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志文
1989年3月14日凌晨,海子寫下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這首詩的第一句是這樣的: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十二天后,他去意已決,寫下對世界最后的話,停止了寫詩的筆。
讀大學時,我常于北京清冷的冬夜里誦讀海子的詩,不覺夜之深矣;也曾從中關村大街出發到六環外的政法大學,尋找海子在昌平的孤獨。我曾經讀到,海子的父親在與傳記作家燎原的談話中表示:“海子有過女朋友,但從沒有帶女朋友回來過。那女孩兒的家是城市的,我們家是農村的,女孩兒的娘老子不同意,主要是嫌我們家里窮。”
海子參加工作后,工資除了支付買書、窮游、基本的開銷以外,其他都用于反哺家里。駱一禾在《沖擊極限——我心中的海子》中寫道:“在他畢業之后,他所收到的近百封家信里,都請他寄些錢回家,墊付種子、化肥錢和資助三個弟弟的學費。從信上看得出,他常以五六十元為單位寄回家去。”這位詩歌王子,是在孤獨貧困之中給世界創造了美,給文學史貢獻了美好的詩篇。
那個冬日的傍晚,我們是在十七點四十五分走到海子墓前的。那兒是大片墓地,新墳舊墳都有,海子墓在其中靜穆著。天空陰郁,夕陽隱沒在層云后,沒有晚霞之光,荒蕪如同詩歌的敗落。樹與草雜生,墓地里有炮仗燃燒后的紅紙屑,落在黑土地與綠草叢上,分外扎眼。我們放慢腳步走到海子墓前,一時想起那詩篇:黃昏長存弧形的天空/讓大地布滿哀傷的村莊/有時我孤獨一人坐在麥地為眾兄弟背誦中國詩歌……
但,我們一如墓地的沉靜,靜默著從墓前兩旁的柏樹道緩步向前。碑上刻著“海子墓”三字,碑前立著十數枝向日葵,花有些干枯了。墓左方的小龕貼著海子像,前方祭有數瓶酒。
據西川《死亡后記》記載,海子在昌平教書時,因為無人交流,過于孤獨,有一次竟走到飯館對老板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能不能給我酒喝?”老板拒絕了:“我可以給你酒,但你別在這兒朗誦。”海子生活封閉,沉浸詩歌不能自拔,也不被理解,他在詩篇《在昌平的孤獨》中寫下:“孤獨不可言說。”他彼時遠離北京城繁華的中心,孤身一人攀登詩歌高峰,生命中充滿了無望與無告。
按照西川的分析,這里隱藏著的問題是路徑與目標的背離。海子敬仰的是古典主義大詩人康德,在實踐上卻選擇了浪漫主義,最終落入了荷爾德林的命運。但這并非作為詩人本身的不幸,他沒有辜負自己的天賦與才華。
他的在場,離不開最好的兩位朋友。海子與駱一禾、西川,程光煒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中稱他們為“北大三詩人”。文人相親,斯世同懷。海子離世前兩周,向駱一禾提議并去了西川家,他們談到歌德不應讓浮士德把“泰初有道”翻譯為“泰初有為”,而應翻譯為“泰初有生。”也許是詩人的告別了。
在遺書中,海子托付駱一禾幫助整理詩稿。駱一禾懷著巨大的悲痛編輯整理海子的長詩,七十天后因腦溢血辭世,年僅28歲。嗚呼子敬,人琴俱亡。原本負責整理海子短詩的西川,負責起全部編輯工作,歷時三年許,于1992年5月編竣《海子詩全編》,兩百多首短詩、七部長詩,凡一千余頁。
海子的詩,生前幾無銷路,發表的機會也很寥寥。駱一禾和西川都曾擔心,《海子詩全編》是否有可能出版。他們非常擔心,海子會淹沒在歷史長河中。西川在題為《幻覺在創造歷史》的采訪中表示:“我要讓海子在中國詩歌界立住,成為一個不可磨滅的人物。”三十六年過去,“我們看到,海子正逐漸變成一個民族性的人物。海子的詩歌進入了中學教科書,海子的生平變成了傳記。”(西川《海子詩全集·出版說明》)。是他們,不忘故人,立住了海子。
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一切紀念,都是為了新生,為了更好的未來。我們沒有忘記海子,詩歌也沒有忘記我們。
我們一再懷念他,所有熱愛詩歌的人們一再懷念他,不僅在桃花盛開的每一個春天,也在屈原遺落白鞋子的沙灘,在豐收后荒涼的麥地,在太陽強烈水波溫柔的珍貴的人間……在在處處,我們一再懷念他。不是他需要,是我們需要。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重讀海子的詩,從少年,而青年,而慢慢步入中年。我們越來越感到,詩人是人而不是神。同時,我們也越來越感到,只有永恒的事物才會被時間賦予永恒的價值,成為永恒的存在。
海子故居,我們已來過。海子詩歌,我們已讀過。海子的祝福,我們送給了更多的有情人。我們實在是幸運的。一方面,海子是未完成的;另一方面,海子又是完成的,海子以其未完成而臻至完成,沿著心中的“道”,終身踐行之。無論是詩歌、文學、藝術,或者任何其他具體的工作、偉大的事業,一切均是如此。
將來的世代,盛開的春天,詩人的字句和精魂構成了我們的“大詩”,自先秦以來,自漢唐再來,復活而復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