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米SU7事故中兩名女大學生乘客的死亡補償責任問題,需結合事故調查結果、法律條款及多方責任主體綜合判斷。根據現有信息,責任可能涉及以下主體:
一、女駕駛員的責任
若司法鑒定確認女駕駛員存在操作失誤(如未及時接管車輛、超速等),且車輛本身無缺陷,駕駛員可能被認定為事故主要責任方。根據現行法規,L2級輔助駕駛要求駕駛員全程監控并隨時接管,事故責任原則上由駕駛員承擔。
若駕駛員家屬無力賠償,乘客家屬可通過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申請救助,但需符合條件。
二、車企(小米)的責任
若調查證實車輛存在設計缺陷(如電池安全性不足、傳感器誤判施工路段等),小米需依據《產品質量法》承擔賠償責任,包括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及精神損害賠償等。以2024年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單名死者賠償金約99萬元,三人合計或超300萬元。
若小米隱瞞缺陷或數據造假,可能面臨懲罰性賠償。
三、施工方的責任
若施工方未按規定設置警示標志或未采取防護措施,可能需承擔10%-30%的補充責任。例如,未在施工路段設置足夠的安全引導標志,導致駕駛員未能及時避讓。
家屬的訴訟選擇
乘客家屬可同時起訴駕駛員家屬、小米公司及施工方,由法院根據責任比例分配賠償金額。
即使小米無法律責任,不排除其出于輿論壓力或企業形象考慮,給予家屬一定補償。
目前責任認定仍處于調查階段,銅陵警方及司法鑒定機構的結果將起決定性作用。初步賠償可能通過保險先行覆蓋,但最終金額需結合責任劃分。若多方均被認定需擔責,賠償將按比例分攤;若僅一方擔責(如駕駛員全責),則賠償壓力可能集中于其個人或保險公司。家屬需通過法律途徑明確各方責任,并綜合主張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