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開始,“去泡沫”按下快進鍵;2024年,房地產進入縮量博弈分水嶺。
這場全方位的行業重塑,終結了房企高負債、高杠桿的開發模式,許多人擔心的中國版“雷曼時刻”被有效阻斷。
與此同時,大船在激流中掉頭,從紅利性增長,到核心競爭力增長,一場高質量改造的“大手術”自此開啟。
穿越周期,剩者為王。經歷刮骨療毒、去腐生肌,更健康的行業生態開始萌芽:保持穩健增速,回歸民生屬性,“好房子”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產品力為民心所向。
站在變革的路口,行業大規模審視和反思房地產的問題,為什么在這場調整中,有些房企被淘汰出清,有些房企仍穩健前行?分化何以產生?
在市場“止跌回穩”的背景下,龍湖集團憑借前瞻性戰略與精細化運營,交出了一份“韌性生長”的答卷。
寒冬下的盈利韌性:經營性收入成“定盤星”
“行業內卷,于企業是不可避免的,就看誰擁有核心競爭力,誰能夠突破周期,否則要活下去會很難。”不止一家房企負責人這樣說道。
盡管行業盈利水平持續承壓,龍湖2024年全年仍“卷”出了?核心凈利潤69.7億元?,經營性利潤支撐其高于同業的市盈率水平,全年派息率穩定在30%,成為少數保持盈利的民營房企。
龍湖保持韌性的底層邏輯,其核心支撐來自兩大方向:
其一,經營性業務穩固整體盤面:2024全年,龍湖運營及服務業務合計收入267.1億元,同比增長7.4%,集團貢獻占比達到21%,成為穿越周期的“定盤星”。
其中,商業投資業務2024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長7%至109.8億元,龍湖商業全年累計開業運營商場達89座,新增天街11座,全部實現高質量運營。
其二,主動壓降負責與安全筑底:2024年,龍湖平均融資成本較去年同期下降約24個基點,年底綜合借貸總額同比減少約163億元。且融資渠道暢通,僅經營性物業貸凈增299億元,平均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至4.0%,平均合同借貸年期進一步拉長至10.27年,實現負債規模與融資成本“雙降”的良性循環。
銀河國際指出,憑借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審慎的土儲策略及財務管理,龍湖被視為民營房企中“最具防御性開發商”之一,與中海、華潤并列首推名單。
事實上,龍湖以“運營+服務”的高質量收入 突破了傳統房企對銷售回款的單一依賴。
“當前,龍湖五大航道業務協同發展,已經不同于傳統的開發商。”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陳序平在業績會上公開表示。
從容去庫存:“好房子”加速突圍
寒冬之后,劣幣出清,資源向注重產品力、現金流穩健的優質企業集中,行業打開新局。
2024年,龍湖?聚焦高能級城市優質資產,長三角、環渤海、西部、華南及華中區域銷售金額在全集團占比分別為28.7%、19.3%、27.2%、15.3%及9.5%,一二線城市銷售占比超90%。
其中,上海觀萃拿地后7個月三次開盤已近清盤,刷新上海五大新城的銷售速度記錄;成都觀萃、佛山御湖境等年內開盤項目均實現清盤。
另一面,龍湖堅持?差異化產品與服務破局。依托“以新交心”智善交付體系,用“強服務”打出客戶滿意度。2024年,龍湖在全國43座城市交付約10萬套房源,20%實現提前一個月以上交付,交付滿意度超過90%。創業三十余年,龍湖堅守善待初心,截至2024年末,龍湖累計交付房源數已經超過百萬套。
據克而瑞數據,2025年一季度房地產市場延續止跌回穩態勢,3月恰逢“金三銀四”成交旺季,整體供求有望修復,但由于購房者的信心和預期仍在修復過程中,疊加企業庫存去化壓力仍未減輕,房企仍需積極應對。
在整體去庫存的壓力下,龍湖踏出了較為從容的節奏,背后的“產品力”功不可沒。
2024年,龍湖銷售額守住千億,簽約回款率也超過100%。龍湖管理層表示,“龍湖比較早就著重在‘好房子’領域打造產品。此前在御湖境、云河頌產品線上著重發力,這兩年有9座云河頌和16座御湖境陸續入市,都是圍繞改善性需求來進行開發,兩個產品線的25個項目整體去化率已經達到90%。”
穩住“錢袋子”、謀求“新發展”
根基不穩,終被歷史淘汰;而經營穩健、盤面安全的房企,仍在尋找機會。
2025年開春,土拍市場率先回溫,熱門城市地王頻現。3月以來,成都高新區新地王,刷新成都歷史最高單價;北京海淀區新地王,樓面價10.23萬元/㎡,成為北京首宗10萬+地塊;蘇州土拍新地王,地塊總價超53億元,是蘇州歷史總價第二、園區總價第一;3月25日,杭州一幅地塊樓面價7.74萬元/㎡,溢價率達69.86%。
今年一季度,借著這一波土地市場熱度,龍湖陸續在上海、蘇州獲取了兩幅優質土地。“接下來,在保障償債的安全性前提下,龍湖還會擇機獲取新土地,并根據市場變化彈性供貨。”
事實上,龍湖仍能逆勢拿地,離不開多年來對市場的洞察與預判。早在2022年一季度起,龍湖就啟動了一系列提前“踩剎車”的動作,例如:提出要做城市的聚焦,在開發業務上做“三提三降”,主動地做一些收縮、出清、整合。
龍湖管理層認為,只有提前踩剎車、提前收縮,才能更加從容應對縮表周期下的債務兌付。根據管理層表述,在開發板塊,龍湖仍將持續投資未來,2024年龍湖集團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持續把握優質投資機會,聚焦一二線核心城市,并先后在北京、上海、蘇州、杭州、西安、成都、武漢等高能級城市獲得9幅土地,總建面83萬平方米。
在龍湖的謀篇布局中,2025年是龍湖債務結構轉換的最后一年,也是最關鍵的一年。龍湖計劃于 2025 年底將有息負債余額壓降至1400 億左右,目前已對年內債務償付做出有序安排,提前“穩住錢袋子”。
在下一步“謀發展”中,管理層指出,“沒有被動地為償債把很多核心資產進行甩賣,甚至賣掉自己的明天。在這一輪償債周期下,龍湖的核心資產一個都沒有動,天街一個都沒有出售,包括長租公寓在內的資管航道還在發展,還在獲取新項目,物業沒有去做低估值的IPO稀釋權益,在集團層面也沒有低價去配股融資。反而我們抓住了窗口期,把經營性的業務做了一個長期的發展規劃。”
深度調整是為更好地出發。
這一進程不僅重塑了建筑規范與行業生態,更通過空間優化和技術迭代,將居住需求從“有房住”升級為“住好房”,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這一新驅動力下,中國房地產企業還將大有可為。與此同時,城市更新、物業管理、房屋租賃、地產科技等賽道也有望成為新藍海。
未來已至,這不僅讓龍湖在行業寒冬中贏得主動權,更驗證了“開發+運營+服務”這一高質量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為房企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
破而后立,曉喻新生。隨著2025年11個新商業項目入市及高能級城市土儲轉化,龍湖或將在下一輪行業分化中占據先機。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作品版權歸面包財經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