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1979年的那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解放軍部隊在開戰初期承受了巨大的傷亡。關于我軍初期傷亡慘重的原因,如久疏戰陣、指揮混亂、氣候地形復雜、越軍戰斗意志頑強等諸多原因都早已為世人所知曉。可這些往往是宏觀上的研究結果,若問及真實的情況,又有誰能比那場戰爭的親歷者更清楚呢?
前副總參謀長何其宗曾在面對記者采訪時,講述過一段鮮為人知的戰斗往事。那時,他還只是一個小小的11軍93團參謀長……
一、部隊開拔
據何其宗自述,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之前,他接到上級命令,調任11軍93團任副團長兼參謀長,主抓訓練和作戰。
軍黨委之所以這樣任命是針對當時部隊里的客觀情況,由于特殊時期那時剛結束,部隊機關里,領導干部職權重疊繁冗、往往人浮于事,一個團僅副團長就有五六個,副參謀長七八個。誰都負責,誰也不作主,造成了部隊指揮上的嚴重混亂和互相推諉責任的不良情緒。
上級的特殊任命給了何其宗在軍事上的職權,也正因如此,身為當時的作戰干部,何其宗能看到一些真實的,在用文字寫就的戰報中看不到的歷史細節。
何其宗曾參加過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有過實戰經驗,對訓練部隊很有一套法子。考慮到當時剛從乙種師擴編為甲種師,部隊剛擴編,干部新,又沒打過仗,他就決定先抓干部,把所有的排級以上干部集中起來親自訓練。
據何其宗回憶,當時部隊里的情況不大好,派性還挺嚴重,許多干部都是抱著打完這仗、趕緊復員轉業走人的思想,紀律也比較渙散。不過大敵當前,身為紅旗下成長起來的戰士,大多數人的覺悟還是有的,真要打仗了,戰士們的士氣還是很高的,整個93團上下一致樹立了敢打必勝的信心。
彼時,由于前線形勢所迫,留給何其宗訓練的時間并不多。2月12日,部隊很快開拔了。93團隸屬于11軍,而當時11軍歸屬于云南軍區,負責西線反擊作戰。
接到開拔命令后,在向前線開進途中,有的部隊發生了嚴重的翻車傷人事故。何其宗當時就把打仗的第一個目標定為“不翻一車,不傷一人”。全團2000多人,由于各項工作周到細致并落實到每一個人,所以五天行軍,未傷一人未翻一車,完整地進入出擊地域待命。
二、封土激戰
在云南金平縣當面的是越南封土縣,守敵是越南人民軍萊州省的741團、316師的98團,以及部分地方武裝。為了拿下封土,從越軍的西部防線撕開一道口子,11軍制定了詳盡的作戰計劃。
依照11軍擬定的作戰計劃,31師被定為主攻師,從中路突破。先消滅麻栗坡、巴南棍、船頭地區的敵人,接著拿下巴沙山口,牽制住越軍316A師往東支援,給快速占領封土縣城創造好條件,最后和33師一起拿下封土。
33師在右翼突破,先把劉發煙、布多、楠沙一線的越軍消滅,然后派一個團向巴索、封土進攻,和31師一起攻打封土。31師和33師的戰斗分界線是巴南棍南威那河段,這個接合部由31師負責防御。而何其宗任副團長的93團,正是隸屬于31師!
2月16日晚上9點,各個部隊趁著夜色,悄悄地靠近敵人,還跨過了藤條河。到了5點35分的時候,邊防14團4連不小心踩到地雷了,敵人就用步槍、機槍開始射擊。
何其宗認為敵人可能還沒發現我軍的計劃,就命令各個部隊藏好,加快速度靠近敵人,按照原先定好的時間發動進攻。6點之前,各個突擊部隊都各自抵達了沖擊出發的地方。
約莫6點50分時,91團朝著929、872高地,邊防14團朝著那發橋,93團2營朝著1002高地進行偷襲,都成功了。接下來,91團2營向船頭進發,剩下兩個團作為主力部隊向大坪方向穿插前進。
守衛封土的越軍以營為作戰單位準備防御,又以連或者排作為支撐點,設置了環形防御工事,他們控制了交通要道,通常有2-3道塹壕,還有用交通壕連起來的掩蔽部。守敵靠著堅固的工事,弄出了遠近都能攻擊的立體火力網。
巴沙山口離封土縣城大概10公里,此處是通往封土的關鍵要地,巴沙山口西邊的地方,山呈南北走向,溝谷縱橫。在楠那河和楠荄河交匯的地方,有個632高地,它能直接把控接近巴沙山口的通道。故而,要攻占封土,拿下巴沙山口西北地區是關鍵所在。
據何其宗回憶,師里賦予步兵93團(內欠1營)的任務是,殲滅1108高地之敵。1108高地位于越南巴(楠棍)封(土)公路北側,金基塘西南約2000米處,附近有多處高地與其相連,高約500米。
此地駐有越南萊州省741團64營一部。分駐967、1002、897各個高地,其中營部在1108高地。敵軍共有土木質步兵隱蔽部60個,另有重機槍陣地13個、12.7毫米高射機槍陣地5個,60迫擊炮陣地2個,82迫擊炮陣地1個,各個陣地之間都有塹壕、交通壕相連,并有鐵絲網、防步兵地雷場,敵人的主要防御方向為麻栗坡至931高地西側無名高地之間。
93團的左翼是91團,右翼則是邊防團,接到任務后,何其宗身為副團長帶領營連排干部反復進行地圖和沙盤推演,并多次帶隊到攻擊前沿偵察地形,發揚軍事民主,群策群力,制定了一個以奇襲與強攻相結合的方案。
93團的作戰方案是集中主要兵力火器,從967、1002高地對敵實施突破,得手后沿1002高地山脊向1108高地側翼實施迂回包圍。另以一部兵力從正面以佯攻牽制敵人,另一部兵力從897高地西南河谷,穿插到914高地和1002高地之間,向914高地攻擊,對敵形成四面包圍,全殲該地區之敵。
具體部署為:2營在967高地東北700米山背至1002高地以北800米一線,占領沖擊出發陣地,突破1002高地后,向1108、914高地攻擊前進,并以一個排的兵力向麻栗坡東北側實施佯攻。3營(欠7、8連)在931高地北側800米占領出發陣地,沿931高地向1108高地側翼實施攻擊。
8連(欠1個排)擔任穿插,由931高地西南1500米河谷穿插到914高地與高地之間地區,首先切斷1108高地地區與662高地地區之敵聯系,爾后攻擊914高地,從側后配合團主力圍殲1108高地之敵。7連為團預備隊,隨2營跟進,隨時準備在1108高地加入戰斗.
三、傷亡細節
盡管作戰方案十分詳細完備,可多年沒有打過仗,部隊遇上熟悉地形、慣于山地作戰的頑強對手,終究還是出了一些問題,其中最令人揪心的莫過于指戰員處置不當的可怕情況。
據何其宗回憶,在2月17日戰斗正緊張時,93團二營忽然來電說沒有預備隊了。部隊處于停止進攻狀態,31師師長喬來明給何其宗下令,要他親自上陣,靠前指揮。
何其宗帶上通訊參謀和警衛班到了2營營部后,發現2營其實并不是沒有人,而是需要有人把死者遺體和重傷者抬回去,大家全都去抬擔架去了。
因為中央軍委有嚴令,絕對不允許把烈士的遺體丟在別國的土地上,而抬一個就要4個人,重傷的也要往回送,傷了幾十個人,為了抬擔架運送傷員,竟沒人往前沖鋒打仗了,原定為預備隊的7連更是全員都去抬擔架,而沒有填補前線的空缺,因此一線的火力密度始終上不去,戰斗打得異常艱難。
何其宗當即明白了這是指揮員沒有作戰經驗,人員需要立即調整。馬上命令二營長肖先虎,重新調配人員打破建制進行調整。在最前面有三個連長,幾個連長在一起又都誰也說了不算。而陣地離敵人前沿只有幾百米,老這樣指揮混亂,恐怕會壞大事。
何其宗認識到,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指定一個強有力的人全權負責,他命令6連長陸天銀統一指揮部隊,將殘缺的三個連整編為一個混成突擊隊,重新向越軍發起攻擊,經過這樣一調整,突擊部隊有了,預備隊也有了。據統計,經過調整后,解放軍的火力密度提升了2.3倍,最終收到了很好的戰斗效果。
3月3日,在攻打封土縣城時,敵人在公路上埋設了大量地雷,為躲過雷區,部隊只能沿山腳叢林前進,但轉了幾個鐘頭又回到了原出發點。
前線的混亂情況報到93團團部里,團長命參謀長何其宗到二營去觀察實地情況,他帶上偵察班很快就趕到二營。何其宗先讓部隊停止前進,接著帶指揮員到最高處,找準站立點,然后對照地圖很快就走出叢林,從而順利地拿下了封土縣城。封土之戰,至此告一段落。
戰爭是殘酷的,也是非常艱苦的。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初期,我軍甚至出現了預備隊全去搶運擔架的指揮混亂,著實遭遇了不小的傷亡,那些犧牲戰士的鮮血,永遠地灑在了異國他鄉,這實在令人遺憾。也許鋒利的劍都需要以血食獻祭才能開刃,捱過初期的混亂后,解放軍很快爆發出了驚人的戰斗力量,僅用二十八天便徹底摧毀越南北部的越軍主力,兵臨河內城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