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墨安,江西蓮花人,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從事書畫創作與教學。
水靈靈
有個網絡熱梗:水靈靈的。菜市場挑菜,找水靈的,姑娘好看,水靈靈的,一張好畫,也是水靈靈的。杜甫說王宰的山水"元氣淋漓障猶濕",富春山居如今八百年了,那遠山淡墨好像永遠不會干。夏圭、石濤"拖泥帶水",那石上的苔,帶著霧露,長滿雜草的坡,踩上一腳收獲滿鞋泥巴。
水,好東西啊。無色無味,熱了蒸饅頭,冷了冰鎮西瓜,無常形無常態,最接近"道"。儒釋道,沒有不喜歡水的,智者樂水,周流不滯、逝者如斯、浴乎沂,這是儒家。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柔弱勝剛強,這是道家。鏡花水月、水到渠成,這是佛家。水墨畫在中國誕生,看來不是偶然,說重一點,是哲學,是民族智慧。水墨據說六朝就有了,比較確實的是唐代,王維用"渲淡",王維了解水啊,"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到了宋代,就有人說"畫道之中水墨為最上",水墨畫居然竄升到了C位。
水之于畫,作用是"破墨",把墨分成濃淡枯濕,破墨的結果遠不止于"黑白灰",黑白灰太理性,太無情。水墨是活的,水在滋漫,墨在游移,如同山間霧靄,隨意聚散,自然成文,還帶著些許意外。
黃賓翁直言墨法就是水法,一語道破天機,他老人家的山水,可謂把墨法發揮到極致,又苦口婆心總結"七墨",濃、淡、破、積、潑、焦、宿,如今畫家都能倒背如流,可看花容易繡花難,又有幾人解得其中妙處。
看齊白石畫畫紀錄片,筆醮好墨,左手從筆洗挖一勺水,沁入筆根,老人家的看家本領也不怕你學走-這微妙的東西哪有這么好學。
明清以后的人愛說"墨氣",那時生宣己經流行,高度敏感的紙性使得墨的表現力大為彰顯。墨氣也可說是"水氣",水的清、水的潤、水的活,沒有水,墨成了鍋底灰,只有黑氣,你看張大千那荷花,一團黑氣。
水性清,魏晉品評人物, "清"是第一位的。
水性淡,平淡天其,淡中有味,淡到極點,乃至渺遠虛空。
中國的紙是從水里撈出來的,硯從水歸洞、芙蓉溪出來,制筆人面前都放一盆水,磨墨更少不了水,畫好了裝裱也是用水。
紅樓夢說女人是水做的,一張好畫也是水做的,最后,功成身退,消失再見。
墨趣圖冊之一-紙本水墨-23x17cm-2024
墨趣圖冊之二-紙本水墨-23x17cm-2024
墨趣圖冊之三-紙本水墨-23x17cm-2024
墨趣圖冊之四-紙本水墨-23x17cm-2024
墨趣圖冊之五-紙本水墨-23x17cm-2024
墨趣圖冊之六-紙本水墨-23x17cm-2024
墨趣圖冊之七-紙本水墨-23x17cm-2024
墨趣圖冊之八-紙本水墨-23x17cm-2024
墨趣圖冊之九-紙本水墨-23x17cm-2024
墨趣圖冊之十-紙本水墨-23x17cm-20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