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種子也有朋友圈?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在這個播種的季節,一粒種子的朋友圈,又會曬些什么呢?
是玉米在培育基地的“追光九宮格”,還是棉花在鹽堿地的“荒漠變綠洲”打卡照?
抑或是花生偷偷炫耀“基因編輯美顏”,小麥凡爾賽式吐槽“畝產接近‘噸級’的甜蜜負擔”?
這個春天,河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鄉村頻道推出系列短視頻《種子的朋友圈》,用5集“農業輕喜劇”,揭秘中原糧倉如何用一粒粒種子,寫就“中國碗盛河南糧”的硬核傳奇!
這里有——
玉米的“候鳥式奮斗”:年近90歲爺爺帶它一年飛兩地,畝產從喂雞不夠卷成全國第二!
菊苣的“海歸變形記”:哈佛博士扛鋤頭進村,古羅馬貴族菜變身封丘“黃金葉”!
花生的“基因狂想曲”:院士當紅娘,野生花生混血娃成“行走的油庫”!
棉花的“鹽堿地逆襲”:抗逆基因改寫劇本,荒漠開滿“白色奇跡”!
小麥的“畝產天花板”:教授50年磨一劍,產量從85斤卷到1825.2斤!
這不僅僅是一部生動有趣的農業紀錄片,更是一群“種子頂流”的養成日記!
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看中原大地如何用“五良融合”,把種地玩成高科技,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分集劇透·種子們的“人設”有多絕?
第1集《與時間賽跑的人》——玉米的“追光者聯盟”
主角:年近90歲程相文 × 南美“留學生”玉米
高光時刻:
? 60年冬飛海南、夏回河南,候鳥式育種創世界高產紀錄!
? 75歲建分子實驗室,用DNA檢測給玉米“速配對象”,育種周期砍半!
金句暴擊:“玉米不怕卡脖子,程爺爺的學生會一直追著太陽跑!”
第2集《“苣”狂博士》——菊苣的“海歸變形計”
主角:哈佛博士后劉延澤 × 封丘“長壽明星”菊苣
高光時刻:
? 發明“中草藥破碎提取器”,制藥效率提升百倍!
? 菊苣根變降三高“黃金茶”,村里“菊苣大道”用古代名醫命名!
金句暴擊:“實驗室的高精尖,必須變成老百姓的菜籃子!”
第3集《花生“育”見新友》——花生的“基因編輯密碼”
主角:張新友院士 × 南美“冒險家”花生
高光時刻:
? 野生花生“聯姻”育出抗病耐寒品種,含油量飆到57%!
? 河南種著全國1/4花生,每畝多榨15公斤油!
金句暴擊:“和野生花生談戀愛?張院士,你是懂‘混血美學’的!”
第4集《“根土”生花暖人間》——棉花的“鹽堿地奇跡”
主角:嚴根土研究員 × 鹽堿地“逆襲王者”棉花
高光時刻:
? “中棉所49”畝產500公斤,荒漠開滿“白色奇跡”!
? 送棉花坐神舟十二號上天,返回變身“抗逆戰神”!
金句暴擊:“坐過神舟飛船的棉花,種地種出科幻感!”
第5集《天生我“財”為麥忙》——小麥的“畝產天花板”
主角:郭天財教授 × 西亞“移民”小麥
高光時刻:
? 2024年又首創一季小麥畝產912.6公斤,比新中國剛成立時的畝產42.5公斤提高了20多倍。
? 70歲仍在田里教無人機種田,放話“飯碗多裝河南糧”!
金句暴擊:“畝產破900公斤的凡爾賽,我們驕傲!”
收官·一粒種子的告白
當玉米追光、棉花上天、小麥智能生長——這不是科幻,而是中原大地的“農業革命”!
? 給年輕人:種地也能玩黑科技,農業酷到沒朋友!
? 給家長:一堂糧食安全課,讀懂“中國碗”背后的匠心!
? 給所有人:從鹽堿地到噸糧田,每一粒種子都在吶喊——“端牢中國碗,更要端得漂亮!”
【追劇指南+互動召喚】
播出信息:
? 時間:4月10日起
? 平臺:全網各平臺及大象新聞客戶端同步更新
? 掃碼觀看:
帶話題 #種子的朋友圈# #河南農業有多強# 曬觀后感,抽100人送“種子盲盒”(含五大作物種子+種植手冊),在家體驗“科技種田”!
這個春天,鎖定《種子的朋友圈》——
看種子們的破土成金,
聽科學家的心里話,
見證中原糧倉從“傳統”到“智造”的華麗轉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