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徐州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次作為華東戰場的中心位置,不僅承擔著軍事要塞的任務,同時還是國軍重要的交通樞紐。黃百韜親率第七兵團12萬部隊駐守在新安鎮附近,準備迎接即將發生的戰斗。
新安鎮東臨黃海北上則是連云港,是南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七部隊在這里設下重兵把守,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鐵絲網壕溝遍地都是,重炮坑道更是歷歷在目。為防止我軍從連云港方向登陸,黃百韜將44軍布置在這里,自此徐州成為一座堅不可摧的軍事堡壘。
面對這么一座武裝到極致的堡壘,粟裕也難以下口。1948年10月,粟裕接到楊斯德的匯報,賈汪地區的國軍部隊存在不穩定性,如果從這里入手,可以將整個徐州由內而外化解。接到報告后,粟裕觀察到賈汪地區地處國軍防御最為薄弱的區域,而且該區域還處于黃百韜軍團的后方,一旦我方能成功拿下這里,必將切斷黃百韜的退路。
為了確保賈汪地區的軍隊能為我所用,粟裕調集華野的特工潛入該區域,用于聯系該區域內的士兵、將領。為了確保起義萬無一失,粟裕還將通訊、指揮接入這里,以便同起義部隊隨時保持聯系。
11月初,粟裕認為起義事宜已經全部準備就緒,情報部門以及地下黨都在監視這里的部隊,大戰一觸即發。11月6日,淮海戰役正式拉開帷幕,各部隊層層推進,坦克、步戰車在前,步兵跟隨在后協同作業,炮兵部隊在合適的位置提供火力支持。
兩天后,按照之前既定計劃,何基灃和張克俠的部隊突然發難,雖說這些部隊只有兩萬多人,但由于他們駐扎在關鍵的位置,突然的調轉槍頭讓國軍部隊措手不及,隨后他們迅速控制賈汪地區的交通樞紐和軍備設施,并將國軍和高層的通訊破壞。
眼見起義部隊已經順利響應,華野出動三個縱隊穿越敵人的防線直插敵后。在華野的有效策應下,國軍第七兵團的后勤補給和機動性受到嚴重影響。在華野的圍困下,第七兵團不得已只得撤入碾莊。在碾莊遭遇戰中,華野的部隊將國軍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嚴嚴實實,在火力的壓制下,國軍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在這種情況下,黃百韜的每一次抵抗都成了茍延殘喘,頑強抵抗的國軍不斷被解放軍的部隊蠶食,在彈盡糧絕之際,國軍面對四面楚歌的境況只能無奈等待最后時刻的來臨。
淮海戰役的勝利,對整個解放戰爭的走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同時這也標志著國軍在華東地區的軍備力量遭到致命打擊。雖說這場勝利給解放軍帶來了喘息機會,但巨大的傷亡也是讓解放軍有點自顧不暇。為此粟裕更是直言,在一對一單挑中,自己絕不是黃百韜的對手,雖然黃百韜最后以失敗收尾,但他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使得國軍的戰術布局一直堅持到最后一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