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1879—1964),漢族,陜西三原縣人,祖籍涇陽,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有“北于南鄭”(“南鄭”指鄭孝胥)之稱。原名伯循,字誘人,筆名右任、騷心,號髯翁、太平老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1906年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活動。歷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陜西靖國軍總司令,國民政府審計院院長、監察院院長、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茖W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草書研究社創辦人,復旦大學(復旦公學)、私立南通大學校董等,并創辦《神州日報》《民立報》《草書月刊》。于右任以魏碑筆意入草書,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圣”,其書有“于體”之稱,著有《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
現代 于右任 軸 紙本 145cm×39cm 南京博物院藏
南京博物院藏有于右任《披云興轉清軸》,從中可見其書法造詣和跌宕峻逸、雄渾奇偉的風格特色。
于右任早年從師法趙孟頫書法入手,打下了扎實的書法基礎,此后又著力于魏碑的研習,精研六朝碑版,得益于《鄭羲碑》《石門銘》等,為他今后參以魏碑筆意、從碑入草奠定了根基和規模。中年以后,他專攻草書,對于唐代懷素的《小草千字文》尤其用功,不斷將魏碑和行草書加以融匯,強化行草書線條的用筆質量,確立了雄強深厚的行草書面貌。此副《披云興轉清軸》即是他行書夾草楷書的書法作品,整幅作品既沉穩而又富于變化,既有魏碑筆意的充分展現,也有草書、行草書流利瀟灑的情致,其雄豪婉麗、沖淡清奇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于右任此件作品在章法上顯然汲取了魏碑書法的空間布局原則,傾向于橫向取勢,深得魏碑書法欹側造勢的筆意,有縱放跌宕、寬博雄大之勢。在結體布白上則比較注重大小斜正的空間變化,注重字形的變化,尤其結體重心下移,使他的書法極具個性特色,寬博瀟灑、峻整雄強,別具神韻。在字形上或作扁體字形,或作正方體字形,或作長方體字形,寬博嚴整中呈現出魏碑書法的深厚底蘊,雄渾瀟灑、簡潔質樸的空間審美意象撲面而來。于右任以魏碑書法為基礎,將魏碑書法質樸雄強的精神感觸與六朝、隋唐流利瀟灑的審美意象進行整合,強化雄渾質樸的審美意蘊而形成的一種空間審美結構,這與于右任的個人性格、人生經歷、精神氣質和審美取向顯然有很大的關系。
此件作品在用筆上亦深具面貌,由于多取法于魏碑,含蓄儲勢,方圓筆并重,線質高,給人以筆力雄偉之感,創造出粗獷豪放、稚拙簡漫的風神意態。當然,于右任的書法用筆中也有行草書筆法尤其王羲之、懷素、趙孟頫等人筆法的運用,瀟灑妍美而清雅秀麗的氣息也融匯進來,將這兩種筆法進行結合,應為民國以來碑帖匯融的新進展,他的這一取法路徑及其所產生的審美效果確實給后學很大的啟示。
趙啟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