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你曾幻想過情報解碼員的世界嗎?一場不被允許存在的任務、一份深埋于系統中的機密檔案,以及一個只為復仇的決心。
查理展開潛行任務,單槍匹馬跨國追兇。(圖/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將于本周五4月11日全臺上映的懸疑諜報鉅獻《復仇反擊戰》,由奧斯卡影帝雷米?馬利克主演,改編自羅伯特?利特爾的同名暢銷小說,并由熱門諜報影集《外放特務組》導演詹姆士?哈斯特操刀執導。本片不僅是一場視覺上的情報風暴,更是一段結合情感與智性的個人反擊行動。
查理·海勒是中情局總部的資深解碼員,與外界接觸極少,習慣以程式與數據對話。他的生活原本規律且封閉,直到一場發生于倫敦的恐怖攻擊奪走了他摯愛的妻子。面對上級「不予追查」的冷淡態度,查理選擇跳脫系統、單槍匹馬追查主謀。
在陌生城市里,他不是特工,卻背負最危險的情報。(圖/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情報網背后的老將,也難預測這場反擊的火力。(圖/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為此,他策動內部黑客入侵,竊取跨國監控名單與通訊記錄,跨越國界潛入布拉格、維也納與安卡拉等情報熱區,透過智慧與代碼破解的方式,一步步接近真相。電影中除了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與爆破橋段,更展現了查理如何利用演算法破解監控影像、模擬語音辨識回避追蹤,將技術轉為復仇利刃。
奧斯卡影帝領銜主演,復仇火力全面升級!(圖/擷取自《我在案發現場》)
這段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是本周《我在案發現場》的熱議話題之一。在該集中,主持人豐德與資深資安專家Paul對談,討論《復仇反擊戰》所描繪的真實性與制度漏洞。
他曾只是個科技宅,如今卻是情報體系的最大變數。(圖/擷取自《我在案發現場》)
節目開場即以電影片段為引,設問:「當你愛的人被體制遺忘,你會怎么做?」Paul進一步解析:「電影里查理所做的,其實跟真實世界某些『越界揭密者』很接近。」
他提及曾參與調查一起由內部工程師泄漏國安端口資訊,賣予民間資安業者的真實案件。該案最終導致國內一整套資安防線重建,顯示「即便身在體系內,個人行動仍可能引發龐大波瀾」。
節目另一大亮點,是如何透過電影橋段理解「資安解碼員」的道德選擇。與其說這是復仇劇,更像是一場屬于資訊科技專業者的反擊與質疑。
當理智不再能保護正義,他選擇用行動解密真相。(圖/擷取自《我在案發現場》)
《復仇反擊戰》拋出的命題正是當代社會無法回避的現實——在龐大的監控系統與機密管理背后,是否還有個體能主張真相?若體制冷漠,我們是否仍有出手的余地?
馬利克以一貫壓抑卻深沉的演技,詮釋查理這個「情報邊界人」,讓觀眾既佩服他的冷靜,也為他的痛苦感同身受。他不是孤膽英雄,而是被制度壓迫卻不放棄尋求答案的普通人,也探討了資訊透明、體制腐敗與「誰來決定正義」的深層命題。查理不是職業情報員,卻憑著一己之力穿透體制,掀開被掩蓋的事實,成為最不可能的行動者。
就在本周五!4月11日《復仇反擊戰》全臺戲院上映!(圖/擷取自《我在案發現場》)
現實與虛構的薄膜,你我皆身在其中,《復仇反擊戰》將于本周五4月11日震撼上映,全臺戲院見!
同步收聽Podcast《我在案發現場》,與真實資安專家對話,從電影出發,深入科技解碼之戰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