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國內各大上市游戲公司陸續發布2024年年報。其中,港股游戲股年報發布的速度略快于美股與A股,因此,陀螺君優先整理了30家港股上市游戲公司的年報數據。
于數據之中,我們發現,港股游戲股幾乎是“集體躺平”,近半公司收入及凈利潤下滑,6成公司削減買量和研發費用。逾10家公司出現撤項目或減員,減員人數共計超3000人。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公司加碼小游戲、探索AI創新技術。當然,有公司謀求轉型,亦有廠商吐槽硬核渠道流量下滑,獲客難度增加。
30家港股游戲企業年報復盤:
l 收入:近半公司收入下滑,中國儒意領漲,智傲控股跌幅超60%
從收入金額來看,30家港股游戲股去年累計收入2876.55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騰訊、網易在收入上實現斷崖式領先,兩家公司的游戲收入分別為1397億元與836億元,占30家港股游戲公司總收入的77%。
B 站、中旭未來、IGG與金山軟件的游戲收入均在50億元以上,差距較小。過去一年,B 站依靠SLG新游《三國:謀定天下》獲得了超40%的游戲收入增長。
但論收入增速,中國儒意增長更為迅猛,去年該公司游戲收入同比增長346%至19.92億元,成為2024年游戲收入增長最快的港股游戲股。其增長主要來自《仙境傳說:愛如初見》《世界啟元》《排球少年:新的征程》等游戲。
觀察獲得游戲收入高增長的公司,無一例外,他們均有流水穩定的老產品以及爆款新品。與之相反,大部分游戲收入下滑的公司,要么新品收入不及預期,要么產品青黃不接,投入大于產出。例如智傲控股游戲收入下降高達78%、多牛科技、瘋狂體育游戲收入幾近腰斬。
百奧家庭互動、青瓷游戲、第七大道游戲收入降幅均超過30%。其中,青瓷游戲收入下降31%,主要系《最強蝸牛》《提燈與地下城》等老產品收入大幅下滑。
l 凈利潤:過半公司凈利下滑,6成虧損,中手游以21億虧損居首。
從凈利端看,過去一年港股游戲公司多數過得并不如意。30家公司4成(13家)實現正向盈利,近6成(17家)出現虧損,僅7家實現營收與凈利潤雙增長。
具體來看,騰訊、網易兩大巨頭凈利潤居高已屬常態。這兩家之外,金山軟件、博雅互動、心動公司穩居港股凈利潤排名前三,分別實現15.5億元、8.8億元和8.1億元。
不過,金山軟件的凈利潤包含其他軟件業務,博雅互動則多來源于加密貨幣的數字資產增值。最能體現游戲的高收益還得是心動,其增長來自《出發吧麥芬》《香腸派對》等新老游戲。
凈利增速上,IGG、指尖悅動、青瓷游戲都實現了凈利的翻倍增長。IGG旗下《王國紀元》年收入達24億元,《Doomsday: Last Survivors》《Viking Rise》年收入為9.5億元與6.34億元。
港股游戲公司凈虧損最高為21.1億元,來自中手游。其虧損原因主要系計提了商譽減值和無形資產減值約17億元,《仙劍世界》新游收入不及預期,且部分游戲延期上線。
其次是B站與創夢天地,前者虧損13.47億元,后者虧損5.45億元。B站去年虧損同比收窄72%,其在2024年Q4已經實現盈利,資本市場對于B站后續盈利態度樂觀,主要是因其游戲與廣告業務都有較高的收入增長。
觀察上述港股游戲股,我們發現部分公司之所以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原因在于研發和銷售費用高企。如飛魚科技、祖龍娛樂與友誼時光等銷售與研發費用占總營收比重均超70%。
l 銷售費用:近6成公司出現上漲,飛魚科技、藍港、祖龍增長翻倍
從銷售金額來看,除了中國儒意未透露外,29家港股游戲股去年累計銷售費用693.45億元,這一數值多由頭部公司及買量大戶驅動。
其中,騰訊與網易去年銷售費用分別為363.88億元、141.47億元,同比微增6.4%與1.3%。B站、中旭未來、IGG、心動、金山軟件、赤子城科技6家公司銷售費用均在10億元以上,赤子城科技銷售費用同比增長88%至13億元;心動銷售費用為13.9億元,同比增長61%。
2024年,有近6成港股游戲公司在營銷側加大投入,飛魚科技、藍港互動、祖龍娛樂3家銷售費用甚至翻了一倍以上。藍港互動銷售費用激增主要是前期基數較低(不足1億),飛魚科技、祖龍娛樂則是對游戲投放力度大幅增加。
過去兩年,不少上市公司將銷售費用激增的原因指向市場推廣費用的增加。中手游CEO肖健在財報董事長致辭環節提到硬核渠道流量下滑進一步加大了獲客難度。
而心動CEO黃一孟在業績會上也提到傳統渠道的55分成對廠商而言壓力較大,因此他們未來推出的TapTap PC版本也會如TapTap 移動端一樣采取不分成模式。
30家港股游戲公司逾4成(13家)銷售費用同比下降,青瓷游戲銷售費用同比下降50%至2.2億元,期內,青瓷游戲主動減少了《新仙劍奇俠傳之揮劍問情》《魔卡少女櫻:回憶鑰匙》《最強蝸牛》等游戲的海外銷售開支,但部分被《最強蝸牛》小游戲的推廣所抵消。
指尖悅動、創夢天地、禪游科技等銷售費用下降超10%。這些公司銷售費用下降原因一方面與新游戲的推出數量減少有關;另一方面,公司也在“降本增效”,通過更精細化的運營來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例如部分游戲公司通過AI技術提升買量效率,通過AIGC技術輔助制作買量素材等。
l 研發費用:超7成公司減少研發投入,中手游、家鄉互動減幅超30%
這兩年“降本增效”基調下,大量游戲公司研發費用一降再降。2024年,超7成游戲公司減少了研發的投入,這從側面反映出港股游戲公司對于游戲行業前景發展仍較迷茫。
從研發金額上看,騰訊、網易依然是大頭,這兩家公司體量大,投入高。B站、金山軟件去年的研發投入均在30億元以上,不過,這4家公司業務較為多元化,且 AI 應用廣泛,不僅局限于游戲領域,因此其研發投入規模在游戲行業內并不具備代表性。
網龍的研發投入達14.29億元,同比微增3%。心動、IGG、祖龍娛樂研發投入分別為9.2億元、7.3億元與5.3億元,這三家研發投入均較2023年有所減少。
研發投入增幅較為明顯的當屬望塵科技,研發投入增長22%至1.33億元,金山軟件、騰訊、赤子城科技的研發投入增幅均超過10%。
減幅最高的則是智傲控股研發投入減少64%至0.1億元,其次是火巖控股研發投入減少54%至0.08億元,這兩家公司研發投入基數減少。
中手游、家鄉互動、多牛科技的研發投入減少幅度均超過30%。其中中手游研發投入減少34%至2.44億元。過去一年該公司對研發團隊進行不小的優化調整。
總的來說,2024年港股游戲公司的投入比前幾年謹慎很多,心動公司CEO黃一孟曾在財報業績提到,公司要聚焦精品,新游研發的節奏將維持在每年1-2款。騰訊、網易、B站、中手游、青瓷也不例外,這些公司在去年多有項目裁撤傳言。
30家港股游戲股財報及業績會的細節復盤:
l 小游戲:已成港股游戲公司收入新增點,多款小游戲月流水破千萬
這兩年,小游戲正成為游戲股財報中的重要角色。
在陀螺君整理的30家港股游戲公司中,有過半公司提到了小游戲。中手游在2023年曾透露小游戲收入超6億元。到了2024年,雖未再透露具體產值,但旗下《春秋玄奇》小游戲上線三個月累計流水超1億元。另一款小游戲《主公別跑》上線后月流水均過千萬。
青瓷游戲也在財報中提到,2024年公司上線多款自研及引進授權的小游戲,如《最強蝸牛》及《新仙劍奇俠傳之揮劍問情》小游戲。期內,公司小游戲收入約210.52萬元。
友誼時光在財報中解釋其收益同比高增長時表示,一部分原因來自小游戲上線帶來的收益增量,并特別指出《凌云諾H5》和《杜拉拉升職記H5》兩款小游戲。與此同時,友誼時光還提到《代號:戀人》《代號:花》《代號:遺跡》《代號:HX》等小游戲正在研發。
飛魚科技去年推出了《一步兩步》及《野人快跑》小游戲,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財報顯示其小游戲(h5 游戲)收入約8997萬元,占總營收比重約 32.5%。而中旭未來提到正在探索多端并發,并上線了《小兵大作戰》小游戲,最高進入微信小游戲暢銷榜TOP4。
第七大道提到公司兩大經典IP《彈彈堂》與《神曲》的多款小游戲已經在研發測試中,預計年內上線,《銀魂集結》手游與小游戲雙端互動版已經進行玩法優化階段,預計上半年推出。同時公司正在積極推進《我叫MT》3D 版小游戲。可見,在IP 小游戲賽道,第七大道也是下了重注。
不只港股游戲公司,A股三七互娛、世紀華通、完美世界、名臣健康等也在小游戲賽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足見小游戲賽道的巨大潛力,毫不夸張地說,小游戲已然成為上市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2025年,小游戲或將助力一批游戲股崛起。
l AI:游戲研發、推廣、運營端的“降本增效”為主,全面智能化探索中
與小游戲一樣高頻率出現在港股游戲公司財報中的還有AI,這是近兩年大眾關注的焦點。在財報中及業績會上,不少公司透露其AI布局進展。
中手游稱,2024年通過AIGC應用,中手游已在美術制作、文案創作、配音和測試等方面降低了游戲研發成本,提高了研發效率。2024年公司研發支出同比下降了34.0%。
中旭未來也提到已經將AI 應用于投放環節,未來將致力于將AI 融入于游戲研發階段。同樣的,中國儒意對于AI 的應用更為廣泛,其將AI 技術融于游戲、影視和短劇賽道。在財報中,中國儒意表示,將開拓AI 自制短劇賽道,進一步拓展AI 技術應用場景,打造差異化內容。
IGG表示,目前公司正對既有團隊進行優化整合,通過AI嚴控研發支出,降本增效。AI 技術已經應用于研發、運營以及管理等核心模塊。在財報中,其透露2024年IGG共舉行了60場內部分享,內容涵蓋人工智能、游戲策劃、美術制作等。
在財報中,游戲公司透露的大部分是將AI運用在美術、創作、買量投放、測試端,并實現“降本增效”。同時,他們提到將致力于AI于研發端的運用,可見AI+游戲之路仍在探索中。
l 減員:15家公司共計解雇3200余人,網龍去年裁掉上千研發人員
過去一年,游戲行業裁員聲不斷,故而陀螺君在此次年報復盤時也整理了各家的減員情況。從26家已披露雇員人數的公司來看,有近6成企業(15家)有減員動作。
其中,網龍減員人數最多,2024年該公司共有4593名員工,較去年同期減員1391人,并且大多數為研發人員以及銷售推廣人員。
B 站與中旭未來減員也不少,前者減員713人,后者減員393人。中旭未來是去年港股游戲股減員幅度最高的公司,減員幅度超30%。
友誼時光與中手游減員超百人。中手游也在財報中提到對《仙劍世界》團隊進行優化。而青瓷游戲、百奧家庭互動、指尖悅動、心動公司均或多或少都有減員。
剩下的11家中,多牛科技員工新增數翻倍,主要是該公司新增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及相關服務。騰訊與金山軟件2024 年也增加了不少員工,分別為 5142 人與 875 人,但這部分員工或許聚焦于AI 業務模塊。
總體來看,去年行業就業形勢頗為嚴峻。即便是版號開始進入常態化發放,但很多公司仍在持續嚴控成本,不僅對員工的考核趨嚴,而且立項也頗為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