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的美夢,轉眼變成傾家蕩產的噩夢。
你以為的專家鑒定,或許只是精心設計的騙局。一件古董的價值,究竟是掌握在權威專家手中,還是跟隨市場的波動?
鄭州市民朱先生祖傳的《嵩陽漢柏圖》,原本期待能帶來驚喜,卻在“專家”劉巖的“幫助”下,以17萬元的價格賣出。兩年后,一幅同樣的畫作拍出8736萬天價,揭開了這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一幅畫的真偽和價值,不應該僅僅取決于某些專家的說法或者短期的市場行情,更應該有客觀的標準和依據,防止有人從中作假欺騙。
鄭州市民朱先生家里有一幅祖傳的《嵩陽漢柏圖》,一直被當寶貝收藏著,但畫的真假實在說不準。它到底是價值連城的古董,還是普普通通的仿制品,朱先生心里沒底。
這個疑問就像一塊石頭壓在他心上,揮之不去,朱先生很想知道這幅畫的來歷。
所以他決定帶著畫卷,去參加鑒寶節目,希望能有專家能給出答案,解開這個困擾他多年的謎團。
2009年,河南衛視的鑒寶節目《華豫之門》非常受歡迎,許多人都帶著自己的寶貝來參加節目。
節目里,專家們對各種文物進行估價,有些藏品價值連城,有人因此一夜致富,這讓很多人都夢想著能找到寶藏。
朱先生也報名參加了節目,他希望通過專家的鑒定,確認家族傳承下來的東西的價值。
他想為家族的寶物尋找到一個權威的答案,了解它們真正的歷史意義。
他心里想著,這幅許久未見天日的舊畫,說不定也能讓他感到意外,帶來一些令人高興的事情。
他帶著期待,仔細端詳著畫卷,希望它能像寶藏一樣,蘊藏著自己尚未發現的價值。
也許這幅畫能給他帶來好運,或者激發他的靈感,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他暗自期盼著奇跡的發生。
人聲鼎沸的海選現場,朱先生心懷忐忑,他生怕自己手中的畫卷出現任何問題,極其小心地保護著。
最終,他找到了在字畫界享有盛名的專家劉巖,希望能得到專業的點評。
朱先生抱著畫卷,希望能夠得到專家的認可,劉巖架著眼鏡,看上去經歷了很多事情,一舉一動都像個行家。
接過畫卷,他先摘下眼鏡,然后瞇起眼睛,認真地、仔仔細細地觀看這幅畫。
他一會兒湊近細看畫中的細節,一會兒又退后幾步,從整體上把握畫的意境,整個過程一聲不吭,仿佛正在和古代的作者進行心靈上的交流。
暗藏玄機的賓館密談
觀察了許久,劉巖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邀請朱先生晚上到賓館進一步細聊。
朱先生感到意外又驚喜,他覺得自己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心里非常激動。
他覺得未來一片光明,覺得這幅畫會給他帶來巨大的財富,一切似乎充滿了希望。
他開始想象這幅畫能夠帶來的豐厚回報。
然而,在賓館房間里,劉巖給出的判斷令人意外,也讓朱先生的希望落空。他說:“這畫有些年頭了,但不是乾隆皇帝真正的作品,不值得收藏。”
為了讓朱先生相信,他還拿出之前的拍賣記錄來證明。
指著圖錄上的成交價格解釋說:“你看,乾隆真跡的成交價也不過五萬到八萬。所以你這幅畫,最多值三萬元。”
朱先生聽了這些話,心里非常失落,原本滿懷的期待瞬間消失了。
他不死心地追問:“那畫上蓋的‘石渠寶笈所藏’是什么章?”劉巖語氣平淡地解釋道:“那個印章只是表明這幅畫曾經被《石渠寶笈》收藏過。”
劉巖進一步解釋說,這種印章屬于收藏者的個人印章,并不具備特別重要的意義,它只是一種收藏記錄而已。
總的來說,這個印章的作用在于表明畫作的流傳經歷,不必對此過分解讀。
看到朱先生滿臉失望,劉巖又假裝好意地說,可以幫忙找買主,畢竟這幅畫年代久遠,說不定能賣幾萬元。
他裝模作樣地說,認識不少行家,會盡力幫忙多要些價錢,算是盡一份心意?!?/p>
都是圈內的人,我幫你多爭取點,也算是盡點綿薄之力?!敝煜壬浅8袆?,立刻同意了。
朱先生對劉巖的提議感激不盡,連忙應允下來。劉巖表面上熱心幫忙,實際上心里可能另有打算,想從中獲取利益。
他哪里知道,這一切都是劉巖精心設計的圈套。
等了一個多月,買家程功終于出現了。在劉巖的幫助下,這幅畫最終以17萬元成交。
朱先生原本以為賣不到這個價,但考慮到劉巖從中出力不少,因此很高興地同意了這筆交易。他覺得劉巖這次幫了他一個大忙。
這樣一來,這筆交易順利完成,大家都感到滿意,他哪里知道,這17萬,與畫作真正的價值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真相浮出水面
兩年后,一個消息徹底改變了朱先生的生活。
他在電視上看到,一幅畫跟自己賣掉的那幅《嵩陽漢柏圖》簡直一模一樣,而且竟然賣出了8736萬的天價!
更讓他傻眼的是,畫上竟然蓋著“石渠寶笈所藏”的印章。這可不是普通的章,這是清朝皇室收藏的標志,價值連城!
朱先生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被劉巖給騙了,當初劉巖隨便找的理由,現在想起來真是太離譜,太可笑了。
朱先生怒氣沖沖地給劉巖打電話,要求他對此做出解釋。
然而,劉巖直接否認說過畫是假畫,還說他和買家程功沒有任何利益糾葛,拍賣價格更和他沒有關系。
他隨后拿出交易收據作為憑證,指出收據上并沒有寫明畫是贗品。
如果他說是假的,收據上肯定會有相關說明。 他說:“收據上寫了嗎?畫是假的?如果我說是假的,收據上一定會注明。”
“誰會花17萬買個假畫?”他不承擔任何責任,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了別人。
朱先生面對這樣的態度,感到非常無奈,事情沒有任何進展。他的說法就像在說,沒有人會傻到花這么多錢買假畫,暗示自己沒有責任。
朱先生感到十分無助,因為對方完全否認了自己的責任,根本無法溝通解決問題。
他這樣的回應讓朱先生明白,想要通過協商解決此事恐怕非常困難。朱先生感到十分失望,后續如何處理,他毫無頭緒。
法律與道德的困境
咽不下這口氣的朱先生,選擇通過法律途徑來爭取自己的權益。他四處奔波,努力尋找劉巖,想要找到他。
最后,朱先生決定以欺詐罪起訴劉巖和程功,要求法院撤銷古畫買賣合同,并退回購畫款。
但因為缺乏能證明劉巖故意欺騙的關鍵證據,法院無法認定劉巖犯有欺詐罪,朱先生的訴求面臨挑戰。
案件起初未能獲得受理,據稱后來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集體討論,才決定將案件移交給有關部門立案調查。
然而,即便經過如此漫長的法律程序,朱先生最終也沒有得到他期望的公正判決。
整個過程對朱先生來說,是一場持續不斷的煎熬,最終的結果也令人失望。
這件事一下子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很多人開始覺得文物鑒定行業存在問題,對專家的說法不再完全相信。
社交媒體上,網友們都在支持朱先生,認為劉巖的做法有問題,呼吁相關部門好好管管文物市場。
大家對這件事非常重視,覺得應該整頓文物鑒定行業。公眾的反應很強烈,希望能更好地保護文物。
總之,這件事讓大家意識到文物市場需要更規范的管理。
專家的專業性受到質疑,人們覺得他們的話越來越不可信,鑒定結果也變得像是在欺騙消費者。
古董市場里面的貓膩太多,情況非常復雜,一般人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很容易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因此,大家普遍認為,古董交易風險很高,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參與的,玩古董需要承擔巨大的經濟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