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尹錫悅已經被罷免下臺,但即將提前舉行大選的韓國,局勢依然“暗流涌動”。在這種局面下,一直領跑韓國大選民調的李在明,突然選擇辭職,他的目的是什么?與此同時,中方對韓國拋出了橄欖枝,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在4月4日,尹錫悅就被罷免了韓國總統的職務,新一輪大選將在6月3日舉行。但在這最后7周,韓國局勢再次生變。已經下臺的尹錫悅不僅沒有離開總統官邸,還通過支持他的民間團體“國民辯護人團”,感謝支持者們“捍衛韓國的自由和主權”,并聲稱“只要年輕人不失去勇氣,我們依然有光明的未來”。這些表態,被韓國各界普遍認為是尹錫悅在公開動員支持者。考慮到在4月14日,尹錫悅涉嫌“內亂罪”的公審將進行,韓國局勢依然存在陷入混亂的風險。
被彈劾下臺的尹錫悅還能影響局勢,凸顯了韓國政壇、社會的“畸形化”。對這個情況,有分析指出,從韓國的國家發展情況看,他們真正崛起的時間是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雖然樸正熙政府給韓國發展打下了不錯的基礎,但如果不是后續全斗煥成功進行轉型升級,韓國很可能陷入困局。然而,崛起時間太短,使得韓國各界在內外事務、意識形態等方面的“代際矛盾”很大,不同派系的沖突和對立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絕無僅有的。尹錫悅這個擾亂了韓國憲政的人,依然有大量支持者,只因為他是韓國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而在韓國確定提前舉行大選后,進步派開始準備競選事宜,最熱門人選李在明將在4月9日前后辭去共同民主黨黨首職務,全部備戰總統選舉。但在另一邊,自認為無法挑戰李在明的保守派,又想在韓國憲法法院布局。韓國代總統韓德洙在任命馬龍柱、馬恩赫為憲法法院大法官后,又提名李萬奎和咸尚勛接替18日卸任的憲法法院文炯培和李美善。然而,韓德洙作為代總統,根本沒有提名大法官的權力,他這種明顯的違憲做法,就是想避免尹錫悅被送進監獄。同時,多名文在寅時期的前政府官員,因為涉嫌故意推遲“薩德”系統部署被起訴。顯然,即便尹錫悅已經下臺,執政黨也不放棄政治打壓的做法。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外交部就韓國局勢發聲,強調中韓是分不開的近鄰和合作伙伴,并強調愿與韓方一道升級雙邊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方這番表態,顯然是主動向韓國拋出了橄欖枝。尤其是現在韓國的政壇亂局還沒有徹底平息,美國又啟動了“對等關稅”政策,中方此時釋放友好信號,就是希望韓國能攜手共建中韓關系的良好未來。而且,尹錫悅這個“美國代理人”下臺,也讓中韓關系發展掃清了一大障礙。不過,能不能抓住中方拋出的橄欖枝,還要看韓國自己的決定。但沒有中國的幫助,嚴重依賴外貿的韓國,還能頂住國際局勢的風浪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