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人們的探索似乎永無止境。從曾經令人咋舌的切胃減肥,到如今引發爭議的小腿神經阻斷術,醫美整形行業不斷涌現出令人驚嘆的“創新”。小腿神經阻斷術通過阻斷小腿腓腸肌神經,使小腿肌肉萎縮以實現瘦腿。
然而眾多醫生和醫學科普人士紛紛指出,此手術風險極大,神經切除不可逆,還可能帶來諸多潛在風險,專業整形醫院醫生也明確表示不推薦。但在醫美APP上,它卻被包裝成“漫畫腿必選”的微創、高持久性優質瘦腿方案。這一現象深刻反映出醫美整形營銷的強大影響力與誤導性,也讓我們不得不深入探究這一行業背后的故事。
提及醫美整形營銷,莆田系堪稱鼻祖。自2016年百度魏則西事件曝光,莆田系醫院便被貼上黑醫院的標簽。江湖傳聞,民營醫院80%的市場份額被莆田人掌控,醫美這個高利潤行業自然也未能例外。
上世紀末,莆田系在醫美領域嗅到商機。1999年,富華集團獨家引進用于豐胸的奧美定,這種成本不到2元的物質,一次手術收費卻高達3萬元左右。面對醫院的抵制,富華采用卑劣手段,向美容院推銷并培訓美容師,開啟了批量制造無證醫美醫生的惡劣先例。據不完全統計,超30萬名女性注射了奧美定,飽受后遺癥折磨,直至2006年該藥監局才將其叫停。
進入21世紀,莆田系通過與公立醫院合作,承包整形科室或開辦美容中心,迅速擴張。莆田系四大家族逐漸占據中國醫美品牌半壁江山,如林氏家族的華韓整形、陳氏家族的美萊和華美、陳國雄的藝星整形以及黃氏家族的美聯臣。
莆田系醫院的崛起,與他們獨特的營銷手段緊密相關。其創始人陳德良,從一個賣狗皮膏藥的贅婿,憑借治療疥瘡的偏方發家,成為莆田醫療教父,帶領眾多赤腳醫生四處闖蕩。早期,他們在車站附近旅館設點,靠電線桿貼廣告招攬生意,主要針對性病、男科、婦科等患者。隨著野心膨脹,詹國團將目光投向電視廣告,雖廣告質量差,但利用人們對電視公信力的信任,以及大眾對自身外貌、健康等方面的焦慮心理,成功吸引大量客戶,讓同行領悟到廣告投放的重要性。
在互聯網時代之前,電視廣告是醫美機構的主要營銷手段。像藝星、華美等莆田系醫美機構,自誕生起廣告投放就高達3000萬元起,以3年為周期打造知名度,投入產出比可達1:6。例如華美整形醫院在廣州地區,每年廣告投放達2000多萬,涵蓋報紙、網絡等媒體,實現全方位覆蓋。
互聯網時代來臨,百度競價排名成為醫美營銷新戰場。醫美機構為爭奪流量,不惜重金投入。2013年,莆田民營醫院在百度廣告投放達120億元。隨著競爭加劇,關鍵詞點擊價格飆升,莆田系雖抱怨被互聯網掏空利潤,但仍不敢停止投放。同時,醫美機構還從互聯網學到低價引流、后續收割的營銷模式,通過光子嫩膚水光針等入門項目吸引消費者,由銷售偽裝成顧問進行面診,利用消費者的容貌焦慮心理,誘導其接受更多醫美項目。
2016年魏則西事件后,莆田系遭遇信任危機,單純競價排名效果不再。此時,新氧等互聯網社區平臺成為醫美營銷新陣地。隨著醫美受眾年輕化,95后逐漸成為主力。他們對電視廣告和百度不信任,卻容易被小紅書等平臺上KOL分享的變美案例打動。新氧APP打著解決行業信息不對稱的旗號,實則成為制造信息不對稱的源頭,通過各種新奇概念,如A4腰、肋骨鼻、漫畫腿、精靈耳等,不斷刺激消費者的容貌焦慮,推動醫美消費。
醫美整形本身并非洪水猛獸,愛美是人的天性,在風險可控、自身能承擔的情況下,選擇醫美是個人自由,且部分醫美手段已較為成熟。但我們必須警惕過度營銷帶來的誤導。像小腿神經阻斷術這類高風險項目,絕不能因營銷誘惑而輕易嘗試。
醫美整形營銷之所以大行其道,根源在于社會對美貌的過度推崇,人們普遍認為美貌能帶來更便捷的成功,相對不好看仿佛成為一種阻礙。于是,在外界壓力下,人們陷入容貌焦慮。我們一方面嘲笑醫美整形是智商稅,另一方面卻肆意評價他人相貌,這種矛盾心態加劇了社會的容貌焦慮氛圍。
醫美整形營銷的本質,是營造一種沖突環境,讓消費者相信一切問題源于不夠美,蠱惑他們通過不斷整形追求幸福完美。對抗這種營銷,需要我們內心強大,同時更要從自身做起,停止輕易評價、貶損他人容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保持理性,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營銷牽著鼻子走。
文本來源@IC實驗室的視頻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