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有這些情況?眼白發黃、皮膚粗糙、易失眠、頭發易掉、手腳冰冷……這些看似都是些小問題,其實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氣血不足了!
中醫理論中,氣血是生命力的表現,氣血不足,身體就會通過不同的部位反映出來,尤其是對于女性而言,“氣血充足”更是保持身體健康、面容姣好的基本條件。那么氣血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補氣血?和芳華未來一起來看看!
氣血是什么?
《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中提到:“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五藏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在中醫里,氣是一種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無形能量”,主宰生理功能的運轉。它可以理解為“活力”或“動力”,遍布全身,經由經絡來運行。
血是“有形”的物質,營養全身,是器官正常運轉、肌膚紅潤的重要保障。中醫認為血由“精微物質”轉化而成,運行通過血脈,也與臟腑息息相關。
簡單來說,“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帶動血運行,血則滋養氣的生化,就像一對相互依賴的好伙伴,共同維系身體的和諧。
如何調理氣血?
俗話說:“氣血足,百病除。”特別是女性,因生理周期最易出現氣血虧虛,下面芳華未來分享4個不同階段食用的生理周期黃金湯譜。
第一階段——月經后第一周
月經后,女性的陰血消耗比較大,此時應以滋陰養血為主,陰血充足,才能為下一次月經做好準備。
食材:熟地黃9 克(滋補腎陰)、制何首烏 9 克(滋補肝陰)、當歸 3 克(活血養血)、炒白芍 3 克(柔肝養血)、阿膠 6 克(滋陰補血)、龍眼肉 3 顆(補血安神)、豬脊骨 1 節(天然滋陰)
做法:煲湯,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少許點調料,一般以豬脊骨熟透了就可以了。
用法:一周食用2-3天,每天2次。
第二階段——月經后第二周
月經后第二周,是女性身體為排卵做準備的階段。此時陽氣開始生發,養生的核心在于促進陰陽平和,為身體注入平衡的能量。
食材:熟地黃9克(滋陰補血)、當歸6克(活血養血)、赤芍6克(活血化瘀)、女貞子6克(滋補腎陰)、菟絲子6克(溫補腎陽)、豬脊骨1節(天然滋陰)、羊肉50克(溫陽補虛)
做法:煲湯。
用法:建議一周內食用2至3天,每天2次,不必連續飲用。
第三階段——下一次月經前一周
此時陽氣漸旺,養生重點是補足陽氣,同時兼顧身體的平衡,為月經順利到來打好基礎。
食材:熟地黃9克(滋陰補血)、當歸6克(活血養血)、赤芍3克(活血化瘀)、菟絲子3克(溫補腎陽)、巴戟天3克(補腎助陽)、羊肉50克(溫陽補虛)、山藥1段(約7厘米長,切片,健脾益腎,平衡陰陽)
做法:煲湯。
用法:建議一周內服用2至3天,每天2次,至月經來臨前停止。
芳華未來提醒:若伴有經前易怒,可在方子里加入玫瑰花3朵,用以疏理肝氣。
第四階段——月經期一周
此時的養生重點,促進經血順利排出,同時溫和調理身體,避免氣血耗損過多。
食材:熟地黃6克(滋陰補血)、當歸6克(活血養血)、赤芍6克(活血化瘀)、桃仁6克(活血化瘀)、紅花3克(活血通絡)、益母草9克(調經止痛)、生姜3片(溫中散寒)、羊肉100克(溫陽補虛)
做法:煲湯。
用法:月經前兩天,每天服用,每天2次,月經后幾天,根據身體情況,適當服用1至2次即可。
一般情況下,女性在經過兩個月的科學分期調理,氣血狀況通常會得到顯著改善。當然,如果可以請中醫師為自己定制調整上述湯方,效果會更好哦~御君方,守護您的身體健康!芳華未來,助您擁抱幸福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