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鰍在民間有著豬麻鋸、光鰍、蛇鰍等俗稱,這種過去常見于農村河流中的魚類隨著江河生態的惡化已日漸稀少。但在2024年3月,有位湖南岳陽的釣友胡先生在一條大河釣魚時,竟然在岸邊的泥灘上發現了成群的刀鰍。
據胡先生說,那天他和朋友相約去大河釣魚,本來是想釣些鱖魚和鯰魚帶回去燉湯喝,結果在拋了好幾竿之后,一直都沒有魚咬鉤。后來他們又換了不同的假餌,甚至還換了釣位,但還是沒有魚咬鉤,眼看著太陽快要落下了,可一條魚都沒有釣到,他們不禁有些失望。
就在準備收竿回去的時候,胡先生突然注意到泥灘上有什么東西在動,他走近一看,竟然是一群泥鰍!胡先生頓時來了興致,立刻放下魚竿,卷起褲腿,興致勃勃地開始徒手抓泥鰍。
可這些泥鰍機靈得很,看到有人靠近立刻鉆到了泥灘下面。幸好胡先生早有準備,他拿起隨身攜帶的鉗子,只要發現泥鰍露頭,他便用鉗子迅速夾住,任憑它們如何扭動也掙脫不掉。沒一會兒就抓到了幾十條大小不一的泥鰍。
其實,胡先生抓到的是長得有些像泥鰍的刀鰍,和泥鰍相比,刀鰍的背上多了一排鋸齒狀的尖刺。在過去的農村地區,刀鰍因為這樣的外表不受待見,會被村民拿去喂雞鴨,可如今野生刀鰍已成為難得一見的稀罕物,水產市場上雖然有,但大多為人工養殖品種,像這樣在自然水域中抓到大量野生刀鰍的情況還是很罕見的。
不過,胡先生面對這幾十條刀鰍卻犯了難。因為當他準備處理這些刀鰍時,發現它們的外形有些嚇人,特別是在洗干凈之后,它們身上的尖刺像小鋸子一樣,摸上去有些扎手,這樣的魚真的適合吃下去嗎?還是說把它們放生了比較好?后來由于不知道該怎么做了,胡先生就把它們發到了網上,想問問網友們的建議。
這些野生刀鰍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很多網友將它們視為稀罕物,認為在自然水域中抓到這么多野生刀鰍,要比釣到幾條鱖魚還令人興奮。有網友說野生刀鰍可遇不可求,能抓到這么多簡直是發財了,市面上的野生刀鰍都賣到上百元一斤了,就這還經常買不到。
網友說得確實很對,盡管刀鰍身上的鋸齒讓人看著不敢吃,但了解它的人卻對它愛到不行。刀鰍肉質細嫩緊實,富含大量優質蛋白,無論是紅燒、燉湯還是油炸都別具風味。在廣東、福建等地,刀鰍更被視為滋補佳品,民間還有一條刀鰍抵半只雞的說法。因此,胡先生雖然沒有釣到自己想釣的魚,但能抓到這么多刀鰍也是很不錯的收獲。
另一方面,這些刀鰍的出現也說明當地的江河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刀鰍是一種對水質要求極高的魚類,但凡水質受一點污染就會死,因此它們常被視為能反映生態系統是否健康的關鍵物種。胡先生能在泥灘中抓到這么多刀鰍,不僅令人感到驚嘆,也反映出那條大河在經過多年治理后,生態系統已經進入到了恢復階段。
總的來說,胡先生的這次意外收獲算是沒讓他空手而歸。這些刀鰍的出現,是大自然給人類發出的一個積極信號,只要讓生態系統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那瀕臨滅絕的物種就會增加上來。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重視水域生態修復,而這些稀有魚類數量的增加正是對這份努力的最好回報,希望未來隨著生態保護工作的開展,會有越來越多的魚類走出瀕臨滅絕的邊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