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口中的珠海航展其實早已成為防務展,而且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防務展,更是世界五大防務展之一。這意味著地面裝備與航空、航天裝備平分秋色。人們也習慣于通過每一屆珠海航展,來了解中國外貿出口型地面裝備的趨勢和風向,2024年的新一屆珠海航展亦是如此。俄烏沖突正在重塑地面作戰的面貌,全世界都在汲取這場沖突的經驗、總結教訓。2024年新一屆珠海航展上的國產外貿型地面裝備,就顯示出了一些新氣象。
外貿型裝甲突擊裝備著力于提升反無人機能力,是首先要被提及的一大看點。經過30多個月的鏖戰,當下的俄烏沖突前線已經是FPV的天下。在外觀上,FPV穿越機與普通多旋翼無人機差不多,但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如常用剛性旋翼以提高速度和機動性。最大的差別是控制,操作員通過頭盔眼鏡控制飛行,好像自己坐在無人機里直接操縱一樣。與普通多旋翼無人機相比,FPV穿越機一般速度和機動性高得多。正是利用這一特點,綁上各類戰斗部的FPV穿越機成為了烏克蘭戰場上的第一殺手。近期戰場數據統計顯示,FPV打擊裝甲目標的效率比傳統反坦克武器提升了30%。低成本、高效能的特點讓無人機逐漸成為主導戰場的關鍵因素。烏軍方面統計數據表明,僅2023年下半年,無人機造成的裝甲車輛損失就達到了傳統反坦克武器的兩倍。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俄軍統計數據表明目前FPV已成為摧毀目標最多的裝備。一年前,所有已發現目標中的約15%被無人機摧毀。現在,被FPV無人機摧毀的目標已占所有被摧毀目標的86%。火炮和反坦克導彈排在無人機后,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在這種情況下,作為FPV重點打擊的高價值目標,裝甲突擊裝備為提升戰場生存力不斷進行著適應性進化。
作為國產外貿型主戰坦克中的高端型號,VT4A1對這種趨勢不可能無動于衷,在2024年的珠海防展現場,我們就從參展的VT4A1展車上直觀地感受到了一些極富針對性的變化。比如,無人機干擾器和硬殺傷主動防護系統的結合令VT4A1的面貌為之一新。相比俄烏雙方將民用級無人機干擾設備直接綁在坦克炮塔上的粗暴做法,VT4A1裝備的是專為其開發的軍用級無人機干擾設備,而且與整車結構進行了細致的集成化設計。不僅體積非常小,而且其干擾能力遠超民用設備。據珠海航展現場工作人員的介紹,VT4A1裝備的干擾器,同時從無人機的控制鏈路和數據鏈路兩條鏈路入手。鏈路系統是無人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空地雙向數據傳輸通道,用于完成地面控制站對無人機的遠距離遙控、遙測和任務信息傳輸,其中遙控實現對無人機和任務設備進行遠距離操作,遙測實現無人機狀態的監測,任務信息傳輸則通過下行無線信道向測控站傳送由機載任務傳感器所獲取的視頻、圖像等信息,是無人機完成任務的關鍵,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發現和識別目標的能力。無人機鏈路的機載部分包括機載數據終端(ADT)和天線。ADT包括RF接收機、發射機以及用于連接接收機和發射機到系統其余部分的調制解調器,有些機載數據終端為了滿足下行鏈路的帶寬限制,還提供了用于壓縮數據的處理器。天線采用全向天線,有時也要求采用具有增益的定向天線。鏈路的地面部分也稱地面數據終端(GDT),該終端包括一副或幾副天線、RF接收機和發射機以及調制解調器。若傳感器數據在傳送前經過壓縮,則地面數據終端還需采用處理器對數據進行重建。地面數據終端可以分裝成幾個部分,一般包括一條連接地面天線和地面控制站的本地數據連線以及地面控制站中的若干處理器和接口。另外,為克服地形阻擋、地球曲率和大氣吸收等因素的影響,并延伸鏈路的作用距離,中繼是一種普遍采用的方式。當采用中繼通信時,中繼平臺和相應的轉發設備也是無人機鏈路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控制鏈路是上行鏈路,因此干擾機的干擾目標是無人機;數據鏈路是下行鏈路,干擾機的干擾目標變為地面站。從VT4A1車載干擾系統的思路來看,同時干擾控制鏈路和數據鏈路,顯然是基于真實戰場經驗反饋后形成的解決方案。
加裝無人機干擾器和主動防護系統的新版本VT4A1主戰坦克(以上二圖)
當然,電子戰裝備并不能包打天下。從俄烏戰場的情況來看,交戰雙方都在尋求新的頻率來控制無人機,而且俄方已經將光纜無人機投入戰場,以替代無線控制無人機,烏軍在2024年年底前也能得到德國提供的此類FPV無人機。光纖制導技術打破了電子戰的桎梏——俄軍研發的新型光纖制導無人機采用物理連接方式傳輸信號,完全免疫電磁干擾。光纖傳輸帶寬達到10Gb/s,可實現毫秒級的控制延遲,畫面分辨率提升至4K標準。實驗數據證實,光纖制導較無線電制導具有顯著優勢。信號傳輸穩定性提升了300%,抗干擾能力提高了500%,控制精度提升了200%。實戰數據顯示,光纖制導無人機的打擊精度達到了95%以上。系統采用雙冗余設計,即使光纖受損50%仍能保持基本控制功能。控制站能夠實時接收高清畫面,幫助操作手精確識別目標特征。在俄烏戰場上,俄軍的光纖制導FPV多次憑借高清晰的畫面質量,精確命中烏軍坦克裝甲車輛的發動機進氣口,造成發動機室溫度瞬間飆升至2000攝氏度。高溫導致燃油系統起火,最終引發彈藥殉爆。另外,俄烏雙方都在爭先恐后地試驗目標自引導和自主目標選擇系統,基本上已經成型,并開始在戰場上進行普遍使用。所以同樣作為俄烏沖突戰場經驗的反饋,除了一體化車載電子干擾設備外,人們從2024珠海航展的VT4A1展車上再次看到了主動硬殺傷防護系統(APS),但反無人機或許是其著眼點之一。為坦克裝甲車輛配置APS并不罕見,西方國家的新一代車輛乃至俄軍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都將APS列為標配,主要用于摧毀來襲的反坦克導彈和其他步兵反裝甲武器,如肩射火箭彈藥和榴彈等。但當FPV作為反坦克武器開始大行其道后,APS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通常認為在通過對軟件進行重新編程后或是版本更新(涉及改變傳感器參數并為系統生成模型以識別來襲的無人機威脅),對效應器(硬攔截彈藥)進行相應修改后,APS將為裝甲突擊平臺提供一種對FPV這類目標非常有效的硬攔截手段。比如以色列艾爾比特系統公司就表示,其“鐵拳”APS系統可以在1.5千米左右的距離內探測到無人機或游蕩彈藥,并在測試中“成功地與模擬FPV彈藥攻擊剖面的無人機交戰”。FPV無人機已成為現代戰爭的“新主角”,其不可或缺性已為交戰各方所公認。其高效精準的打擊能力、低成本高性價比,以及高度的機動性和靈活性等,使它成為重塑現代戰場的利器。一架不到1?000美元的FPV可以毫不費力地摧毀一輛坦克。一線部隊可以直接在戰場上組裝FPV無人機,可以做成模塊化結構,必要時更換天線,增減自導引模塊等。除了正在交戰的俄烏兩軍外,美國特種作戰部隊也開始組建了主要裝備FPV的“機器人特種作戰小隊”(SORD),并很快將相關經驗向美軍普通地面部隊下沉。但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從2024珠海航展VT4A1的相關情況來看,從軟殺傷到硬攔截,中國外貿型裝甲突擊裝備也為應對“FPV沖擊”作好了準備。作為我國對外軍貿出口的王牌產品之一,目前VT4坦克已經成功出口到了泰國、巴基斯坦、尼日利亞三個國家,并在阿爾及利亞的競標中獲得了領先優勢。在大幅提升了反無人機能力后,新版本VT4A1在國際軍貿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將水漲船高。
SH16A型155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的無人炮塔特寫
基于VN22底盤的外貿型SHA16A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外貿型自行火炮裝備的深度自動化,是本屆珠海航展體現出的另一關鍵看點。比如在第12屆珠海航展上亮相的SH11型155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采用了有人炮塔設計,炮班成員為4人,且采用39倍徑火炮。而2024年新一屆珠海航展上首次以實車參展的SH16A型155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不但改用了VN22系列8×8輪式裝甲車底盤,更集成了新型模塊化全自動炮塔。這一新型模塊化全自動炮塔采用了諸多前沿技術,包括激光多點點火、全等模塊化發射藥、彈匣式彈艙、自動裝填和智能控制系統等先進技術,實現了火炮射擊全過程的自動化作戰,包括火控系統接收打擊目標,立即調炮、引信裝訂、彈丸裝填、發射藥裝填等射擊動作完全實現了自動化。有觀點認為SH16A全方位對標德國RCH-155輪式自行榴彈炮。RCH-155全自動榴彈炮以“拳擊手”8×8輪式裝甲車作為底盤,機動性比較好,最大速度100千米/小時。該炮安裝無人炮塔,駕駛室里只有2人,一名駕駛員和一名炮手。一門52倍口徑的155毫米全自動榴彈炮,最大射程54千米,最大射速9發/分鐘,有現代化的火控系統,先進的炮控系統。可以前方觀察員/偵察隊/無人機、指揮中心和自行火炮之間實時數據交換。火炮的射擊是全自動完成的。德國人號稱該炮擁有“即停即打”、“快打快撤”和“邊走邊打”的能力,基本可以對反炮兵雷達免疫。該炮甚至能在機動行進間開火射擊,這種能力在自行榴彈炮領域曾被認為是非常罕見的。但SH16A型155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顯然打破了這種高端壟斷,以高度的自動化成為RCH-155的直接競爭者,或是為很多對高端自行火炮有需求,但因為政治原因無法采購西方裝備的客戶,提供一個無法拒絕的選擇。
SH16A的技術實際上還下沉到了新版本外貿型SH2 122毫米車載榴彈炮。在本屆珠海航展上出現的外貿型122毫米車載榴彈炮,采用了類似于SH16A的模塊化全自動炮塔設計,只是在規模上相對較小。其無人炮塔里面有尾艙式自動裝彈機,備彈均在炮塔里面。這樣車廂兩側不再配置備用彈藥,也不再需要炮手取彈和裝彈。火炮在行駛之中接收目標數據,進行火控解算,然后迅速進入陣地,自動定向定位,自動調整,然后開火,自動收攏,迅速撤離陣地,這樣既提高了火炮射速,更增加了戰場生存能力。無人炮塔的設計不僅提升了操作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炮班的安全性。在戰場上,傳統炮兵時常暴露在輕武器和彈片攻擊下,而通過無人化設計,炮兵全程不需離開駕駛艙,極大降低了人員傷亡的風險。這種設計上的創新不僅是對火炮自動化技術的探索,更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現代作戰理念。2024年珠海航展上的兩款不同口徑的自行火炮/車載榴彈炮,相較此前版本,在自動化程度上均有明顯升級并不是偶然的。這是中國軍工對俄烏沖突相關經驗迅速反饋的結果。
德國RCH-155輪式自行榴彈炮
國產外貿型SH-15型155毫米車載榴彈炮實現了半自動化裝填
從烏克蘭戰場經驗來看,大口徑火炮作為戰場主要火力支援武器的地位依然不可取代,無論是俄軍出動大口徑火炮轟擊,還是烏軍借助西方提供的“海馬斯”等展開游擊炮戰,都顯示現代大規模地面戰爭中,炮兵仍是決定戰場勝負的“戰爭之王”。炮兵營扮演的角色是強力輸出,坦克和裝甲車主要是正面對抗,但要打擊對手的有生力量,還是需要靠炮兵營實現。當下,俄軍每天大約發射10000發炮彈,而烏軍每天大約發射2000發炮彈。隨著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在開發、整合新技術,以加強各自的火力,這種對火炮的依賴將持續下去。但火炮自身也是對方重點打擊的高價值目標,特別是在無人機、巡飛彈以及高速高帶寬數據鏈等融入已有的反炮兵體系之后,整個反炮兵作戰的OODA循環速度呈指數級提高,這就造成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即傳統的火炮設計,由于自動化程度不足,往往成為越來越高效的反炮兵作戰體系容易獵殺的對象。比如,據外媒報道,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近200余門M777超輕型155毫米榴彈炮,結果在俄軍空地火力打擊之下,已經有超過100門被摧毀,美國陸軍先進發展司令部司令詹姆斯·雷尼感嘆“親眼見證了牽引火炮效力的終結”。西方向烏克蘭提供的其他火炮系統,如M109、AS90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即便以高機動著稱的“海馬斯”火箭炮也沒有逃脫類似的命運,俄軍調整和完善了OODA殺傷鏈之后,獵殺“海馬斯”的效率得到成倍提高,已經明顯遏制了“海馬斯”的戰場火力支援能力。相較之下,法國向烏軍提供的67輛“凱撒”155毫米卡車炮卻表現突出。一般認為,“凱撒”155毫米卡車炮迅速成為烏克蘭軍隊最歡迎、最有效的武器之一。有觀點認為,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出色的機動性、射擊精度,以及對不同地形的適應性,這使其非常適合情況復雜、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凱撒”采用輪式卡車底盤,使其在射擊之后能夠迅速轉移并再次開火。此外,輪式底盤使“凱撒”能夠輕松穿越烏克蘭多樣的地形,使其能夠在開闊地帶和城鎮地區都具有運用靈活性。這些當然是不可否認的一些因素,但“凱撒”155毫米卡車炮的自動化程度顯著較高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當“凱撒”卡車炮進入射擊陣地后,將底盤尾部的液壓大型駐鋤降下,把底盤后面的四個車輪抬離地面,使開火時的全部后坐力通過駐鋤傳向大地,從而為火炮提供更穩定的射擊平臺。該炮可以在不到1分鐘內投入戰斗,并在同樣的時間內撤離戰斗。為了減輕炮組人員的工作強度并提高射速,在火炮搖架的后端右側安裝有半自動輸彈盤,彈丸和藥筒都能半自動裝填,這使該型火炮的持續發射率高達6發/分鐘;當在短時間內以爆發速度射擊時,該炮能在15秒內連續發射出3發炮彈。由于該炮的展開/收納速度極快,炮組乘員只需60秒即可展開火炮并做好射擊準備,且在完成炮擊后只需40秒即可收納火炮撤離,可以在敵方確認“凱撒”卡車炮的發射方位之前就安然轉移到另一個陣地,這就讓敵方反擊“凱撒”卡車炮的企圖變得非常困難。
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SH15車載榴彈炮是與“凱撒”同類型的自行火炮,SH15裝備155毫米火炮,采用半自動裝填,彈丸是自動裝填,藥筒采用人工裝填。由于155毫米重炮彈丸、藥筒質量較大,因此為SH15型榴彈炮裝填手預備了機械外骨骼(可選裝),以提升火炮的裝填效率。
2024珠海航展地面無人系統繼續百花齊花,而且更富新意
CS/UR5車載巡飛彈武器系統
本屆珠海航展最為吸引眼球的亮點之一,首次開設了專門展示無人系統的“第二展區”,包括地面系統在內的大量智能化無人裝備在這里集中展出。智能化無人系統百花齊放是近幾屆珠海航展地面裝備的顯著特點。在上一屆珠海航展上,就頗有一些地面無人戰車讓人耳目一新。比如,“暗刃”無人車載巡飛彈系統結合了無人車和巡飛彈兩種形態的智能無人裝備,由“暗刃”無人車和AD10巡飛彈兩個系統組成。“暗刃”無人車車長2米,車寬1.37米,當發射筒放平時車高1.17米,當發射筒升起時車高1.7米,整車重700千克。從整體布局上看,“暗刃”無人車采用履帶式底盤,車體前首為楔形結構,前首車燈采用“內埋式”,車身基本呈長方體,結構低矮緊湊,具有良好的防彈外形。若是為了增強防護性能,“暗刃”無人車不是不可以在犧牲速度的前提下,加裝一定的裝甲,或者安裝煙幕彈發射器、激光告警裝置等,以提升其防護能力。車頂安裝有四聯裝的巡飛彈發射裝置,發射裝置可自由升起或放平。一般來說,當“暗刃”無人車高速行進時,發射裝置放平,緊貼車頂,可有效提高行駛速度和隱身能力,降低被發現的概率;當需要作戰或者打擊目標時,發射裝置則升起,與車頂形成一定的夾角,遂行打擊任務。升降自主靈活,反應迅速。機動性方面,“暗刃”無人車由于采用了履帶式底盤,相比于輪式底盤,履帶式底盤具有越野能力強、復雜環境適應性好等優點,能在水網稻田、雪地沙漠、高原山地等復雜的地形環境機動,最大速度每小時可達40千米。由于是無人車輛,信息化、智能化是其最主要的特點。“暗刃”無人車通過數據鏈接受上級指令,并具備一定的自主化能力,底盤采用多傳感器融合感知及自主路徑規劃技術,可在非結構道路環境下自主導航尋徑,以低特征越野開進,并在前沿長時間待機,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較高。“暗刃”無人車和巡飛彈均可配置自組網數據鏈和協同控制模塊,作為智能節點,納入各類有人無人系統中隨行作戰,系統部署應用簡便,發展應用靈活,綜合成本較低,這進一步提升了“暗刃”無人車載巡飛彈系統的應用前景。還有一型兩棲無人戰車也吸引了媒體的大量關注。兩棲無人戰車采用船型車首設計,這一布局與傳統兩棲裝甲車輛所使用的防浪板無異,意在降低興波阻力、提高水上機動性及穩定航行姿態等。考慮到兩棲作戰環境極端復雜,這型兩棲無人戰車還拋棄了傳統的輪履結構,轉而采用新穎的三角形履帶,這與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為美海軍陸戰隊研發的多用途戰場輸送車(MUTT)頗為相似,其優勢在于,履帶著地面積寬大,可提供更大的抓地力,有效降低地面單位壓力,從而獲得高機動性和高通過性。這型兩棲無人戰車同樣配備有無人炮塔,除搭載光電傳感器外,武器配置僅為兩具反坦克導彈。由此推斷,該車擔負的作戰任務應以偵察監視、情報收集、引導打擊為主。另外,當時俄烏沖突中無人機的大規模使用已經是一種常態化趨勢,所以在上一屆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首次推出了國產反無人機體系,其中ZR-1500多用途無人化智能防御武器系統主要作為HQ-17AE近程防空導彈的補充,攜手化身“低空獵手”,針對各類低小慢空中目標展開攔截殺傷。公開資料顯示,ZR-1500多用途無人化智能防御武器系統采用有履帶式車輛底盤和模塊化設計的武器站。履帶式底盤使ZR-1500具備優異的越野性能,可適應不同的地形條件,獲得出色的戰術可部署能力。ZR-1500最具特色之處是模塊化武器站,在本屆航展上其火力配置包括12枚微型導彈、4枚小型導彈、2枚一體化巡飛彈和1挺機槍,可對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及巡飛彈等在內的多種目標進行攔截,最大作用距離可達5千米。另據航天科工集團透露,上述3種導彈還能對輕型裝甲車輛、步兵集群等目標實施精確制導打擊。ZR-1500可根據實際任務需求換裝不同的作戰模塊,如小口徑機炮、反坦克導彈/火箭筒、榴彈發射器及光電設備等,成為當之無愧的“戰場多面手”。
HQ-17AE火力支援車(無人車),主要用于反無人機作戰
2024新一屆珠海航展上,上屆航展出現的這些智能化無人地面系統大多在經過技術迭代后再次參展,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面孔。比如一型8×8構型的輪式無人底盤頂部安裝了一個外型特別的武器站,兩側配置了紅外光電照射通道,而上方則裝有激光輻射設備。大部分車體空間顯然用來為激光系統提供能量。至于該激光系統的功率,據現場介紹在20~25千瓦之間。在2千米范圍內對付一般非加固FPV和巡飛彈綽綽有余。再比如,HQ-17AE無人火力支援車配備了有源相控陣搜索雷達、火控雷達、多通道光電瞄準系統以及8×8越野底盤。而且HQ-17AE無人火力支援車配備了24+48枚兩種近程、超近程防空導彈,主要應對低慢小、智能彈藥等目標,可以抵抗來自蜂群無人機的超飽和攻擊。這表明中國在外貿型地面無人系統領域,已經開始由必然王國進入了自由王國,能夠根據潛在客戶的寬泛需求迅速推出各類非常細分的解決方案,以至于提供全套的智能化無人作戰體系。概覽2024珠海航展的中國外貿型地面無人系統,具有以下特征或是趨勢:第一,全系列發展,向車族化方向發展。早期的中國外貿型無人地面車輛主要以偵察、運輸為主,隨著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偵察、作戰、評估一體化趨勢更加明顯。從2024珠海航展的情況來看,在新一代外貿型無人地面車輛設計時,更考慮任務載荷搭載適應性,并進行了全系列產品的規劃,覆蓋該噸級系列的所有戰斗、保障等無人裝備,從而保證底盤的適用性。尺寸系列化,結構形式多樣化,涵蓋小型、中型和大型;第二,向通用化方向發展。由于無人地面車輛智能化水平很難達到完全無人程度,未來無人地面車輛與有人車輛將是相互協作、互為補充,由此實現最大效能。為提高協作效能,未來無人地面車輛在互操作性上可分成若干個等級:同軍種內同一類型無人地面車輛的互操作性,同一軍種內不同類型無人地面車輛的互操作性,聯合作戰系統的互操作性,軍用系統與民用系統的互操作性等,通過通用控制技術,使無人地面車輛在控制、通信、數據、數據鏈等方面達到更高的互操作性,提高作戰效益;第三,智能技術應用不斷增多,體現在環境感知、機器學習、復雜任務執行、決策控制等方面。而且向網絡中心戰方向發展。“網絡中心戰”是未來發展方向,無人地面車輛作為未來作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件,必然是整個網絡的一個節點,無人地面車輛與無人地面車輛、有人地面車輛、其他指控系統等共同構成一個網絡系統,在網絡中心的控制下發揮最大效能。由于地面環境復雜,具有高度動態性的特點,弱人工智能技術已不能支撐無人地面車輛實施全自主模式,遠程遙控以及主從跟隨模式是陸上無人作戰車輛的主要方式。事實上,在2024年3月31日,烏克蘭軍方曾發布一條視頻,烏軍無人機操作手成功摧毀了2輛俄軍無人戰車。視頻顯示,無人戰車由履帶驅動,裝有榴彈發射器和機槍。遭到無人機攻擊時,2輛戰車沒有任何動作,可能已經處于毀壞或失聯的狀態。這雖然是烏軍在展示戰果,但也同時證明,無人作戰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用無人機在戰場上打擊有人裝備,甚至直接攻擊人員,已成為俄烏沖突中的常態。這種“無人”對“有人”的作戰方式,可以視為無人作戰發展的第一階段。而“無人”對“無人”的作戰方式,則可看作第二階段。目前,俄烏戰場已出現無人裝備之間的廝殺,例如無人機空戰,以及此次烏軍無人機與俄軍無人戰車的對戰。再往下發展,就進入第三階段。提高無人裝備自主作戰能力成為未來方向。這也是新一屆珠海航展參展的地面系統非常鮮明的一個特點;第四,注重機動性,具有較強的山地越野行駛性和環境適應性。在作戰方式方面,主要用于戰場偵察、監視、通信中繼、排雷排爆、精確打擊引導、后勤運輸、伴隨保障、反恐維穩、搶險救災等各種軍事和非軍事任務。在運用方式方面:人機協同是未來最主要的運用方式,一方面,可以將無人作戰力量為先鋒,實施偵察監視、障礙排除、火力摧毀等破擊作戰體系、形成有利態勢,為后續有人作戰開辟安全走廊;另一方面,可以將有人與無人作戰力量混合編組、協同行動,以少量有人力量指揮大量無人作戰力量行動,共同遂行多樣化作戰任務,或以無人作戰力量伴隨行動,為有人作戰提供立體警戒、火力支援和物資補給等。
亮相2024珠海航展的VE37綜合電子偵察干擾車具備網電態勢感知、電磁干擾阻斷的能力
動態演示區的“機器狼”
作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珠海航展已成為展示國際航空航天先進技術和高端裝備、促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持續的俄烏沖突,又讓大規模地面作戰重新回到國內外軍事觀察家的視野。于是,近年的珠海航展外貿型地面裝備,每一屆都能看到新氣象。而且是一屆比一屆更為蓬勃、更富于創新氣息。新氣象的背后,在尖端武器裝備制造上的頻頻突破,則離不開國家在科技方面的不懈投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期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12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1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報告指出,在全球參與排名的129個經濟體中,中國從2013年排名35位快速提升到2023年的第11位,8年時間前進了14位。另外,中國科技集群排名已經位列世界第二,擁有19個集群,僅次于擁有24個集群的美國。全球防務支出是一塊近2萬億美元的巨大蛋糕,特別是受俄烏沖突等刺激,各國防務開支近年來不斷加碼。中國防務產業能切多大的蛋糕?中國外貿型地面裝備又能分得幾何?珠海航展的現場,似乎能告訴我們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