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義偉 美國總統特朗普濫施關稅的做法出臺之際,正值中國傳統的清明假期。
4月7日星期一,是清明假期后的第一個交易日。
海峽兩岸的股民,都感覺到要出大事。
大陸這邊暫且不表。
臺灣那邊,臺灣領導人賴清德于4月6日傍晚發表了8分鐘的電視講話,表示將采用5項策略來應變,重點為擴大對美采購、擴大對美投資,意圖用交納投名狀的方式向美國求和,安定臺灣的經濟和股市。
結果,臺灣股市的反應是“血流成河”。
4月7日清明假期后的第一個交易日,臺股暴跌2065.87點,史上最慘。
4月8日清明假期后的第二個交易日,臺股再跌772.4點,史上第8慘。
兩個交易日,臺股共暴跌2838.27點,史無前例。
截至2025年1月,臺灣登記在冊的股票賬戶有1321.6萬戶。僅以4月7日的跌幅計算,平均每位臺灣股民損失50萬新臺幣(約為11.067萬元人民幣)。
其實在特朗普第二次入住白宮之后,臺灣社會各界就開始討論臺灣經濟的未來出路在哪里;此次股災發生之后,這種討論更加熱絡。
其基礎性的原因,是臺灣的經濟是外向型的經濟,對外貿易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外貿被掐死了,臺灣經濟就成了一潭死水。
綠營這邊,主張加強與美國的經貿關系。
藍營這邊,一方面認為特朗普意在分拆臺灣經濟,美國不可靠,賴清德的對策不靠譜,另一方面又欲言又止,不太愿意深入討論臺灣經濟的未來出路到底在哪里。
筆者搜集到的資料中,有兩篇稿子提供了有益的視角和思考。
一篇是臺灣《工商時報》4月6日發表的社論。
這篇社論的題目為“附加價值減少,談關稅對美國產業的沖擊”。社論認為,特朗普1.0時代,中美爆發關稅大戰,外界關注的焦點是隨著供應鏈的重新洗牌,許多企業遷離了中國,殊不知,由于中美互相提高關稅,雙雙提高了美國企業的成本,也導致眾多傳統美國企業因此遷出美國。
例如,特朗普政府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與鋁鋼,分別課征25%與10%的關稅,推高了美國汽車制造的成本。隨后中國對美國汽車和零件開征報復性關稅25%,使美國汽車對中國出口成本激增。在此情形下,美國汽車與零件制造業選擇將生產線遷出美國:特斯拉2019年在上海啟動超級工廠建設,通用汽車與福特汽車擴大墨西哥工廠產能同時減少美國本土產量。
此外,中國對美國大豆、豬肉等農產品開征25%的報復性關稅,導致美國農產品出口銳減。美國豬肉加工企業為了出口到中國,只能遷移并擴大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產能,大豆加工企業考慮在巴西或阿根廷設廠,以供應中國的需求。
該社論總結說:“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流失。”
該社論指出:“川普1.0的經驗已證明,關稅與預期促進產業回流美國的目標相反,某些領域反而加速了美國產業的外流。”
另一篇稿子刊登在英國著名財經媒體《經濟學人》上。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有兩個版本。主要在亞洲地區發行的版本的封面上,是一頂藍色軍帽,帽子上有標語,內容為“讓中國再次偉大”(Make China Great Again)。
這明顯是借用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期《經濟學人》封面文章的標題為“美國如何最終讓中國再次偉大(How America could end up making China great again)”。
該文認為,特朗普的高額關稅雖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中國經濟,但美國這種將自己隔絕于世界的做法,反倒給中國創造了一個“絕佳機遇(A big beautiful opportunity)”,使得中國不但有機會重新繪制有利于自己的亞洲地緣政治地圖,同時還有機會重塑全球貿易關系。
結合以上信息,臺灣經濟的未來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筆者的觀點是,臺灣經濟的未來出路,不是由經濟決定的,而是由政治決定的,政治決定經濟。
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臺灣的經濟就是一葉不系之舟、無主之舟。
特朗普雖然魯莽,但有兩點他是很清楚的:第一,美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擁有臺灣;第二,大陸方面對臺灣的經濟除了通過兩岸貿易輸血,其他方面無處著力。
所以,現在的特朗普政府對待臺灣就只有一個做法:搜刮、肆無忌憚地搜刮、直到搜刮殆盡。
假如,兩岸現在是統一狀態,美國政府還敢對臺灣張牙舞爪嗎?即使他們張牙舞爪,他們啃得動這塊骨頭嗎?
臺灣經濟的未來出路,在這邊,不在那邊。
王義偉經濟觀察報部門主任
經濟觀察報海外部主任,臺海問題專家,長期關注民營經濟、國際經貿和反傾銷,對宏觀經濟也有深入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