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北京越野,再次出現在聚光燈下。
4月7日,BJ40增程版正式上市。這款車本身固然引人關注,但更引起議論的是王昊的首次公開亮相——這位剛剛上任的北汽股份董事長,選擇用一場發布會作為自己的“開場動作”。
現場有人評論說:新人、新車、新打法,北京越野正在試圖用一款看似“常規換代”的產品,重啟一個曾經熟悉的品牌。
作為中國越野車的先行者,北京越野曾在硬派SUV市場有過高光時刻。但當新能源越野成為新趨勢,這個老牌玩家下一步如何走?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這次重啟,對于北京越野來說是回歸,也是自我修復。但更深層的問題也浮出水面:北京越野的這次“回歸”,到底是一次技術層面的追趕,還是組織與認知上的轉向?BJ40增程,是第一道答卷。
80后董事長出招
如果說BJ40增程版是北京越野在新能源越野領域的一次重新亮相,那它更重要的意義,或許在于表明了一種態度:主動出牌,而非被動跟進。
3月14日,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任命王昊為董事長,并兼任執行董事及多個委員會主任。從時間上看,BJ40增程版的發布,是他履新后的第一個公開動作。雖然車型本身早已處于推進中,但作為“新任董事長的首次亮相”,它不可避免地被賦予了更多象征意義。
資料顯示,王昊,1982年出生,經濟學博士,在北汽體系內工作多年,歷經北汽藍谷、北汽產投、北汽鵬龍等多個板塊,橫跨資本運作、新能源與流通服務。與許多技術出身的傳統車企高管不同,他的履歷更像是一個“組織協調者”和“資源整合者”,這也讓他被視作北汽推進內部調整、突破結構性瓶頸的潛在推手。
在北汽集團的架構中,北汽股份承擔著對“大自主”品牌的管理職能,旗下包括北京越野等核心資產。相較于合資板塊的相對穩態,自主品牌始終處于調整與轉型之中。這一背景下,北京越野BJ40增程版的推出,既是品牌自身節奏的延續,也是集團在新管理層主導下,對“自主板塊如何發聲”的一次回應。
因此,無論是從組織意圖還是行業節奏來看,BJ40增程版都不僅僅是一款新車,而是一張信號明確的牌。這張牌已經打出,接下來是如何打出節奏的問題。
中國越野的這場盛宴,北京越野不會缺席
BJ40增程版的到來,并非一時興起,而是應時而動、順勢而為。它的背后,其實有著清晰可辨的時代契機。
一方面,是自主品牌整體實力的躍升。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品牌自信空前高漲,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從過去的“跟隨者”角色,成長為市場趨勢的引領者。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自主品牌已經建立起明顯優勢,技術話語權與產品主導權持續增強,強自主、強技術、強創新已成為當下中國品牌的鮮明標簽。
另一方面,越野市場的邊界正在不斷拓寬。曾經的小眾硬派,如今正在走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越野、了解越野,并逐步培養起越野出行的生活方式與消費需求。從“玩車人”的熱愛,到“泛越野”的日常化,越野市場正呈現出從垂直到擴散的趨勢,其背后是戶外文化、生活多元化、消費升級等一系列社會層面因素的共同推動。
這其實并不難理解。作為一個在越野領域擁有深厚歷史積淀的品牌,北京越野是最早一批進入硬派SUV領域的自主品牌,在中國越野車發展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正因如此,“越野世家”不僅是市場給予北京越野的稱呼,更是一份對技術積累、產品堅守、用戶文化的認可與尊重。而隨著越野熱度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推出自己的越野產品。這既是市場活力的體現,也無形中提高了競爭門檻。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越野沒有理由缺席,更不能缺席。
因此,BJ40增程版的到來也可以被視為一個清晰的信號:北京越野正在主動出擊,以技術升級回應市場變化,以產品革新重塑用戶認知。從純燃油向增程技術邁進,這一理念的轉變,它代表著一種對越野文化的重新定義:越野可以依舊硬核,但也可以更高效、更智能……
越野精神不變,但越野的表達方式,可以更符合當代消費者的生活節奏:在保留越野本質的基礎上,通過技術融合與產品創新,嘗試打破越野與新能源之間的“次元壁”,讓越野真正走向“全民可及”。
BJ40增程:讓越野更“有趣”
很多人提起越野,腦中浮現的或許是“粗糲”、“吃苦”、“不妥協”的畫面。但時代變了。越野,不必再與“犧牲日常體驗”劃等號。BJ40增程版的出現,正是在這個節點上打破了人們對傳統硬派越野的固有想象。
過去,硬派與智能、舒適、新能源之間似乎總隔著一條無法逾越的技術鴻溝。而這一次,北京越野試圖用一款車來證明,越野的“硬”不必以犧牲科技與品質為代價,反而可以借助全維進化,讓越野變得更有樂趣、更具未來感。
BJ40增程版的邏輯,是從底層架構出發,對一輛硬派SUV進行“系統性重構”。它圍繞“超級硬派、超級增程、超級越野、超級智享、超級安全”五大方向構建核心產品力,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場景越野解決方案”。
在“超級硬派”上,BJ40增程保留了硬派車的精髓。1:1的黃金比例方正車身、前格柵的“垛口墻”造型、來自自然地貌的八種外觀原色設計,再配合車身接近2米的高度與2760mm的長軸距,不僅視覺沖擊力十足,也為內部空間打下良好基礎——這依舊是一臺血統純正的方盒子,但卻更懂得設計語言與文化符號的表達。
但要讓越野真正走入日常,單靠硬派遠遠不夠。在“超級增程”方面,BJ40增程配備了40.3kWh的大電池和82L大油箱,純電續航達152km,綜合續航超1200公里,再配合97.5%高效能的發電系統,即便以145km/h高速巡航,也能實現發電與能耗的動態平衡。這種“電油結合”的方式,極大緩解了用戶的續航焦慮,同時保留了電驅在越野場景中所帶來的響應快、扭矩大的優勢。它不是用新能源替代越野,而是讓新能源為越野賦能。
技術上去做新能源,基因上還是越野專家。BJ40增程在“超級越野”維度的表現依舊硬核:全地形智電ATS系統涵蓋11種駕駛模式,同級唯一“三把鎖+智電全時四驅”系統,100%爬坡能力、響應快30倍的電控中鎖、四輪獨立懸架……這些配置無一不是北京越野對專業性能的堅守,但背后的邏輯卻已然不同:更智能、更從容,而不再是單純靠堆料和駕駛者經驗去“硬扛”。
與此同時,BJ40增程還想顛覆一種認知:誰說越野車不能享受豪華?在“超級智享”層面,它不僅帶來了五聯屏、AI智能駕駛系統3.0、BBA同款零重力座椅、1.7米雙人平鋪大床、哈曼音響、智能新風系統,還貼心設置了十個充電口、支持無人機玩法,乃至可拓展車頂平臺。過去你在城市旗艦SUV上才能看到的配置,現在在一臺硬派SUV上也能實現,而且不突兀,反而多了幾分“野趣融合感”。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得夠硬。BJ40增程在“超級安全”維度上走得也很極致。金屬防滾架、79.8%的高強鋼、130000N抗壓強度,幾乎已經觸及了軍工級標準。而其六維電池安全認證體系,不僅有47mm護板間隙、玄武護甲防護系統,更是首個為電池設計專屬越野安全方案的硬派SUV。不只是安全本身,更是一種極致工程思維的體現。
所以我們看到,BJ40增程不是簡單地把新能源技術“安”在一輛越野車上,而是重新定義了一種可能性:越野不再是一種粗糲的挑戰,而是一種可以玩、可以享受、可以沉浸其中的“有趣生活方式”。它打破了“越野=犧牲舒適”的固有標簽,也讓越野真正進入了新篇章:一個科技、性能、智能、豪華不再沖突的時代。
對于用戶而言,這樣一臺車,意味著他們可以在城市通勤與翻山越嶺之間自由切換,既不放棄熱愛,也不必過度遷就生活。BJ40增程的核心競爭力,恰恰就是讓“有趣”成為越野的主語。這是技術的融合,也是一種文化的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