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收到營銷短信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為了避免騷擾,市民王某按照短信的內容指示發送了退訂短信,并由此產生了0.1元的費用。為此,王某將發送該短信的網絡科技公司告上法庭。近日,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審理了這起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并酌情支持原告維權的合理支出共計800.1元。
(4月9日《揚子晚報》)
“不接收,請退訂”。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收到這樣的短信提醒。具體來說就是:一些科技公司、信息公司、服務公司等等,會給你發送一些你根本就不需要的信息和廣告。在發送這些信息的時候,會在最后加上一句話“不接收,請退訂”。意思也很簡單:你如果不愿意繼續接收我發送的信息,請點擊退訂。如果不點擊退訂,那就默認你“需要我們的信息”,那就今后會繼續發送。
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任何人都不能隨意給他人的手機發送信息。在未征得手機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禁止發送廣告等信息。這也就意味著,我的手機我做主。而一些公司是自作聰明,偏偏刻意搞出個“不接收,請退訂”。你隨意給手機用戶發送信息,本來就是一種騷擾的行為,何以還要“手機用戶退訂”?手機用戶“沒有訂閱你的信息”,誰給你的權力讓你發送的?
一毛錢官司,是對“退訂短信”式騷擾的法律教訓。王某認為,該網絡科技公司涉嫌非法收集、儲存、使用其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侵犯了個人信息保護權,嚴重干擾了其正常生活,侵犯其安寧權,并造成精神一定程度上的痛苦,故起訴到法院,要求賠償交通費、誤工費、文印費、通信費和精神損害撫慰金合計2500元。法院經審理認為,案涉短信由被告使用的碼號端口發出,其在未取得原告同意和請求的情況下發送案涉商業短信,已構成對原告個人信息權益的侵害。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短信退訂費0.1元及合理支出800元。
一毛錢官司,為“退訂短信”式騷擾敲響法律警鐘。日常生活中,營銷短信鋪天蓋地,讓人煩不勝煩。“退訂,請點擊……”看似給用戶提供了一種自主選擇的權利,實則是一種文字游戲,它侵犯了用戶自主選擇和安寧生活的權利。一毛錢官司雖小,卻有著大能量。它不僅為王某討回了公道,更為全社會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這一判決也是法律為手機用戶的撐腰。
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來看,這一毛錢官司敲響了防范“退訂短信”式騷擾的警鐘,為從源頭上杜絕此類騷擾行為的發生奠定了基礎。“不接收,請退訂”,對自作聰明的信息襲擾就是不能再慣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