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坊
如果你家的樓道里,住著一位愛囤積堆物的老人,是一種什么感受?
如今類似的堆物場景,以及堆物背后的獨居老人太!多!了!
小坊也和大家反復關注過相關話題。
網友發表評論截圖
這幾天新聞坊同心服務平臺接連收到多個類似的求助,他們都是常年獨居的老人,有人退休前是一名教師,有人住著100多平的房子,他們沒有經濟上的困難,但都因為樓道間堆物,讓鄰居們叫苦不迭。
易燃物堆在樓道燃氣灶上
鄰居:每天像睡在“火山口”
萬航渡路1486弄華馨小區建造于20世紀80年代,是典型的老公房小區,樓棟每層三戶,其中兩戶人家共用一個通道。
記者來到17號樓6樓,眼前的景象令人吃驚:狹窄的過道幾乎被報紙淹沒。
過道幾乎被報紙淹沒
兩側墻壁和管道表面,像是爬滿了"報紙爬山虎",就連玻璃窗也未能幸免,被報紙、塑料袋、紙巾等易燃物品層層包裹。
玻璃被報紙包裹
周圍鄰居介紹,堆物最多的時候,老人自己也無法走進去,只能爬進家門,后來爬不進去了,一度索性睡在樓道口里。
樓道里堆滿垃圾
而這些蔓延出來的垃圾,甚至直接堵到了居民的家門口。
居民:她堆的物品已經擋住了我的出戶的門。我們覺得這個隱患是很大的,一旦發生火災,這是我們唯一的疏散通道,根本就沒辦法有應急逃散的方向。
居民接受采訪
老人:堆物源于個人愛好
下面還藏著一個燃氣灶
居民采訪中提到的堆物者,是樓棟里居住的一位獨居老人,記者嘗試與其溝通,發現老人雖然年紀較大,但思路清晰。她介紹,這些樓道堆物,源于她的個人“收藏愛好”。
堆物老人:衣服、瓷器...我愛好收藏,買了好多好多瓷器,家里邊也有好多東西,東西太多,我要理一理,現在身體不好呀。
老人稱自己愛好收藏
交談中,老人還透露了一個觸目驚心的細節,原來這些堆物下面還有一個燃氣灶。
老人解釋,之所以在煤氣灶上面堆物,是因為靠近窗戶的位置太陽大,所以就拿報紙遮一遮,“不犯法吧,我們搬來已經30幾年了,來的時候就有這個煤氣了,所以一直放在這里。”
報紙下還有個煤氣灶
但對此周圍居民卻表示,這個隱患猶如一座“火山”,萬一哪天爆發怎么辦?
有居民對此表示相當不滿,“我們整幢居民都有這個概念,一旦發生火災,上面下面的所有的居民,全都要遭殃。我們現在就像坐在火山上一樣的,哪一天爆發不知道。”
周圍居民介紹,老人平時待人還算客氣,但一說起要移走這些樓道堆物,老人卻顯得十分固執。
記者問,是否可以找人清理。老人表示,“因為我的房間都很多,撒了好多錢,不行的,不好叫人。我那到處都是錢。”
老人拒絕清理房間
居民認為,她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別人產生的影響,“每次我們跟她溝通的時候,她一直強調說,'能走的呀,側著能走進去的呀',她一直在說,'一旦產生安全隱患,沒關系啊,我能承擔責任',但是很多公共安全隱患不是她個人能夠承擔得了的。”
記者從屬地居委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這位在樓道堆物的老人退休前是位老師,并不存在經濟困難,也沒有精神類疾病。街道、居委和各管理部門已多次上門進行溝通,但每次都收效甚微。
類似獨居老人不是個例
有人寧愿睡大堂
類似的情況,在臨平路瑞虹新城二期1號樓也有。獨居的七旬劉阿婆放著120多平米的大房子不住,偏偏要住到1號樓的大堂里。不僅如此,她還喜歡揀拾廢品賣錢,于是她收藏的這些所謂的寶貝,也都堆放在了大堂內。
老人睡在大堂里
鄰居表示,起初對她很包容了。“一開始她睡在水池邊,天特別冷,我們害怕她會生病。正常來說這里不能堆易燃物品的,萬一發生火災,鄰居從樓上逃下來,要經過這個地方的。”
老人鄰居接受采訪
老人還曾睡在小區的水池邊,甚至曾三次掉落。
老人曾三次從水池邊掉落
鄰居湯女士說,屬地也通過三所聯動,找來了劉阿婆的兒子開了協調會,兒子將其接回家幾天,但沒過多久,劉阿婆又回來了。
記者問其為何有家不回,阿婆說住在這里,心里才會舒服些。“我年紀大了,覺得有點郁悶。兒子我不需要他關心,因為他有他的工作,我就覺得(在外面睡)看到人了,有人氣了, 就稍微心寬一點。”
屬地居委干部表示,劉阿婆曾經為小區做過很多事,自從開始堆物之后,就給環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去年夏天,居民反映強烈后,屬地進行了三所聯動,當天阿婆就清理了垃圾。但好景不長,沒多久又開始在草坪上堆放廢品,直到如今干脆睡在了大堂里。居委也不得不每天派人"打卡"看護,生怕她有安全問題。
如此老人的困境如何解?
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小區業主只是對建筑物內的專用的部分享有所有權,樓道屬于共有區域,沒有私人權利,只有共同管理和享有的權利。
上述案例中,老人把過道、大堂占用,問題該如何解?
對于華馨小區的樓道堆物問題(即第一位老人),記者從屬地居委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街道、居委已多次上門進行溝通,但每次收效甚微,考慮到朱阿婆的年紀和身體狀態,相關部門暫時也沒有采取強制措施。
老人雜物堆滿房間和樓頂
朱穎華五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也積極聯系過她的兩個兄弟,弟弟是在外地生活的,哥哥身體不好,在家休養,和阿姨原先就已經不來往。她自己也不愿意看著,不讓我們插手來整理。
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接受采訪
屬地城管部門表示,這些年,他們曾上門清理過多次,每次老人的態度都很好,表示愿意自行整改,但是實際卻屢教不改。這給他們的工作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街道方面也表示,后續將加強清理頻次,同時聯系居委給予老人多一些關心,引導她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
而對于第二位居住在瑞虹新城劉阿婆的堆物問題,屬地居委工作人員除了每天派人定點定時看護外,還特意請來了心理醫生與其溝通,初步判斷老人可能存在老年器質性病變,建議及早就醫。但是目前兒子始終沒有陪同老人去就診,無形中也將難題拋給了社區,目前居委會還在溝通。
最后小坊想說,隨著城市老齡化,類似的老人已經不是個例,這樣的情況迫切需要引起重視。光一次次清理物品,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還需要結開各自的心結。
網友發表評論截圖
也有不少網友提出了創新建議。
網友提建議
我們希望,這些困在雜物間里的老人家屬能夠陪同及時就醫,而社區也能夠溫柔以待,解開她們被時光纏繞的心結。
記者 | 計青牧 劉洋 須志洋 吳浩亮 陳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