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長沙演播廳,空調恒定在18℃的低溫環境里,吳宣儀國風舞衣上的流蘇正隨著急促呼吸劇烈顫動。
這個被粉絲稱為"千萬直拍鼻祖"的舞臺王者,在完成《風月》綢緞舞最后一個高難度騰躍后,像被突然切斷電源的人形玩偶般栽倒在工作人員懷里——這段僅有7秒的現場視頻,在清明假期前的深夜引爆了20億閱讀量的熱搜狂歡。
當我們凝視監控畫面里散落的折扇道具,看到的不僅是某個頂流女星的意外暈厥,更是整個娛樂圈生態系統的病理切片。
工作室輕描淡寫歸咎于"天氣原因"的聲明,在粉絲扒出的行程表面前顯得格外蒼白:連續72小時連軸錄制、平均每天3小時的睡眠、為維持狀態注射的5瓶氮泵飲料,這些數字拼湊出的才是當代藝人的真實生存圖鑒。
就像某位現場執行導演私下透露的:"現在合同里必須寫明'暈倒免責條款',否則根本簽不到當紅藝人。"
比藝人健康更值得玩味的,是這場事故暴露的荒誕現實。彩排時觀眾席共振的礦泉水瓶、小考第一的考核成績,與正式公演時668分的倒數排名形成魔幻反差。
這種"薛定諤的評分機制"恰如行業縮影:藝人用健康換來的舞臺高光,最終不過是為資本制造的流量游戲提供養料。當粉絲為"控分黑幕"憤怒控評時,監視器后的導演組或許正在計算這段暈厥視頻能剪出多少條熱搜話題。
在這場全民圍觀的暈厥事件里,我們每個人都是共謀者。觀眾既會為"姐姐快退賽"的呼吁點贊,又忍不住點開"虐星"片段貢獻播放量;平臺既要打造"女性力量"的價值觀,又要用魔鬼賽制榨取內容爆點。
這種撕裂像極了現實職場中的我們——為外賣小哥闖紅燈揪心,卻在下單時勾選"超時賠付"選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