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這菊花茶多少錢?"
"不貴不貴,十幾塊!"
當28歲的小美在新疆大巴扎聽到這個報價時,怎么也想不到半小時后自己會捧著價值9800元的"天價干果"站在派出所里。
事情要從5月17日說起。來新疆旅游的小美逛到國際大巴扎,想帶點當地特產回去。走進一家干果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胎菊、玫瑰花茶標著"15元""20元"的價簽。小美隨手挑了幾罐胎菊、兩袋堅果,沒想到收銀臺前的電子秤讓她瞬間石化——屏幕顯示總價破萬!
"你們這是搶錢吧?"小美舉著標價牌的手都在抖。店員理直氣壯:"明碼標價寫著的,20元一克!"好家伙,普通菊花按克賣,這計價單位怕是跟金店學的!
監控畫面顯示,穿白T恤的姑娘氣得滿臉通紅,舉著手機跟店員理論:"我老家藥店里特級胎菊才賣300塊一斤,你們這折算下來要1萬4一公斤?"更絕的是,當小美要求退貨時,店主竟叉著腰嚷嚷:"有本事報警啊!"
這場面連辦案民警都看傻眼。市監局工作人員到場后,發現商家確實玩了個"小心機"——所有價簽都用小字標注"克",但碩大的數字卻用醒目字體寫著"15""20"。這不就是活脫脫的"價格陷阱"嗎?
小美把遭遇發上抖音,瞬間引爆全網。有新疆網友留言:"我們本地人都不敢去大巴扎買干果!"更絕的是,評論區驚現"切糕受害者聯盟",有人曬出三年前被強買強賣的天價切糕賬單,標價方式如出一轍。
不過這次劇情沒按商家劇本走。在輿論壓力下,市監局連夜突擊檢查,發現該店不僅存在價格欺詐,連營業執照都過期半年。5月20日最新進展:店家全額退款,店鋪停業整頓,小美簽下和解書時特意強調:"新疆超美!但某些老鼠屎真該清清!"
要說這事最魔幻的,還得看商家被查時的神操作。執法人員問為何按克計價,店主竟振振有詞:"我們新疆空氣干燥,按克賣能防止水分蒸發!"這理由,隔壁金店聽了都要直呼內行。
其實新疆特產本不該背這個鍋。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關于旅游消費的投訴量同比下降32%,沒想到臨到旅游旺季殺出這么個"刺客"。有知情人士透露,涉事店主根本就不是本地人,專門在旅游區玩"快閃式宰客"。
這場鬧劇給所有游客提了個醒:買特產別光看數字,一定瞪大眼睛看清計量單位!就像網友總結的防坑口訣:"問價先問斤兩克,付款記得要小票,遇事不慌拍視頻,12315來撐腰!"
眼下新疆文旅局已經出手,在大巴扎增設了20塊中英雙語的"消費提示牌",還開通了旅游專線投訴通道。至于那位硬剛商家的小美,最新動態顯示她正在喀納斯嗨玩,配文寫著:"新疆超治愈!但某些人該去局子里治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