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反復不適卻查不出病因,可能是胃在替你的情緒"發聲"。在鄭州科大醫院消化心身門診,經常遇到這樣一類患者:胃鏡檢查結果正常,但就是感覺胃脹、胃痛、反酸,各種不適輪番上陣。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胃神經官能癥"在作祟——一種與情緒密切相關的功能性胃腸疾病。
胃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擁有獨立于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網絡。當人長期處于壓力、焦慮狀態時,大腦會通過"腦-腸軸"持續向胃腸發送異常信號。鄭州科大醫院消化內科與精神心理科的聯合研究發現,這類患者往往存在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他們的胃就像一臺過度敏感的警報器,對正常的消化活動也會產生過度反應。
典型的胃神經官能癥癥狀有其獨特的表現規律。不適感常在情緒波動時加重,夜深人靜時尤為明顯;疼痛位置常不固定,時而胃脘部,時而肋緣下;癥狀與飲食的關聯性不強,即便清淡飲食也可能突然發作。更特別的是,這類患者常常能準確描述癥狀的細節,卻說不清具體的誘發因素,這正是心理因素影響身體的典型特征。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胃神經官能癥發病率持續攀升。鄭州科大醫院近年的門診統計顯示,在反復胃部不適的患者中,約40%最終被診斷為功能性胃腸問題。這些患者往往輾轉于多家醫院,做過多次胃鏡,卻始終找不到器質性病變。直到來到消化心身聯合門診,通過專業的心理評估和神經功能檢測,才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
針對胃神經官能癥的特點,鄭州科大醫院開創了"雙心同治"的診療模式。消化科醫生負責排除器質性疾病,精神心理科專家則針對情緒因素進行干預。醫院引進的胃腸動力檢測和自主神經功能評估系統,能夠精準判斷癥狀的心理生理關聯。在治療上,除了必要的胃腸功能調節藥物,更注重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生物反饋訓練等方法,幫助患者重建健康的"腦-腸對話"。
預防胃神經官能癥的關鍵在于管理好情緒壓力。規律的作息、適度的運動、正念飲食練習,都能有效降低發病風險。鄭州科大醫院每月舉辦的"胃腸與情緒"健康講座,深受這類患者的歡迎。特別提醒的是,如果胃部不適反復發作超過3個月,各項檢查又未見異常,建議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心身綜合評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