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只有一個,因為他們沒有像我國這般先進的高超聲速風洞。真相只有一個:其他國家沒有像我國這般牛逼的高超聲速風洞。在風洞技術領域,咱們說第二,絕對沒人敢說第一。
咱們的JF12激波風洞剛亮相,西方媒體就稱它為 “高超巨龍”。它可不簡單,不但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激波風洞,更是國際上首座能完美復現飛行條件的高超聲速風洞,且不是簡單模擬,是真真切切地復現飛行狀態。現在,我們又有 JF22風洞,美國《動力》網站都承認,這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風洞設施。中科院研究員韓貴來說,JF22風洞全面領先歐美至少20到30年。
美國那么發達,為啥沒有這么先進的風洞呢?其實原因不復雜,建造和使用風洞,得滿足兩個關鍵條件。
先說建造能力。建造風洞可不是嘴上說說就行,得有強大的工業實力做支撐。就拿超大型液壓機來說,中國早就造出8萬噸級的,還在研發16萬噸級的,美國卻還停留在6萬噸級。全球70%以上的港口機械裝備都是中國制造,美國在這方面明顯落后。基礎工業跟不上,就算理論再厲害,也沒辦法把風洞造出來。
再說說使用成本。運行風洞那可是個“電老虎”,瞬時耗電量極大,瞬時功率能達到1500 萬千瓦。對比一下,三峽水電站發電功率才2250萬千瓦,用一次風洞,耗電量差不多是三峽水電站發電量的三分之二。這么高的成本,一般國家根本承受不起,美國也壓力山大。所以美國另想辦法,搞出了計算機模擬的數字風洞,就是把導彈模型放進超級計算機模擬仿真。這技術看著先進,可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模擬得再逼真,也比不上真實試驗。這種模擬成功率能到80%就已經很不錯了。
而咱們的風洞,能提供實實在在的試驗環境。我國高超聲速風洞技術能有今天的發展,錢學森先生功勞巨大。錢老是高超聲速概念的提出者,還在關鍵時刻保住了我國的風洞事業。1985年,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差點被裁撤,有人覺得計算機技術發展了,氣動特性和飛行條件都能模擬,風洞好像沒必要存在了。就在風洞區快被拆的時候,錢學森先生堅決反對,他指出,當時計算機計算速度不夠,就算以后性能提升了,風洞試驗也不能少。針對風洞耗電和資源消耗問題,錢老提出發展激波風洞,采用短脈沖技術,每次試驗只要幾毫秒到幾十毫秒,有效節約了資源。
錢學森先生之后,他的學生于鴻儒院士接過大旗。1968年,于鴻儒院士主持研發了首座JF8風洞,性能達到全球一流。1997年,JF10風洞成功建成。從參與研發JF8風洞的青春年少,到見證JF10風洞誕生的兩鬢斑白,于鴻儒院士把一生都獻給了我國風洞事業。2012年,JF12風洞建成,它尺寸超大,能直接把東風- 17導彈放進去試驗,這就是我們敢向全世界展示東風- 17全程發射的底氣,因為通過風洞試驗,早就驗證了它的可靠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