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谷歌以320億美元(2312.6 億元人民幣)全現金收購以色列網絡安全公司Wiz的消息震動科技界,這不僅刷新了谷歌史上最高收購紀錄,也為云計算與AI時代的網絡安全格局投下重磅變量。
透過這件事,更進一步展示了目前全球范圍對網絡安全的高度重視。根據《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分析報告2024年》中的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4年全球網絡安全支出同比增速呈現上升趨勢,預計2024年將達到2149.5億美元,同比增長14.3%,全球網絡安全需求仍然強勁。細分領域看,安全服務、基礎設施保護、網絡安全設備支出占比最高,2024年將分別達到41.9%、15.5%、11.3%。
來源:《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分析報告2024年》
不過,說來也有意思,去年,谷歌欲以230億美元收購Wiz,結果Wiz“不好意思,婉拒了哈~”(開個玩笑)。估計不少人都和作者一樣,好奇Wiz公司到底是何方神圣?既有拒絕230億美元的魄力,又有再+100億美元的底氣。
收購與被收購本是商界常態,為何這兩家公司會引起軒然大波?
難不成這事兒還是隨了“沒有什么原因是錢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錢不夠多”這句老話?
戰略價值與技術壁壘
谷歌為何非Wiz不可?
Wiz的故事始于以色列國防軍神秘的8200情報部隊,創始人Assaf Rappaport(首席執行官)與三位聯合創始人,Amy Luttwak(首席技術官)、Roy Reznik(研發副總裁)和 Yinon Costic,均在這支以孵化科技人才著稱的部隊中磨礪出頂尖技術能力。
2012年,他們共同創立云安全公司Adallom,憑借發現微軟Office 365關鍵漏洞一戰成名,三年后以3.2億美元被微軟收入囊中。此后四人執掌微軟Azure云安全業務,推動該部門營收突破15億美元,服務超4萬家企業。
2020年,這支“老兵”團隊再度集結,在紐約創立Wiz,瞄準云計算浪潮下的安全藍海。
來源:Wiz
成立僅18個月,Wiz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便突破1億美元,創下全球軟件公司最快紀錄;9個月后這一數字翻倍至2億美元,2023年ARR達3.5億美元,45%的財富100強企業成為其客戶。
支撐這一火箭速度的,是其獨創的“無代理”云安全架構,通過API掃描云端工作負載,無需部署代理程序即可實現風險可視化,解決了傳統方案拖慢系統速度的痛點。摩根士丹利、寶馬、LVMH等巨頭紛紛買單,印證了其技術路線的顛覆性。
除此以外,2021年連續完成1.3億美元、1.2億美元和2.5億美元三輪融資,估值從20億美元飆升至60億美元;2023年D輪融資3億美元,估值突破100億美元;2024年5月再獲10億美元注資,估值攀至120億美元。
來源:Wiz官網
期間,Wiz以5000萬美元收購以色列云平臺Raftt,約3.5億美元吞并紐約威脅檢測公司Gem Security,快速補強技術生態。
紅杉、Index、光速創投等頂級風投累計投入19億美元,最終在這次谷歌的收購中斬獲超25倍回報,以色列基金Cyberstarts更以640萬美元種子投資撬動14億美元收益,回報率高達222倍。
這么看下來,Wiz作為獨角獸公司,其估值增長飛速,高調拒絕谷歌230億美元的投資,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據業內人士指出,Wiz當時拒絕谷歌收購的部分原因還在于對反壟斷訴訟的擔憂和部分投資者的不看好。在2024年5月的最新一輪私募融資中,Wiz的估值達到120億美元。還有外媒報道稱,原因之一是兩家公司未能就Wiz是保留為獨立部門還是整合到谷歌云達成一致。
所以,除了經濟原因,谷歌為什么如此執著于收購Wiz?
首先,一定要考慮的是宏觀維度的戰略價值。人工智能風頭正盛,但也伴隨著新的風險,多云和混合云成為常態,企業迫切需要能夠跨多個云平臺的解決方案,Wiz正好滿足這一需求。
其次,Wiz能夠從AWS、Azure、Cloud等多個云環境中獲取數據,掃描應用程序、數據和網絡流程中的安全風險因素,并提供全面的風險分析和修復建議。在新浪財經、網易新聞等媒體之前的報道描述中,a16z的普通合伙人Sarah Wang直言:“在云安全領域,沒有任何產品能與Wiz直接競爭。”
中國云安全企業的 “本土化拼圖”
其實,不止國外的網絡安全產業波濤洶涌,中國本土科技企業也在通過資本運作重構行業格局。
根據《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分析報告20204年》的數據,從區域來看,2023年,華北、華東、華南地區網絡安全市場份額分別為38%、23%及14%;從客戶行業屬性來看,政府部門對網絡安全項目的需求較大,近年來一直占據最大份額;能源、企業、金融、電信、軍工、公檢法司、醫療、交通、教育等與國計民生緊密相關的領域緊隨其后,網絡安全需求和投入均十分可觀,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超過800億元。
來源:《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分析報告20204年》
根據安全419的不完全統計,“2024年度網絡安全行業投融資事件(未計算IPO、并購、上市)共有74起,涉及71家企業,基本與2023年度(71起)持平,略有增長;
數據安全領域16起,名列前茅,軟件供應鏈安全8起,商用密碼6起,工業互聯網安全6起,AI安全5起緊隨其后;
千萬級投資29起,接近50%,超億元投資7起,其中長亭科技以超10億元分拆輪融資占據榜首,天地和興以8億元E輪融資緊隨其后。”
盡管國內網絡安全交易規模相較于國際巨頭動輒數十億美元的金額存在差異,但國內企業的并購動作,同樣折射出國內安全賽道的技術升級與戰略競合,比如亞信安全、三未信安:
亞信安全3億元控股云安全廠商安全狗:全棧能力的拼圖
2023年10月,亞信安全以自有資金3.03億元收購廈門服云信息75.96%股權,將其旗下品牌“安全狗”納入版圖。
作為國內較早布局云工作負載安全(CWPP)的廠商,安全狗在云原生安全(CNAPP)、云安全態勢管理(CSPM)領域積累了核心技術,尤其在云主機加固、容器安全及微隔離方面形成差異化優勢。
來源:亞信安全官網
在每經網報道中,安全狗創始人&CEO陳奮表示,雙方在云安全方面的產品、技術和市場布局有著極強的互補性,這是雙方最終能走到一起的核心基礎。
亞信安全董事長何政表示,收購后,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安全領域的整體競爭力、擴展用戶群覆蓋量、擴大亞信安全在云安全領域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
三未信安并購江南天安:密碼技術的 “雙雄合璧”
江南天安是國內知名的商用密碼企業,擁有完善的國產化密碼產品和技術體系,廣泛應用于金融支付、云計算、數字版權與視頻監控等領域;在云密碼原生、云密碼集群管理、密碼資源調度和安全隔離等方面擁有顯著優勢,已持續為多家云服務商提供云密碼產品和服務。
來源:三未信安官網
2025年1月,三未信安官網正式發文發文稱,已與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收購江南天安81.8181%的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江南天安成為三未信安的控股子公司。
在這場收購中,三未信安花費自有資金1.72億元及部分超募資金9000萬元,并且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云密碼安全領域的領先地位,通過兩者融合,三未信安現已成為國內擁有最齊全高安全信創密碼產品的企業之一。
亞信安全13億港元反向收購亞信科技:云網安一體化的戰略重構
2024 年 11 月,亞信安全通過跨境并購完成對亞信科技的控股權收購,交易金額達13.85 億港元。
來源:亞信安全官網
《亞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實施情況報告書》
亞信科技在5G、云計算、大數據領域積累深厚,而亞信安全專注于云安全、數據安全。雙方整合后,形成“云網安一體化”能力體系,從網絡基礎設施到安全防護實現協同,服務于國家數字化轉型戰略。
此次交易不僅創下科創板首例“A收港”案例,更通過合并報表將亞信安全營收規模提升至近百億元,進一步鞏固其在云安全市場的領導地位。
中國云安全本土拼圖的特色
上邊這幾個國內案例,與谷歌收購Wiz類似,國內企業的并購邏輯同樣圍繞技術整合與市場擴張展開,但同時又呈現顯著本土特征:
其一,交易規模來看,國內交易規模集中在數億元人民幣級別,反映出國內云安全市場尚處成長期;
其二,技術路徑上來看,技術方向更聚焦密碼技術、云原生安全等細分領域,而Wiz的AI驅動多云架構更具前瞻性;
其三,市場定位以服務本土化需求為主,尚未形成直接參與全球競爭的技術輸出能力。然而,隨著數據安全法規強化及AI與云計算深度融合,本土企業通過資本運作加速技術迭代的趨勢已愈發明顯,未來或出現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并購案例。
這些并購事件不僅重塑了國內云安全行業的競爭格局,更標志著本土企業正從單點技術突破轉向體系化能力構建。在全球云安全市場的浪潮中,中國企業正以獨特的路徑書寫屬于自己的“安全故事”。
最后,還有一個問題是,你覺得藏在這場收購背后是什么?
其實不止商業布局,還有谷歌對AI時代安全話語權的爭奪。
谷歌云CEO托馬斯?庫里安直言:“整合Wiz將重新定義云安全設計范式。”對于常年屈居亞馬遜、微軟之后的谷歌而言,此舉既補強了多云戰略短板,更在AI軍備競賽中筑牢護城河。
從拒絕230億美元收購到接受320億美元報價,Wiz的抉擇暗藏玄機,2024年美股IPO窗口收緊,加之谷歌承諾保留其獨立運營權并支付超30億美元分手費,最終將這支獨角獸團隊收歸門下。
而谷歌押注的不僅是技術,更是四位創始人深耕微軟云安全的經驗、8200部隊校友網絡的資源,或許才是這場天價交易中更隱秘的籌碼。
當云計算戰場從基礎設施轉向安全生態,這筆交易或將重塑下一個十年(甚至更短)的行業版圖。
(注:文中涉及數據來自網絡上已公開的資料,具體以實際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