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驅動”網站“戰爭地帶”專欄報道,社交平臺出現了一段成飛六代機殲-36的超低空低空飛行,如同“剃頭”般掠過公路上空的視頻。這架殲-36是在結束試飛的返航途中,恰巧被地面手機拍下,這個路段相當繁忙擁擠,現場可能有上萬人圍觀到殲-35的降落。
低空掠過頭頂的殲-36尺寸巨大,令人震撼,甚至能在畫面中清楚看見殲-36的駕駛艙布局和起落架結構,機頭兩側的大口徑EOTS系統也能清楚地看到,這幾乎是成飛六代機去年12月首飛以來的最清晰的飛行畫面。
這這段低空“剃頭”的視頻中,殲-36機翼后部的多組開裂式阻力方向舵異常顯眼,這是全世界首次在戰斗機上應用開裂式阻力方向舵,以便實現全向隱身。這種氣動結構,最早在1993年,美國針對高機動無尾飛機進行了“創新控制裝置”(ICE)項目研究,以解決因傳統舵面(尾翼)消失給飛機帶來的操縱控制與橫航向穩定性何以提供等難題。ICE項目進行到第二階段后,美國對前景較好的控制裝置進行風洞試驗,這里面主要包括開裂式阻力方向舵、嵌入式阻力方向舵,以及全動翼尖方向舵。
成飛六代機所采用的開裂式阻力方向舵,通過上下舵面的偏轉可在機翼外段產生阻力,從而引起機體兩側阻力不對稱產生偏航作用。另外,開裂式阻力方向舵的可用偏度很大,最大偏度可以達到90°,同時其還具有復合功能,例如當單側方向舵作動時,即可實現偏航操縱功能。當兩側對稱作動時,方向舵則會作為增阻減速裝置在飛機著陸滑跑階段使用。
國內研究表明,對于安裝多臺發動機的飛翼布局飛機,在單發失效情況下對其偏航操縱效能要求最高。因此當飛翼布局飛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時,應適當增大開裂式阻力方向舵的舵容量,同時在設計中應盡量將發動機安置在機體對稱面的位置。綜上所述,這便是成六代最終選擇開裂式阻力方向舵的原因。
殲-35另一個不尋常之處,是在機頭兩側安裝的大口徑EOTS系統(光電瞄準系統)。這種光學武器系首見于美國洛·馬公司研制的F-35系列隱身戰機身上,隨后中國的殲-20隱身戰斗機安裝了此類裝置,兩者均采用內埋式光機布局,具備中波紅外高分辨率成像、紅外搜索跟蹤、激光指示、激光測距和激光照射等功能。
EOTS光學系統的不俗之處,在于將紅外搜索跟蹤系統(IRST)與前視紅外系統(FLIR)整合在一起。前者用于對空中紅外目標的探測,并兼顧對地面目標的探測,后者則用于在夜間或者惡劣氣象條件下對空中和地面目標的搜索發現、識別和鎖定瞄準。
紅圈處即為成六代的EOTS系統
EOTS光學系統將紅外搜索跟蹤系統(IRST)與前視紅外系統(FLIR)集成在一個傳感器內,看似簡單,但技術挑戰非常大。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只有中美兩家才能夠做到。反觀俄羅斯的蘇-57戰斗機迄今也未能實現,要么分置在機身不同區域,要么采用球形光學窗口,對載機隱身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與F-35與殲-20使用的EOTS系統相比,成飛六代機上的EOTS光學口徑更大、光學分辨率成像更高、紅外成像距離更遠、數據處理能力更強。有觀點認為其在良好氣象條件下,對隱身目標的探測距離將達到F-35和殲-20的3~4倍,可以進一步強化六代機的“隱蔽攻擊”能力。
殲-20裝備的EOTS系統,位于機首正下方
成飛六代機的EOTS系統安裝位置已從常規的機首正下方,調整到了機首左右兩側,采用平板拼接異形窗口技術,在共形設計方面有很大提升。調整EOTS系統安裝位置,還能夠增強隱身性能,通過共形設計與平板拼接異形窗口,將凸起影響降到了最低。
在機頭兩側布置EOTS系統,還可以讓單機具備紅外雙站測距能力。紅外測距屬于被動測距方法,擁有成本低、精度較高、隱蔽性好、可與雷達系統配合使用等優點。特別是后兩者,在制空作戰過程中會讓隱身戰機如虎添翼。要想實現紅外雙站測距,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需要兩個(最好性能一致)紅外探測系統,分裝在兩個平臺上;兩個平臺須具備自身定位能力;兩個機動之間能夠實時進行信息交換等等。
美國“驅動”網站認為,隨著成飛六代機試飛次數的顯著增加,該機更多的秘密將會逐一顯現。中國的六代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殲-36不僅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性能,還將在實戰中展現出色的打擊能力,在戰場上給敵人致命一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