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印展開了新一輪劃界磋商會議,相較于之前的消極表現,如今的印度反而主動了許多,甚至主動承認2020年發生的加勒萬河谷事件是他們錯了,那么,印度如今為何突然在劃界問題上態度大變?難道真的想明白了?
中印邊界問題
中印邊界長達2000公里,但歷史上卻從未正式劃定,一方面是由于英國殖民時期,非法劃定麥克馬洪線、約翰遜線等偽界線,導致中印原本的傳統習慣線模糊不清,另一方面,印度獨立后,奉行擴張主義政策,承認英國在中印邊界的侵占行為,導致中印邊境爭議始終未能解決。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我國僅用一個月便將印軍趕出中國領土,并牢牢控制阿克賽欽,然而就在我國為盡快推進劃界談判,選擇主動后撤至實控線后,印度卻趁機重返藏南,導致藏南地區至今大部分領土仍被印度非法控制。
在中印東中西三段邊界中,目前仍存在諸多爭議區,東段原本界線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與阿薩姆平原交界地帶,因英國炮制的麥克馬洪線,產生藏南9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區。中段沿喜馬拉雅山脈走向劃分,但巨哇、曲惹地區、什布奇山口、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然沖、烏熱、拉不底地區等多處領土爭議尚未解決,涉及面積大約2000平方公里。
西段邊界則沿喀喇昆侖山脈走向,爭議地區主要包括阿克賽欽、班公湖、巴里加斯、加勒萬河谷等,面積大約3.3萬平方公里。總計中印爭議面積高達12.5萬平方公里。
雖然早在1953年雙方便已經就劃界問題展開了談判,但印度的不配合,導致談判進展卻十分緩慢,同時邊境上的多次對峙事件,也給雙方的劃界談判,以及邊境管控機制的建立帶來了諸多阻礙。比如1986年至1987年間,中印在扯冬和桑多洛河谷發生爭辯事件,2017年洞朗事件、班公湖事件,2020年加勒萬河谷事件等。1987年印度更是單方面在藏南地區非法設立所謂“阿魯納恰爾邦”,試圖通過行政區劃和基礎建設、移民政策等措施,將占領藏南合理化。
與此同時,印度還加強了邊境基礎建設,去年印度宣布打通穿越色拉山口,從邦迪拉前往達旺的色拉隧道,為印軍在藏南地區的行動提供便利,導致中印劃界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不過自去年底,印度便開始主動推進構建中印建設性對話機制。據環球網報道,3月25日,印度還與我國舉行了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第33次會議,兩國的外交、國防、移民等多個部門代表都有參加。
據報道,雙方就此前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3次會晤,在劃界談判、邊境管控、機制建設、跨境合作等方面達成的共識,進行全面深入交換意見。
印度為何愿意主動推進劃界談判
據數據顯示,2024年,中印貿易總額達到了1384.78億美元,我國再次成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其中中國對印出口額高達1204.81億美元,印度對中國出口額179.97億美元。由此也反映出,印度目前對中國商品的依賴。2023年印度GDP已經達到3.75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五,但由于國內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電力供應不穩定,產業鏈缺失,使其在接下來的經濟發展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并且由于經濟增長長期依賴服務業,印度實體經濟發展滯后,導致印度在應對內外部的沖擊和市場劇烈波動中的韌性不足。
如今面對美國即將升級的“關稅策略”,印度需要尋找更可靠的合作伙伴,安穩度過此次貿易戰,我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近期,印度還在考慮全面放寬對華貿易和投資限制。總之,印度的一系列舉措,符合其自身利益,同時也反映出,中印劃界談判我國掌握著主動權。只是印度要想與中國在經貿領域更深入合作,還是需要盡快徹底解決邊界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