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漢龍一行
座談交流
保護利用長壽工業文化
構建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新范式
▲4月8日,江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漢龍一行座談交流
4月8日,區委書記、長壽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江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重慶大學科學委員會主任、重慶大學溧陽(長三角)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劉漢龍一行,就長壽工業文化園區建設有關工作舉行座談交流。
劉漢龍院士是我國巖土工程領域的領軍人物,深耕軟弱地基加固與樁基工程、環境巖土力學與工程等研究三十余載,帶領團隊攻克了PCC樁、微生物巖土修復等國際技術難題,獲國家與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6項。當天,劉漢龍一行還走進鹽井灣糧倉、定慧寺、纜車站、桃東廣場,聽取長壽區歷史文化資源現狀介紹,調研了解濱江綠道、城中村以及城市綠道建設情況等。
▲4月8日,江夏在座談交流會上講話
座談會上,江夏代表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和長壽經開區,對劉漢龍院士一行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經過多年的接續奮進,去年長壽地區生產總值歷史性突破千億元大關,成功躋身區縣經濟“千億俱樂部”。
當前,長壽區正緊扣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重慶做實“兩大定位”、發揮“三個作用”的新使命新要求,深度融入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堅持“工業立區、工業強區”不動搖,加快建設現代化渝東新城、世界一流化工產業集聚區和萬億級先進材料產業核心承載區,全力推進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在現代化新重慶“六區一高地”建設中當先鋒、打頭陣。
希望雙方以此次座談會為起點,雙向奔赴、共謀發展,在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加強合作,加大AI賦能,探索以新質生產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在保護利用工業遺產方面加強合作,打造功能與情景交融的城市文化新地標,建設長壽工業文化園區,講好長壽工業故事,為“工業風”注入“文化魂”,推動工業文化煥發新活力。
在智慧城市安全監測預警技術、應急管理智能化、城市安全風險評估等關鍵領域加強技術合作,積極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示范,探索可持續城市更新模式,構建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新范式。
▲4月8日,劉漢龍在座談交流會上講話
劉漢龍表示,長壽區是全國唯一以“長壽”命名的城市,是重慶陸路交通樞紐和長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文化底蘊厚重、產業基礎扎實、發展勁頭強勁,雙方具有廣闊的合作前景。
重慶大學溧陽(長三角)智慧城市研究院將充分整合自身資源優勢、長三角前沿技術信息,緊密結合長壽區域發展實際,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在文化保護傳承、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有機更新等方面持續深化合作,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助力長壽工業文化園區建設,為長壽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重慶大學溧陽(長三角)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江蘇斯維爾建筑設計院院長陸冠釗,區領導劉朝煜、楊振寧參加座談。
來源:長壽區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