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劉庭梅 通訊員 張超 馮嫣然
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馬城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位于此地的禹會區人民法院馬城人民法庭探索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當地“法潤珠城,禹法同行”品牌,與“禹風厚德”的城市精神并蒂花開、交相輝映,矛盾糾紛化解成效顯著。馬城法庭推出的《請進來參觀 走出去關愛 進校園普法》《法院里的媽媽》等普法短視頻作品“有流量更有正能量”。近年來,馬城法庭先后涌現“敬業奉獻蚌埠好人”“安徽省少年審判工作先進個人”“安徽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個人”等優秀干警。
緊扣基層治理“關鍵點”
2025年2月28日上午,馬城法庭組織召開轄區內“村居微法庭”調解員專題培訓會,高新區天河社區婦聯主席儲蘇赟、馬城鎮婦聯副主席謝紅英參加會議,馬城法庭負責人計奡舜授課。法庭組織“天河姑娘”調解員團隊、“馬大嫂”志愿者服務隊共20余名人民調解員參加培訓。
近年來,馬城法庭創新推出多個特色調解品牌,多元化解矛盾糾紛。2022年,法庭組織“馬大嫂”志愿者參與涉未成年人、婚姻家事糾紛調解及判后延伸工作,向基層末梢傳遞司法溫度。2024年5月9日,馬城法庭與蚌埠市婦聯共同掛牌成立“馬大嫂志愿服務隊馬城法庭志愿服務站”,進一步形成了“法官說法、大嫂講情、剛柔并濟、法網柔情”的糾紛調解格局。
2023年,馬城法庭組建“教授調解團”,邀請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參與涉外民商事案件調解工作。“教授調解團”相關工作先后獲“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典型案例”“安徽法院系統十佳特邀調解組織獎”“蚌埠市改革創新獎”。2023年3月,馬城法庭成功辦理涉臺長期未結民事糾紛案件,該案系安徽省首例運用最高人民法院、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總對總”訴調對接機制化解矛盾糾紛的案例。
針對轄區天河科技園社區民事案件逐年遞增的情況,馬城法庭開展調研工作,向天河科技園、天河行政事務管理中心發出成立區域調解特色品牌的司法建議,并獲得采納。“天河姑娘”調解團隊成立后,與法庭聯動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此外,馬城法庭積極組建村居聯絡員隊伍,借力蚌埠法院系統“村居微法庭”建設,建立起“法官+人民調解員”聯動機制,實現“法院+村居”的雙向互動,構建從前端調解到末端審判的全鏈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
2024年12月,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法院馬城人民法庭干警在轄區禹會村調解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 攝影 韓震震
延伸審判方法“輻射線”
今年3月5日,禹會法院1號圓桌法庭上,一起涉撫養權糾紛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共同向主辦法官起立致謝,案件得以“事心雙解”。
該案原、被告于2013年7月結婚,后育有一子。2020年9月,雙方因感情破裂離婚,約定離婚后兒子由男方撫養。但被告男方始終未履行撫養義務,一直由原告和父母一起照料兒子的學習和生活。原告訴至法院,要求依法變更兒子的撫養權。該案已經過兩次調解,被告均不同意變更孩子的撫養權。原、被告均出示了案涉未成年人愿意跟隨自己生活的錄音,內容相互矛盾。
法官認為,案涉未成年人已滿11周歲,其本人真實意愿至關重要。在征得原、被告同意后,法官當庭視頻連線該未成年人,聽取其真實意愿,以排除矛盾證據。
“孩子,你的撫養權歸屬是你人生的一件大事。有什么心里話都可以和我們說。”法官耐心地與涉案未成年人溝通。
“我愿意和我母親共同生活,因為她對我的關懷更加細心。”孩子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愿。法官據此再次做被告工作,向被告表示“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撫養是引導而非束縛”。最終,被告放下心結,糾紛得以順利解決。
馬城法庭總結創新“三五五七”工作機制,即通過三個階段全程調解、運用五種方法、堅持五個原則、開展“七個一”活動,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同時,堅持探索和落實要素式審判,結合“科學研判、心理疏導、見縫插針、鍥而不舍、妥善入微”五步調解法,切實提高審判調解質效,真正做到案結事了。
為構筑聯動解紛新體系,法庭邀請禹會區婦聯、共青團、教育體育局、司法局等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簽署了涉未成年人權益審判聯席聯動工作文件。同時,積極加強與公安、民政、公證等部門的配合協作,依托社會力量,構建共同保護和綜合協調的一體化服務體系。
拓寬普法宣傳“覆蓋面”
作為兼顧少年審判職責的基層派出法庭,馬城法庭全體干警深知:少年審判不僅僅是對案件的審理,更是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守護。因此,法庭定期開展“法治進校園”、法庭開放日、“開學第一課”等活動,創建“青少年權益保護崗”“青年文明號”品牌,綜合運用心理疏導、司法救助、家庭教育令等措施,努力為未成年人提供優質司法服務。
馬城法庭牽頭組織法院干警兼任轄區內17所中小學的法治副校長,通過組織開展“法官進校園”活動,為學生們講解法律知識,開展法治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2023年12月,“禹會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成并開放,先后接待20余所大、中、小學3000余名青少年實地參觀。
此外,法庭緊跟時代脈搏,以拍攝微電影等創新工作,不斷豐富基層普法形式。法庭干警結合馬城鎮居民參與彩禮詐騙最終被“民轉刑”依法處理的真實案例,拍攝了普法微電影《“升級”的彩禮》。2024年1月,該微電影入選“蚌埠市2023年十佳網絡傳媒作品”。
長期以來,馬城法庭干警牢記職責使命,注重實質化解矛盾、注重調研總結、注重機制創新,努力將一件件民生案件辦成有溫度的司法為民典型案例,通過不斷從典型案例中及時總結有價值的工作經驗,最終萃取形成有分量的調研報告、普法信息、理論文章或創新制度,用實際行動創造新業績。
本期封面及目錄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中國審判》雜志2025年第6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64期
編輯/孫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