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成果,昨日,北京市工藝美術技師學院正式揭牌。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該校前身是創建于1980年的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是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定點研培單位,同時也是全國唯一一所專門從事工藝美術職業教育的技工院校。今后,北京市工藝美術技師學院將重點培養技師、高級技師等高端技能人才,滿足首都經濟發展對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
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招生已滿員
據介紹,北京市工藝美術技師學院開設有工藝美術、珠寶藝術、藝術設計、幼兒教育四大專業集群,并且具有中級工、高級工和預備技師培養層次。
以工藝美術專業集群中的雕漆專業為例,作為中國漆工藝的一個重要門類,北京傳統工藝美術的雕漆與景泰藍、象牙雕刻、玉雕齊名,被譽為京城工藝“四大名旦”。雕漆專業采取校企合作與大師工作室培養模式,在開設雕漆實訓、中國畫、泥塑、圖案設計等課程的同時,培養學生工藝美術產品設計能力。
據院方介紹,雕漆專業結合市場需求,可為社會培養高水平的雕漆設計、鑒賞、雕刻、拋光等方面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到工藝品研發設計公司工作,也可進入雕漆大師工作室繼續深造或獨立從事雕漆藝術創作。
此外,金漆鑲嵌專業為企業定向班,建立現代學徒的教學模式,由金漆鑲嵌高級技師進行專業實訓課教學指導,不僅向學生傳授金漆鑲嵌傳統手工絕技,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和傳統工藝美術職業道德。
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也是今年學院報名的熱門專業,今年已經滿員。據院方工作人員介紹,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是服務首都文化建設的新專業,為京津冀文保、文創行業培養中高級、技師等專業技術人才,以彌補我國文物修復高技術人才短缺的現狀。該專業采取校企合作與工作室的培養模式,引進行業內的技能大師、專家及書畫家開展技能教學。開設有書畫古法裝裱、書畫保護與修復、金銀器修復、數字化修復等實訓課程,以及中國美術史、文物修復概論等理論課程,在培養學生修復技藝的同時,還重點打造學生的文物文創開發能力。
107件作品彰顯新時代工匠精神
揭牌活動當天,學校展廳內還舉辦了“匠心筑夢·技啟未來”師生作品展。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107件參展作品涵蓋玉雕、漆藝、花絲鑲嵌、書法、繪畫等多個門類,這些作品既有傳統技藝的精湛傳承,又融入現代設計理念。
其中一個名為《冠上加冠》的作品,正面運用雞冠花層疊綻放之態呼應冠冕意象;背面以太湖石為骨、蘭花為韻,借景泰藍工藝營造水墨逸趣。作品創新性融合雕漆與景泰藍技藝,將傳統“步步高升”的平面寓意升華為“生活臻美”的立體敘事,既延續東方美學精髓,又彰顯新時代工匠精神。
該作品的創作者之一、雕漆專業三年級學生董潤介紹,她自幼喜歡美術,選專業時首選了雕漆專業。“我雕刻這個立體感的大公雞用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同時還和學習景泰藍專業的另兩位同學一起合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個一面是雕漆工藝、另一面是景泰藍的創新作品。”董潤說。
談到未來的職業發展,董潤表示她準備到學院曹妃甸實訓基地繼續深造,爭取早日拿到技師證書,同時她也將參加成人高考,繼續在學歷上完善自己。
創新京津冀協同發展人才培養途徑
據北京市工藝美術技師學院院長劉金芳介紹,學院創新京津冀協同發展人才培養途徑,在曹妃甸建設了15000平方米的實訓基地,建有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師生作品展廳,設有玉雕、雕漆、景泰藍、花絲鑲嵌、珠寶首飾等大師工作室和實訓室。現在已有近30名大師、高級技師入住曹妃甸基地。他們引進包括“國禮”在內的實際項目,在大師的帶領下,學生們深度參與項目制作,提高了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劉金芳介紹,近年來,學院通過全力推進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了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選手、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等一大批技藝水平高、設計創意新、文化儲備足、思想品德好的高水平教師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首都文化建設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貢獻力量。今后,學院將培養更多優秀的工藝美術人才,推動北京工藝美術產業發展。
文/本報記者李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