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老齡化的社會中,我們將怎樣老去?許多人心中都有一些不確定的疑問。在徐匯區楓林街道宛南六村,一種“物業+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悄然推行,為那里的老人們拂去籠罩心頭的陰霾。
宛南六村居住著1018位60周歲以上居民,老齡化率超過40%。老人們大多選擇居家養老,如何讓老人“空巢不空心”,晚年生活更加“無憂”?楓林街道服務辦、高建物業與宛六居委會聯合推出“物業+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將物業服務半徑延伸至養老領域,讓24小時在崗的物業團隊成為家門口的“養老貼心人”。
“關愛檔案”托起老年人的幸福
虞阿姨今年七十多歲,腿腳不是很靈便,家中廚房間一塊地磚破損后,她非常擔心自己會被絆倒,“萬一絆倒后骨折怎么辦?骨折了沒人發現,自己又爬不起來……”各種不好的想象讓虞阿姨非常焦慮,甚至晚上輾轉難眠。得知這一情況后,物業和居委會迅速行動起來。破損的瓷磚被逐一拆除,新瓷磚被細致地鋪好,兩個小時的施工,原本斑駁的瓷磚地面煥然一新。“他們一來,我懸著的心就放下了。這下好了,可以睡安穩覺了。”虞阿姨拉著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
“從去年8月起,宛南六村高建物業團隊就以‘三個一’(一張清單、一通電話、一次登門)為抓手,探索為宛南六村獨居、孤老提供上門服務。我們通過摸排為獨居老人和孤老建立結對‘關愛檔案’,每月都會致電老人,了解他們的需求,虞阿姨家地磚的問題就是在電訪中了解到的。”上海高建物業有限公司宛南六村物業經理顧超萍告訴記者,半年多來,居委會和物業在為老人服務的過程中,積累和歸納了一些高頻需求,為結對老人量身定制了專屬本小區的“菜單式”居家為老服務清單,以便更精準高效為老人服務。
宛南六村“物業+居家養老”宣傳冊
95歲獨居的劉阿姨對此深有體會,去年臺風過境后,劉阿姨望著滿院狼藉不知如何是好。“銀齡護衛隊”聞訊即動,為劉阿姨排憂解難。保潔員仔細清理著殘葉、樹枝和垃圾殘物;保安們則兩人一組,合力抬起那些被吹倒的生活物品;維修師傅檢查院子里設施是否有損壞,發現問題即刻解決……“看著他們冒雨搬運樹枝的背影,我從心里感激啊!”回憶當時場景,劉阿姨激動地說。
還有針對高齡老人推出的“二十分鐘快掃”服務,不僅幫他們解決了清潔難題,還提高了生活品質,讓他們的晚年生活保持體面與秩序。
72歲的王阿姨簽約快掃服務后,每周都可以享受物業人員帶來的“清潔魔法”。從擦拭桌椅、清掃地面,到清理窗臺、整理雜物,物業人員用麻利細致的20分鐘服務,讓老房子窗明幾凈、整潔有序。“以前自己擦個玻璃要歇三回,現在家里總像過年般亮堂。”王阿姨展示著干凈整潔的茶幾,語氣中透著自豪,“物業的關愛做到了點子上,實實在在幫了大忙。”
“服務清單”是他們觸手可及的溫暖
在宛南六村“高建物業宛南服務點”的圍墻上,有一份張貼在宣傳欄玻璃相框里的“物業+居家養老”服務清單,從家政服務、照料服務,到護理服務、維修服務,近60項服務直擊老年人居家養老的難點、痛點。代購藥品、管線查勘……專業的服務融入日常生活,化作長者觸手可及的溫暖。
服務清單
不僅如此,楓林街道服務辦還為轄區老人創新推出兩張特色服務清單,為老年群體織就全方位保障網絡。輔具租賃服務清單,實現輔具申領流程透明化,讓輪椅、助行器等設備成為老人生活的“隱形拐杖”;陪醫陪診服務清單提供各具特色的陪診助醫服務,為老人解決就醫難,協助他們走出就醫“無人陪護”的困境……
楓林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將聯合物業公司進一步探索推廣到楓林其他社區,讓更多老人享受到“物業管家+專業機構”雙重守護。
記者:王永娟
制圖:黃珈玥
編輯:寧平英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