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人給中美支了一招:既然不想兵戈相向,那就優(yōu)先處理臺灣問題。該怎么看待這一觀點呢?
據《聯合早報》消息,新加坡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近日在一場論壇上表示,中國和美國既然都宣示無意與對方開戰(zhàn),那就應當優(yōu)先處理“可能引發(fā)重大沖突”的問題,比如臺灣問題。
新加坡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
他還分析稱,影響中美關系的主要有三類問題,第一類是“深紅線”問題,例如臺灣問題,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fā)攤牌危機;
第二類則是經貿問題,雖然存在分歧但不至于引發(fā)激烈沖突;第三類則是需要承擔公共責任的全球事務,例如氣候問題等。
在他看來,如果雙方不想兵戈相向,那就應當合力處理第一類問題;反之,如果其中一方認為沖突無可避免,那么剩下的兩類問題,就只會成為一個“為沖突做準備的籌碼”。
這一番表態(tài),不由的讓人想起,幾天前,新加坡國務資政、前總理李顯龍,在談及中美關系以及當前的國際局勢時,警告稱“全球貿易或已來到二戰(zhàn)后的新拐點”。
那么新加坡為何如此關注中美關系?又為何對當前國際局勢的變化如此敏感呢?這一點,從新加坡的地緣位置上就可以看出來。
新加坡國務資政、前總理李顯龍
依托馬六甲海峽,新加坡實現了港口經濟的繁榮,成為重要的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心,也讓新加坡極易受到國際風向變化帶來的影響。
中美兩國都是新加坡的重要投資來源國,雙邊關系穩(wěn)定時,新加坡就可以兩頭獲利,而中美關系一旦陷入緊張,新加坡就會面臨“走鋼絲”的窘境。
這也是為什么,每當中美博弈升級之際,新加坡都會在公開場合發(fā)聲,強調中美兩國關系保持穩(wěn)定的重要性。
這也是基于新加坡自身利益,而發(fā)出的呼吁,只有中美關系穩(wěn)定了,才能為國際局勢注入更多的穩(wěn)定因素;而只有外部環(huán)境向好發(fā)展了,新加坡才能獲得更多的外資涌入,實現經濟繁榮。
然而特朗普一上臺,美國就又開起了“逆全球化”的倒車,宣布對多國加征關稅,甚至打算在航運領域對中國出手,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wěn)定性,這也讓新加坡緊張不已。
中美關系
近段時間以來,新加坡一些智囊密集發(fā)聲,為改善中美關系支招,希望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不要爆發(fā)沖突,也是因為不想看到亞洲地區(qū)爆發(fā)戰(zhàn)爭。
包括此前,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就尤其警告稱,亞洲各國未來10年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防止本地區(qū)發(fā)生戰(zhàn)爭。必須要降低戰(zhàn)爭風險,才能實現共同繁榮。
然而,新加坡國務資政張志賢提出的,中美既然不想兵戈相向,就應該優(yōu)先處理臺灣問題的想法,不應該說給中方聽,而是更應該說給美國聽。
而且更準確來說應該是,美方倘若不想跟中國兵戈相向,那就不要妄想軍事介入臺灣問題、停止“以臺制華”的想法,如此才能確保中美關系的總體穩(wěn)定。
需要強調的是,臺灣地區(qū)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國家統一是我們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美國作為外部勢力,完全沒有任何的資格和立場,介入這一問題。
美國總統特朗普
而且這些年來,美國屢屢對臺軍售,企圖武裝臺灣地區(qū),原本就加劇了臺海緊張局勢,并且違背了對華作出的承諾。
遠的不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軍方一邊聲稱“不想跟中國發(fā)生沖突”,一邊又持續(xù)強化軍事威懾態(tài)勢,頻頻向島內釋放錯誤信號,擺明了“說一套做一套”。
因此,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只能是祖國大陸的發(fā)展進步。臺灣問題也必將隨著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而得到徹底解決,任何“以臺制華”的企圖,都必將遭到挫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