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錢充不滿電,兩塊錢又充不夠時間,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真‘鬧心’!”近日,家住梁溪區新世紀公寓的居民向網事悉心辦欄目反映,小區的電動自行車充電費用“稀里糊涂”。
記者走訪發現,不同小區充電計費方式五花八門,有的按照時間收費,有的實行計量退費,而部分運營企業僅公示粗略標準,讓居民直呼“看不懂”。
探訪:
充電4小時起步的“尷尬”
在新世紀公寓的電動自行車充電區域
記者看到
墻上張貼著收費標準:
使用微信支付
臨時支付1元3小時,會員支付1元4小時
刷卡支付1元4小時
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
進入操作頁面, 充電選項為
4小時起步,32小時封頂
可選擇的充電時長皆為4小時的整倍數
“我的車一般6小時可以充滿,實際充電中,卻只能選擇4小時或者8小時”,居民李阿姨說,她一般選擇充4個小時,由于電量并不滿,即便只是周邊轉轉,車子也僅能開三天。
居民蔣老伯對比其他小區后表示:“人家1元能充5~7小時,我們這明顯貴了!”
現場還有居民反映,小區里的充電樁一直隨著物業調整而更換,原來最少可以只充兩個小時,費用五毛錢起步,比現在更合理。
更令居民困惑的是計費透明度的缺失。有居民反映,使用充電樁,8小時充電效果與4小時差異不大。
“至少該顯示用了多少度電、什么時候充滿吧?”多位居民表示,現有設備既無電量計量,也無充滿提醒,充電完全靠“猜”。
調查:一墻之隔收費標準差異大
記者走訪發現
不同小區的充電標準并不相同
一塊錢可以充4小時到7小時不等
此外
各小區都對收費標準進行了公示
但有的小區比較籠統
有的小區明細清晰
具體到了充電電量
和新世紀公寓僅一墻之隔的暢舜苑采用了“計時+計量”雙模式,操作頁面清晰顯示充電時長、最高功率及退費金額。
“我們小區是1元5小時,我只充了281分鐘,系統自動退了0.06元。”有居民展示的訂單明細讓李阿姨羨慕不已。
在惠山區長安街道一小區,收費標準公示中明確指出,“電動自行車充滿電后設備將自動斷電,剩余充電時長將按付費比例退回”,居民可通過相應App實時查看充電數據。
梁溪區山北街道閱山花園小區則已實行電價和服務費分開計算,現場張貼的“無錫市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公示牌”上顯示,電價為政府定價,收取0.55元/度,服務費為市場調節價,收取0.12元/小時。
為何不同小區
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標準差異顯著?
記者咨詢多家充電樁企業后發現
核心癥結在于
物業與充電運營企業之間
電價結算機制不同
多家充電樁企業表示,當前,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采用“物業代繳”模式,運營企業將充電電費統一交給物業,再由物業向供電部門繳納。
此過程中,物業向運營企業收取的電價成為“關鍵變量”——部分物業因運營成本或管理要求,會在標準電價基礎上進行加價。
一家充電樁企業售后人員透露:“收費標準取決于物業向第三方服務機構收取的電價,若物業不能按民用電標準和運營企業結算,我們只能通過提高居民端單價‘覆蓋’成本。”
回應:電價和服務費應分別計價
針對新世紀公寓居民反映的情況
記者從小區物業方面獲悉
當前的物業公司 于2022年8月進駐
沿用的是之前物業安裝的充電樁系統
收費標準也未曾調整
由于接到居民關于
設備維修、計價問題的反饋較多
物業近期已上報申請更換充電樁
并將調整計費方式
“我們計劃本月完成安裝,屆時也會向居民公示新的收費標準。”相關負責人表示,物業會考慮居民訴求,和第三方協商制定收費標準。
為破解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亂象
江蘇省于2024年出臺
《關于規范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行為的通知》
對充電服務收費行為劃出明確“紅線”
電動自行車戶外利用充電設施充電的
費用包括充電電費和充電服務費
兩個費用應分別標示、分別計價
充電設施運營單位要按照
明碼標價有關規定
在充電場所等醒目位置
分別標示充電電價、服務項目與收費標準
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服務費其定價屬市場調節范疇,經營單位可以自主定價,但經營者應根據成本情況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同時,必須嚴格遵守明碼標價規定。”無錫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不公示或公示不規范行為,市場監管部門經查實后將責令經營單位整改直至對其進行處罰。”
:
江南晚報民生熱線:88300000
“江南晚報”微信后臺留言
記者:陳鈺潔
校對:小阮
責 編:李旭
編審:俞純
來源 :江南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