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許多心靈雞湯,年少時深信不疑,想必大家也看過不少。如今,年過半百,才發現有些心靈雞湯是有毒的。
今天,盤點10句毒雞湯,看您中了幾條?
1、人挪活,樹挪死
“人挪活,樹挪死”,是當今社會頻頻跳槽者的信念支撐。他們在單位干得不順心時,就有懷才不遇之感,自認英雄無用武之地。于是奮而離職,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拂袖而去之際,還不忘來一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其實,“人挪活,樹挪死”這句話中,樹挪了不一定會死。
馬路邊的樹都是挪來的,大部分不都枝繁葉茂嗎?
然而,人挪了,不一定會活。
不禁想起了烏鴉定律,烏鴉的叫聲誰聽誰煩。烏鴉換一個地方,人們就會喜歡嗎?
可見,如果一個人不正視自己的不足,把所有的困難與不幸都歸咎于外界因素,那么,一定無法真正走出困境!
2、人生,就是一場拼搏
“人生,就是一場拼搏”,表達了積極的人生態度與拼搏精神,乍一聽挺有道理。
隨著年歲漸長,卻發現人生不僅是一場拼搏,更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體驗。
陳奕迅演唱的歌曲《人生馬拉松》告訴我們:人生有起有落,就像一場馬拉松。
人生馬拉松的意義,不在于誰第一個跑向終點,而在于奔跑的過程中,看到沿途的風景和各種生命體驗。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要負擔的責任,也有要奮力成就的目標。但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享受生活,品味人生。
如果一味地去拼搏而忽略身邊的美好,即便是收獲成功,又有何意義呢?更何況,蕓蕓眾生真正能夠成功的,又有幾人?
活在當下,正視平凡的自己。允許自己接受風雨的洗滌,更不能忘記去欣賞沿途的風景。人至暮年,即便不能成功,也不會心生遺憾。
3、善良是美德,要善待他人
《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婦孺皆知、深入人心。
善良是一種美德,我們從小被教育要“與人為善”“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然而,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無原則的善良,其實是一種愚蠢,既害人又害己。
如果把善良給了小人、壞人,就會使他們無所顧忌、為所欲為。
老話說:“斗米恩,生米仇。”
做人,善良是底線。保持善良的同時,千萬不要失去原則與底線。
過度的善良,可能會招致災禍,《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證。
善良是為善良的人雪中送炭,而不是幫助惡人承擔責任。
4、要感謝曾經傷害過你的人
有人說:“要感謝每一次相遇,要感謝曾經傷害過你的人。”
這么說,一個人被欺騙中傷、惡意傷害后,還要感恩戴德嗎?
客觀上,能磨練人意志的是善意的鞭策,而非惡意的傷害。善意的鞭策,能讓人收獲成長,而惡意的傷害,給人帶來的是無法愈合的身心之痛。
有句話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誰都沒有資格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上,要求一個曾經受過傷的人,去原諒甚至是去感謝傷害他的人。
曾經跌入低谷,又像鳳凰涅槃一樣重新站起來的人,最應該感謝的是陪伴和幫助自己度過暗時刻的人。
5、只要努力,一定會有結果
小時候,老師和父母經常會說:“只要努力,一定會有結果。”
事實上,有些人竭盡全力,卻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有些人的努力,就如“南轅北轍”,方向錯了,越是努力,離目標就會遠遠。
即便是方向正確,行事做事還得依賴于天時、地利、人和,絕不是僅靠個人的努力就能成功。
所以,不努力一定沒有結果。但如果目標不切實際,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
6、一個人美麗不在外表,而在內心
上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美麗的大公雞》,告訴我們:一個人美不美不在外表,而在內心。
如今,才知道外表美不但能增加自信心,而且能給人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古語有云:“衣冠震小人,言語壓君子,先敬羅衣后敬人。”本意是諷刺那些通過外表和穿著打扮以貌取人的人。
然而,一個人的外表,是行走的名片,是內在素質、個人審美、生活習慣的體現。可見,內外兼修,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的基本能力。
如楊瀾所說:“沒有人有義務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優秀的內在。”
7、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
“我過的橋,比走的路還多”這句話,往往是年長者對年輕人的告誡。
年長者“走過的橋”,確實會積累很多人生經驗。然而,只能說是經驗豐富,并不代表完全正確。
一個人判斷問題的能力、認知水平的高低,與年齡沒有必然的關系。
在工作、生活中,所謂“三十年工作經驗”,倒不如說是“一個經驗用了三十年”。如果年長者一味固守這種態度,不僅是對年輕人的不尊重,更有可能是團隊發展的絆腳石。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就如馬車夫趕著馬車上高速,不論經驗有多豐富,都趕不上新手開車上路。
經驗很重要,但學習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為重要。就如今天,當AI技術融合到各個方面后,擁有幾十年工作經驗的人一樣會被無情地淘汰。沒有被“經驗”束縛的一代人,能夠以互聯網思維去迎接、挑戰新生事物,反倒更有機會在這個信息爆發時代生存、發展。
8、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上世紀九十年代,毛阿敏演唱了《永遠是朋友》。其中“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這句歌詞,體現了朋友的重要性,有了朋友的幫助,人生之路可以更加順暢。
朋友多了,路真的好走嗎?
如孟子所云:“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只有以誠相見、心靈相通的人,才永遠是朋友。落難時,肯拉我們一把的人是生命的貴人,值得托付一生。
羅翔老師說:“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時間會沉淀很多東西,也會留下最真的人。”
僅僅一個人為了“路好走”而去結交,甚至是巴結所謂的“朋友”,那就會陷入無休止的“無效社交”中,被“朋友”所累。
9、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
不知什么時候,網上廣為流傳一句話:“你負責貌美如花 我負責賺錢養家”。聽起來美好又浪漫,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真相是,這句話非常片面,只適合偶像劇。美貌會隨著歲月逐漸貶值,面對現實生活,這句話顯得蒼白無力。
在現實婚姻中,如果男性負責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持,女性只保持姣好的容顏。
無疑,會給男性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對女性的職業生涯也是非常不利的。
這樣的婚姻,歲月靜好的表面下,是暗流涌動。
成熟的婚姻是一場雙向奔赴,是共同成長、彼此成就。
10、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這句話是說:自古至今,許多癡情的人都留不住深愛的人。那些通過欺騙的方式,往往能夠獲取芳心。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歡找捷徑。他們利用套路,肆意揮霍別人的真情。
俗話說:“天下沒有揭不穿的謊言。”唯有真情才能換來真心,任何一種高品質的關系,無論是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還是朋友關系,都需要離不開真誠。
真誠的人,像愈久愈醇的美酒,讓周圍的人感到溫暖,看到人性的光輝。
反之,把別人當傻子的人,是一種愚蠢至極的行為。最后,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道德經》有言:“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勸誡人們:為人要敦厚樸實,要至真至誠,而不是套路得人心。
《孟子》有云:“盡信書不如無書。”
意思是:讀書時,不要盲目地迷信書本,如果完全相信,沒有自己的理性分析,還不如沒有書。
同理,對于網上鋪天蓋地的心靈雞湯,要經過獨立思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