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的白夜仿佛讓人忘記了白天的灼熱,遠處閃爍的星光仿佛能將一整日的疲憊都洗滌干凈。
日本關東軍第五軍第四師團的一等兵谷口伊佐男卻無法入睡,因為日軍在前線已經陷入崩潰狀態。
關東軍司令部已經傳達,日本準備實行“一億玉碎”計劃。哈爾濱、佳木斯等地的日軍正在不分白天黑夜地集訓,以應對即將到來了變局。
從高級將領到普通士兵,日軍從未想過過戰敗,因為日本人堅信“神風”會拯救他們。可是前線的戰況越來越糟糕,精銳的關東軍開始動搖,神風似乎救不了敗局了。
8月9日天還沒亮,谷口伊佐男等日本兵被強行叫醒,蘇聯的百萬大軍兵分幾路殺向滿洲來了。友軍的獨立守備隊全軍覆沒,蘇軍像秋風掃落葉般滌蕩著號稱精銳的關東軍。
決戰的時刻要來了,不安和緊張的情緒讓谷口伊佐男脊梁骨發冷,前線不斷傳來的消息是日軍“全軍覆沒”的消息,蘇軍這次的到來不同以往,當年日俄戰爭的結局被徹底改寫了。
隨著蘇軍的不斷進攻,偽滿軍也開始調轉槍口捕殺日本兵,日軍從上到下惶惶不可終日。關東軍的將領和老兵們,雖然用極嚴厲的手段控制士兵,但也無法壓抑他們躁動不安的情形。
兩天之后,谷口接到了軍部下達的立即去佳木斯車站集合的命令,所有的日本兵都收拾好了隨身物品來到佳木斯車站。這時谷口伊佐男看到了殘酷的一幕,信念在一瞬間崩塌。
車站里擠滿了希望乘車南下的開拓團的成員和普通的日本居民,可是軍隊對待他們就像對待螻蟻一樣輕賤。開拓團和僑民們渴望能乘坐火車走,可是日本兵用刺刀、槍托驅趕和毆打他們,不準他們靠近火車。
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日本女人,似乎是日本開拓團的人。她對軍官們的做法表示抗議,她哀求著軍官:“請帶上我們一起走吧!”可是軍官除了狠狠地將她推下車,踢了她兩腳外什么也沒有做。
這一個婦女帶著孩子在站臺上哭泣,坐在裝甲列車里的谷口伊佐男和其他日本兵看得心里難受,可是他們又毫無辦法。需要逃走的人太多了,僑民們的人數又太多,軍隊只能將他們拋棄。
軍隊的裝甲車開了5天,從佳木斯到了哈爾濱的平房。谷口伊佐男以為到了平房后,他們會與蘇軍來一場生死之戰,幾乎所有的日本兵在火車上都做好了思想準備,下車之后就與蘇軍拼個你死我活。可是列車直接將他們拉去了平房機場,日軍沒有機會拼命,因為蘇軍已經將他們徹底包圍。
谷口的回憶(日文原本)
日軍若繼續抵抗,只有被蘇軍的鋼鐵洪流碾壓。關東軍的主力已經在一周內被擊潰,20多萬精銳全部被蘇軍殲滅,剩下的幾十萬人被消滅也只是時間問題。在這種毫無還手之力的情況下,全軍只能丟棄重武器逃跑。
丟下重武器逃跑的日軍,軍紀立刻變得松散崩潰,日本軍變成了一個混亂且野蠻的集團。日本兵開始徒步從平房逃去牡丹江。在長達8天的艱苦跋涉里,日本兵在不停的陰雨和泥濘中跋涉,一場彌漫著死亡氣氛的行進就這樣開始了。
軍襪里放置的一點大米,就是八天里行程所有的食物。來不及帶走更多的食物,每個士兵都只能攜帶這么多。后來日軍與開拓團的人合流在一起往前走,流動的大軍向前走去,人群中大多數是女人和孩子。
有一個剃光了頭發的婦女,刻意將自己打扮成了男人,這樣做是為了躲避蘇軍士兵的侵犯。頭幾天,這個婦女背上還背著一個尚需要哺乳的嬰兒,手里還各拉著一個孩子。
可是這樣走了幾天之后,由于饑餓和疲憊,她哭著哀求谷口伊佐男說:“大哥,求求你把這個孩子殺了吧!”
為了能夠活命,母親請求士兵殺死多余的孩子。谷口伊佐男下不去手,他不敢看這個女人的臉,他埋頭匆匆逃出了她的視線。
大哥你殺死這個孩子吧(日文原本)
還有一個看似冷酷的母親,在一個農田邊的水坑里,把自己孩子的頭按進去讓其溺死了,還一邊不斷地叫著孩子的名字。谷口伊佐男親眼看到這種場景,感覺到自己已經身處在了人間的地獄之中。
這就是蘇軍攻入滿洲之后,日軍及其僑民經歷的悲慘狀況,這種場景被谷口伊佐男稱之為人間地獄。這一次逃亡有很多人死在了路上,很多都是無辜的婦女和孩子。從當時的情況看來,他的這個說法無疑是正確的。
看到侵略中國的日本軍犯下的種種罪行,看到戰敗后關東軍對于老百姓見死不救的行為,谷口伊佐男深切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戰爭中受傷害最大的永遠是普通的老百姓。
谷口伊佐男用日記寫下了這一段親身經歷的往事,用寫實的筆觸記錄下了當時的情形。
幾十年過去了,這一段真實的歷史讀來,依然發人深省。
注:1969年8月13日,《日中友好新聞》刊載了谷口伊佐男的這一段往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