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借勢而為,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能源發展實現新突破、開創新局面。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對下一步深入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啟示借鑒意義。
一、背景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能源工作,2014年6月13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時,創造性地提出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根據形勢發展變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能源安全新戰略內涵與實踐不斷豐富發展,引領能源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開創新局面,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能源高質量發展新道路。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方向,消費革命推動能源結構加快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多年來,能源發展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節能提效,持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動消費側轉型升級不斷取得新進展。有效落實節能優先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持續推進,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持續提升,煤電、石化、鋼鐵等行業能效水平達到世界領先。深入推進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優化。推動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等領域電能替代,持續提升終端用能清潔化、低碳化水平。過去10年,我國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12.6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量翻了一番多,總量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經濟發展“含綠量”顯著提升。電氣化率穩步提高。加快形成綠色能源消費方式。油品質量實現由國三到國六標準“三連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穩居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綠色制造理念推廣普及,超過1600家綠色工廠、企業及工業園區上榜2024年度綠色制造名單。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節能建筑占城鎮居民建筑面積比重超過六成。
(二)堅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供給革命推動能源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不斷實現新躍升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宣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進能源供給革命,推動形成煤、油、氣、核以及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共同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增強國內能源生產保障能力。近年來,我國原油產量保持在2億噸水平,天然氣連續8年每年增產超100億立方米,年產120萬噸以上大型煤礦產量占全國85%左右。新能源發電裝機比10年前增長了10倍,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歷史性超過火電。與此同時,積極發揮煤炭、煤電兜底保障作用。完善能源基礎設施體系。“西電東送”輸電能力超過3億千瓦,支撐了東中部地區1/5的用電需求。新型儲能、虛擬電廠等新模式新業態有序發展,電力源網荷儲協調能力不斷提升。全國長輸油氣管道總里程超過19萬公里,“西氣東輸”管道系統累計向全國供氣約1萬億立方米。建成投運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浩吉鐵路,全國鐵路運煤量比10年前增長23%。強化民生用能保障能力。14億多人民的用能需求得到有力保障,無電地區用電問題得到全面解決,縣級行政區全部通大電網、大電網覆蓋范圍內村村通動力電,惠及農村居民1.6億人,我國人均生活用電量超過1000千瓦時,比10年前翻了一番。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超過80%。
(三)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技術革命帶動現代化能源產業鏈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圍繞如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多年來,我國加快推進能源科技自立自強,能源產業鏈加快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問題導向、應用導向,高質量推進能源領域創新平臺建設,以有組織科研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推動創新主體、創新要素、創新組織、創新環境進行系統高效集成,以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為突破口,依托能源工程推動能源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促進能源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緊密互動,創新體系效能加快提升,形成能源新質生產力。推動能源科技攻關和產業升級。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第三代核電技術,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投入商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平臺“深海一號”投運,我國成為北美之外首個實現頁巖氣規模化商業開發的國家。全球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的吉泉(昌吉—古泉)±11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順利投產。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成本較10年前下降80%。
(四)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體制革命促進能源發展動力活力持續釋放
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作出“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等重要論斷。多年來,我國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深化能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破除制約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能源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健全能源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法律制度體系加快健全,能源領域自然壟斷環節監管制度持續完善,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深入推進,組建獨立運營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電網、油氣管網設施向第三方無歧視公平開放有序推進。建設有效競爭的能源市場體系。加快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全社會用電量60%以上實現市場化交易配置。推動形成上游油氣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油氣市場體系。建設全國性、區域性和地方煤炭交易平臺,促進了煤炭資源高效配置。深化能源價格改革。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靈魂,能源改革的核心在于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近年來,我國煤電上網電價、工商業銷售電價全面放開,天然氣價格機制不斷完善,構建起以“準許成本+合理收益”為核心、激勵約束并重的電網、油氣管網等自然壟斷環節價格監管體系,電網經營模式實現從購銷價差向輸配電收入的根本轉變,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實現“一區一價”。健全完善靈活反映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和國內供需形勢變化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價格調整實現常態化。
(五)堅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國際合作助力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不斷強化
習近平總書記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進能源國際合作,強調“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多年來,我國不斷擴大能源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務實開展能源國際合作,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為維護全球能源市場穩定作出積極貢獻。鞏固拓展海外能源資源保障能力。建成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五大油氣合作區,建成投運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中緬原油和天然氣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進口通道穩定運營,為油氣進口量實現翻番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度參與國際能源治理變革。我國積極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一大批標志性能源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一批標志性工程相繼建成投產,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低碳能源投資已經超過傳統能源。打造“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兩大主場外交機制,目前“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成員國數量達到35個,2015年以來成功舉辦4屆國際能源變革論壇。中國—東盟、中國—阿盟、中國—非盟、中國—中東歐、中國—中亞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等六大區域能源合作平臺落地見效,能源國際合作格局不斷完善。
三、經驗啟示
新時代以來,我國能源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能源發展之路。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于蘊含在習近平經濟思想之中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科學指引。實踐充分證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戰略,蘊含著強大的真理力量,是能源發展彌足珍貴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一)堅持黨對能源工作的全面領導
新時代的能源發展,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堅定前行。新征程上,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能源高質量發展任務艱巨。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能源工作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確保能源事業始終保持正確發展方向,確保能源戰線在黨的旗幟下步調一致向前進,筑牢能源持續健康發展的政治根基。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進入新時代,人民用能需求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能源為民的理念,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出發,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堅持把能源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我國是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能源格局深刻調整,能源始終是關系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我國人均用能遠低于發達國家,未來一個時期我國能源消費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必須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借勢而為,筑牢能源安全保障的根基,以國內能源供應的穩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
(四)堅持綠色低碳戰略方向
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未來,我國近90%的碳排放來自于化石能源燃燒,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速度直接決定我國“雙碳”目標實現進度。必須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確保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一方面,要堅決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發揮好傳統能源的兜底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要乘勢而上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和產業,有序實現對化石能源的可靠替代。
(五)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
當前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牢牢把握能源科技創新規律,加強科技攻關,努力站在全球能源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上。
(六)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我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指引我國能源國際合作不斷開創新局面,實現從“積極參與”到“主動引領”全球能源治理的巨大轉變。當前,氣候變化和能源問題日漸成為突出的全球性挑戰,事關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和人類未來。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提升能源領域對外開放水平,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