紛表示,將以櫻花為榜樣,珍惜青春時光,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靈魂,是激勵人們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在這片沃土上,美育與思政并蒂花開,孕育出無限生機。多年來,作為西京學院的特色育人項目,櫻花節不僅是一場盛大的賞花活動,更是學校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堅定承諾。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推動美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升鑄魂育人實效。學校在課程體系中巧妙地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推出了鼓樂、美術、書法、影視及戲劇等一系列相關課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博大精深。
學校主動開展形式多樣、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端午發粽子、中秋發月餅,元旦組織包餃子等已成為“規定動作”。學校重視人文教育,通過開展經典導論、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紅歌傳唱等主題活動,厚植青年學生理想信念、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在這片孕育著希望的沃土上,思政與美育相輔相成,共同培育的花朵必將愈發絢爛。(尚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