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鐵路部門在京滬高鐵試點推出“寵物托運”服務,目前最早可預約的上海前往北京的列車已被約滿。消息甫出,有人歡喜有人憂。不少“毛孩子”主人雀躍“終于不用讓寵物獨自守家”,也有部分旅客擔憂:車廂環境怎么維持?安全隱患如何消除?熱門線路車票本就不那么好買,為啥還要撥出運力給貓貓狗狗?
與其說公眾在談論寵物能否上高鐵,不如說話題之熱更指向社會公共服務如何更好滿足社會多元需求的期待。
眼下,我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攜寵出行”已成為不少養寵人士的“剛需”。相較汽車托運時間長、飛機起降噪音大,高鐵因為運行平穩、迅捷、準點而成為理想選擇。但高鐵托運的痛點亦不容忽視,有反對聲音認為,部分貓狗本身就帶有刺激性氣味、動物毛發,容易引發過敏,遑論寵物傷人風險。
可以看到,相關部門正在滿足需求與消除潛在風險之間,努力尋求“兼得”之道。
前期廣泛聽取意見,通過集思廣益和專業測試評估后再推出服務,體現相關部門對潛在風險的充分認知。而此次寵物托運實行“隔離運輸、人寵分開、專人看護”;從限定寵物品種、體重到投用自帶空氣循環、含氧量監測、降噪、除味等功能的高鐵專用寵物運輸箱,每一項規則都體現了對寵物主“情感剛需”的尊重和對普通乘客舒適權的保障。同時,設想盡量周全,先期小步試點,同樣體現了對部分不那么待見寵物的旅客感受的充分尊重。
創新舉措背后,是規則與溫度的雙向奔赴。
真正的“寵物友好”絕非單方讓渡權益,而是科學、精細管理后的共同舒適??梢灶A見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水準和對情緒價值要求的逐步提高,未來從人寵和平共處到友好共處的過程,也是一場持續不斷的優化治理過程。期待這場始于京滬線的試驗,能以更開放的姿態吸納民意、以更包容的態度聽取各方、以更務實的創新完善細節,真正體現一個多元需求社會應有的良性共洽狀態。
原標題:《“寵物友好”是規則與溫度的雙向奔赴|短評》
欄目主編:祝越 文字編輯:蘇展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文匯報 張曉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