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不少網友熱議一則招聘信息:
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招聘招商引才/投資推廣總監,工作地點:駐北京,月薪稅前54705-77585元。
筆者也動心了,悄悄翻了好幾家招聘網站,想進一步了解真實性和相關要求。
盡管翻了大半天也沒找到第一手信息來自誰家,但對這條信息一直念念不忘。總之,心里癢癢的。
畢竟按照官方發布的:
2024年,香港普通打工人月收入中位數差不多是22000港幣;
?北京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多元?。
54705-77585元這個價,放在兩地,都很誘惑。
當然,這還不是網友們討論的全部,有意思的是,還有一種“錢以外”更高大上的觀點認為:
目光短淺的人,才只顧低頭數月薪;眼光更深遠的人,看到的則是對人才,甚至是一個城市的重新定位。
三個歷史新高耐人尋味
什么樣的新定位?還從招商引資說起。
最近幾年,招商引資算得上一個經濟熱詞,不少城市都在這方面下了功夫。香港也和其他城市一樣,如此用心,為的是能讓經濟更上一層樓。
當然,香港早就在這方面“使勁兒”了。比如,早在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提出,為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提供方向和政策支持,推動兩地在金融、科技、貿易等領域的合作;
2022年的《施政報告》還宣布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和“招商引才專組”。這一政策的目地,是更積極地招商引資和吸引人才。
為此,當年還提出了一個目標:要在2023-2025這兩年間,吸引至少1130家企業在港開設或擴展業務。
這一系列密集的動作背后,成果是連獲三個歷史新高。
第一個新高,是2024年,香港共協助539家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港開設或擴展業務。這個數據較2023年提升超過41%,創下歷史新高。
這也意味著,2022年《施政報告》里,關于2023-2025年的目標,在2024年就提前超額完成了。
第二個和第三個新高是:截至2024年底,香港共有超過145萬間本地公司,比2023年增加了2萬多間,創歷史新高;同時,在港注冊的非香港公司總數超過1.5萬間,與2023年比較,增加了2%?,同創歷史新高。
三個歷史新高,有“里”有“外”,耐人尋味——
?本地公司數量增多,意味著香港自身經濟環境持續優化;
非香港公司數量增多,意味著外界企業對香港市場的信心不斷增強。
這不僅打臉香港“走向封閉”的說法,還進一步證明了一直以來,香港都很開放包容。
總之,三個歷史新高,證明了香港,越來越友好。
并沒差強人意
最近幾年,甚至有一種聲音認為,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尤其是當前流行的大模型浪潮中,香港的表現多少有些差強人意。
差不差強人意,有多差強人意,咱們用一組最新數據來驗證:
數據一:2024年10月,香港公布的十多家重點企業的名單里,有超過一半都屬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
數據二: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香港在8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6,排名前三的分別為美國、中國內地和新加坡。這一成績在2023年,排名還是第32。
(注:1、報告根據各地人工智能的實施、創新和投資三個方面的122項指標進行評分;2、2023年選取的國家和地區為62個。)
不久前的3月17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關于是否會出現“香港六小龍”企業的提問時,香港方面的回答是:
“我們會出現的!”
怎么出現?香港早已給出了政策引導。比如,最近的引導就是熱議的,2024年宣布推行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
而在這之前,一些明星企業就早早就嗅到了機會。比如,以新能源汽車配件(電池、芯片)及智能駕駛領域為代表的哪吒汽車、杰平方半導體、地平線、黑芝麻等企業,就已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
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數據。
不僅如此,未來五年,哪吒汽車還計劃增加近600名研發人員崗位,投入數億至數十億元人民幣;杰平方半導體則預計總投資達69億港元,并計劃在港建立晶圓廠。
可見,至少對于科技創新,香港完全有理由有信心和底氣。
如何感受變化中的新紅利
政策有了,資源也有了。接下來,就是人才了。
這些年來,香港在人才培育方面的“花樣兒”頗有看點。一些“手段”甚至還從“娃娃抓起”。
比如在科技創新方面,
通過到校產品展示或實地參觀等方式,與中小學生互動交流,分享科技前沿探索和創業經驗,激發學生對創科的興趣。
2024年9月,香港文匯網刊登過一篇題為《國際高端人才聚港 料能釋放乘數效應》的特首專訪。
之所以把這篇文章拎出來說,是因為這一次在“人才”兩個字前面,還多了兩個詞——“高端”和“國際”。
兩個詞通俗易懂,卻透著微妙,這意味著,在“人才”的規劃方面,發生了重要變化。
有不完全統計顯示,在過去的幾年間,香港人口流失至少有18萬人,有人甚至說這是三十年來的首次下降。
這個“首次”帶來的結果是,多個行業出現大量人才空缺。
如今,再加上對人才方面新的需求,不得不讓香港在對待人才的規劃方面,做出新的“打算”。
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人才引進數量接近14萬宗?,其中有90%以上來自內地。與2023年相比,這一數字增長超過4000宗,刷新了過往記錄。
這是香港對人才的強勁吸引力,而其背后也意味著,政策也將不斷優化,能被“引進”,也將越來越“卷”。
招商引資、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這些詞聽起來好像離普通人很遠。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假若你細心解讀,或親臨其中,一定能感受到這波紅利。
城市,即文明。
有能力向上靠,有本事就要向更高能級的城市挪動。
肉身動不了,精神也要向上移。
香港,還是2035年之前中國最頂級的、最國際化的城市,沒有之一。
這個城市的資產(身份、教育、醫療、房產、保險、資管,都叫資產),依然是中國最核心的資產。
如有能力,你當然要擁有這個國家最核心的資產。
如果你關注香港,想擁有香港,不妨加入我們的社群,一起規劃,一起行動。
成竹香港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