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4歲退休大爺說:“買墓沒有任何意義!我從不給爺爺掃墓,也不指望子孫子掃我,人死了就沒了,把骨灰往江河里一撒就行了,不要浪費錢買墓地。現在給墓地幾十萬,人家每年還要管理費,你不付費的,說不定哪天就給你墳掘了…”
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是很多老人臨終前的最后遺愿,家鄉,永遠是他們渴望“回歸”的港灣,但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后都“客居他鄉”。
相較于這種較為普遍的想法,上海一位74歲的退休老干部徐大爺卻發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而他的想法竟然引得無數人贊同、支持。
“聽說了嗎,那誰家孩子給父親買了一塊墓地,花費70萬呢,這要是在農村,都能建造一所很好的房子了!”
那人眼中滿是感慨,鄰居聽到竟然一臉羨慕:“聽說了,那老張頭真有福氣,兒子這么孝順,這墓地貴得很,我孩子可買不起。”
購買墓地,讓亡故的父母有個安身之所,這樣的行為似乎成為了“大勢所趨”,然而,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呢?每個人想法不同,何來對錯之分呢!
清明節剛過去沒兩天,徐大爺說的一番話就在網絡上引起了“轟動”,起因就在徐大爺去家中附近的公園溜達,碰到了一位年輕的小伙子,二人便攀談起來。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國家法定節假日,放假三天,就是為了讓人們回鄉祭祖,小伙子便以此為由頭開了話題。
“大爺,看著您年齡不小了,身體還算硬朗,清明節回家給先人們燒紙了嗎?”
聽到這句話,徐大爺一愣,隨后樂呵呵地說道:“每年清明節,我都沒有回去,祭祖燒紙是咱們的老傳統,不過這也只是活著的人心中的一個念想、安慰罷了。”
買貢品、祭祖、燒紙……這一系列的流程,不算繁雜,卻也不算輕松,尤其是針對那對千里迢迢,也要趕回去的年輕人。
忽然,徐大爺話鋒一轉,說了一句話,讓那年輕人心中久久無法平靜:“人死如燈滅,后世之人做的再好,那也是做給活著的人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孝順,可不在乎這些虛的。”
一伙子一聽,瞬間陷入了沉思,眉頭緊緊皺起,忽然就想到了自己身體不好的父母,父母的想法也是落葉歸根,但他思來想去,還是做出決定,在父母去世之后,為父母買一處墓地。
雖說墓地的價格是水漲船高,小小的一處地方就高達幾十萬,但他還是決定讓父母百年之后有個“安身之所”。
“大爺,您這話怎么說?”
原來,徐大爺認為買墓地不是必須的,更是次要的,作為子女,不是說父母去世之后,花幾十萬買一塊墓地就是真孝順,實際上都是面子、虛榮心在隱隱作祟罷了。
徐大爺認為買墓地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像他,也從來沒有特意在清明節的時候回鄉祭祖,給先人們送紙錢。
“年輕人,燒紙、祭祖并不說明此人孝順,真正的孝順是父母還在的時候,多多給予陪伴和關心,這樣父母去世之后也不會留有遺憾,誰都有離開的一天,要做到真正的問心無愧!”
徐大爺的思想覺悟“頗高”,也十分看得開,認為與其讓子女花幾十萬買一處墓地,不如趁著父母還健在,帶著父母去往外界的天地轉一轉、看一看,放松放松心情。
對于父母而言,真正的孝順從來不是子女花了多少錢,而是有時間就回家看看……
小時候的孩子,猶如父母手中的風箏,雖然永遠都有一根線在父母手中,二者緊緊相連,可孩子長大后卻發現,那根原本確保自己安全的線卻成為了束縛自己的枷鎖。
孩子想要飛的更高,于是父母學會了放手,可這一放手,孩子與父母之間唯一的“紐帶”便“斷”了。
年輕人忙著工作、忙著生活,各方面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腦海中也只有一個想法:掙錢!
而這也讓他們漸漸“迷失”了自我,將錢看的比陪伴更為重要,殊不知,做父母的從始至終,想要的都不是錢,而是承歡膝下、含飴弄孫。
因此,徐大爺的看法得到了網友們的一眾認可,對此,你們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