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縣,海南省直轄縣,位于海南島的中部偏東北,介于東經110°7′-110°31′,北緯19°13′-19°44′之間,總面積1196.6平方千米。
定安縣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截至2018年,定安縣轄10個鎮,縣政府駐定城鎮。截至2023年末,定安縣常住28.8萬人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6月,建制定安縣;1988年,海南建省,隸屬于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東環高速公路從定城鎮東部穿過,海榆東線、中線公路貫通全境。 定安縣是瓊劇的發源地,有中國民間文化(瓊劇)藝術之鄉稱號。有南麗湖名勝風景區、文筆峰道家文化旅游區、海南熱帶飛禽世界、定陽古城(定城)、見龍塔、太史坊、八角殿、張岳崧故居、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等自然人文景點。
2023年,定安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35.09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19億元,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1.91億元,同比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64.99億元,同比增長10.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5.7:16.2:48.1。按年平均人口數據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6931元。
海南省定安縣景點
南麗湖位于定安縣城南30公里。南麗湖開發經省政府批準,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46平方公里。其中湖區面積26平方公里;水面面積12.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常年水溫22-23℃,是瓊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這里年平均氣溫22.5-23.7℃,氣候宜人。
海南熱帶飛禽世界
海南熱帶飛禽世界地處海南省定安縣塔嶺開發區,是國內最大的鳥文化主題公園。在這由近千種不同植物美化而成的466畝生態空間里,展示著300余種30000余只各式熱帶飛禽,涵蓋了海南鳥類的絕大多數。
見龍塔
見龍塔又名仙溝塔,位于海南省定安縣城東南約7公里的龍滾坡上,由磚石砌成,共7層,高25米。見龍塔,塔磚有《千字文》的單字印記,底層正面額上刻有見龍塔三字。1956年人民政府撥款修整見龍塔,1986年,定安縣人民政府定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著手搶救和保護。1996年,定安縣文化館集資對見龍塔進行修繕,使其保持昔日風姿。
定安故城遺址
定安故城遺址,位于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老城區,城池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定安故城遺址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約1700米。古城東西南北城門均建有城樓,城外挖有壕塹。城墻皆以玄武巖大青條石疊砌,周圍593丈,高1丈4尺,垛堞1192個。定安故城遺址是海南古代城市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于研究海南古代城池建立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是定安地區鄉土生活和地域文化的直接見證。2019年10月7日,定安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6月析瓊山縣南境置定安縣,以示安定本地區,以此得名。
建制沿革
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縣境歸屬曋都縣,隸屬珠崖郡,治所駐地在今瓊山東潭(今鐵橋附近);初元三年(前46年),縣境歸屬朱盧縣,隸屬合浦郡。
東漢建武十九年(43年),縣境歸屬珠崖縣,隸屬合浦郡。
三國時期吳國赤烏五年(242年),縣境歸屬朱官縣,隸屬珠崖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縣境歸屬朱官縣,隸屬合浦郡。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縣境歸屬朱官縣,隸屬交州。
南朝梁大同年間(535—541年),縣境歸屬崖州,隸屬廣州都督,治所駐地在今儋州北;同時,冼夫人實行安撫,千余峒黎人歸附,黎漢雜居。
隋大業六年(610年),縣境歸屬顏盧縣,隸屬珠崖郡,治所駐地在瓊山市區(今海口境內)。
唐武德五年(622年),縣境歸屬顏城縣,隸屬崖州;貞觀元年(627年),縣境歸屬舍城縣,隸屬崖州;貞觀五年(631年),析舍城置瓊山縣,定安縣地屬瓊山縣,以瓊山、富云、博遼、臨機、萬安5縣置瓊州,州治在今海口市舊州鎮;貞觀十三年(639年),瓊山分為顏羅、曾口、容瓊3縣,定安屬于顏羅縣;咸通五年(864年),縣境歸屬忠州,隸屬安南都護府,所駐地在顏羅縣南境黎峒,存在7年,下不設縣;咸通十二年(871年),縣境歸屬瓊山縣,隸屬瓊州。
唐亡后,五代時屬于后漢,建置不變。
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縣境歸屬鎮州,隸屬瓊管安撫司,治所駐地在黎母山東部的虞嶺;此時,南部屬鎮州的鎮寧縣,北部仍屬瓊山縣;政和元年(1111年),縣境歸屬瓊山縣,隸屬瓊管安撫司。
南宋時期,建置不變。
定安縣建置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天歷二年(1329年),升定安縣為南建州,直屬于海北(今廣西北海市)元帥府。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 ,改南建州為定安縣;洪武三年(1370年),縣治于次年遷到定陽(今定城)。
清代不變。
民國時期,定安縣民國政府設在定城,隸屬瓊崖綏靖委員會公署、瓊崖行政委員會、廣東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海南特別行政區長官公署等。
1950年,定安縣人民政府隸屬于海南軍政委員會,縣政府設在定城舊縣衙。
1951年,隸屬于海南行政公署。
1958年12月,與屯昌縣合并為定昌縣,縣政府駐地為屯城。
1961年5月,恢復定安縣,人民政府駐地在定城。
1985年,隸屬于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
1988年,海南建省,隸屬于海南省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截至2024年2月,定安縣下轄10個鎮、3個居、123個行政村(社區)、843個自然村、3個農場。縣人民政府駐定城鎮。
社區(居)
其他
定城鎮
東北門社區、西門社區、中南街社區、江南社區、沿江社區、大眾社區、南珠社區、后山社區、山椒社區、莫村社區、見龍社區、美釵坡社區、仙溝社區
春內村、田洋村、深田村、下寨村、高良村、迎科村、仙屯村、美南村、龍嶺村、水沖坡村、桐卷村、平和村、潔秀村、巡崖村、潭黎村、龍州村、西岸村、美太村、茅坡仔村、秀龍坑村、羅溫村
新竹鎮
祿地村、新竹村、大株村、祖坡村、卜效村、白墩村、卜優村
龍湖鎮
龍湖居
陳村、正統村、桐樹村、坡村、居丁村、安仁村、石井村、佳龍村、東埇村、永豐村、里變村
黃竹鎮
南海居
河頭村、南保村、大統村、蓮堆村、周公村、大坡村、大坡村、黃竹村、白塘村
雷鳴鎮
昌源村、同仁村、北斗村、后埇村、后埇村、雷鳴村、石錦村、龍梅村、南九村、南安村、山地村、石盤坡村
南麗湖風景區
龍門鎮
英湖村、龍門村、先鋒村、紅豐村、里沙塘村、石坡村、龍拔塘村、久溫塘村、大效村、雙塘村、大山村、紅花嶺村
定安縣紅衛農場
龍河鎮
龍塘社區
嶺寨村、南勛村、西坡村、茶根村、舊村、平塘村、石塘村、鴨塘村、安良村、龍介村、菉林村、天池村、水竹村
石八農場
嶺口鎮
嶺腰村、封浩村、群山村、嶺口村、佳巷村、田堆村、魯古井村、大塘村、儒沐塘村
翰林鎮
中瑞居
翰林村、沐塘村、良星村、火星村、章塘村、深水村
定安縣東方紅農場
富文鎮
金雞嶺居
石門村、新聯村、九所村、潭陸村、大里村、南埠村、田頭村、大坡村、高塘村、白鶴村
參考資料: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定安縣位于東經110°7′-110°31′,北緯19°13′-19°44′之間,地處海南省東北部內陸,南渡江中游南畔,東與文昌市接壤,東南和南同瓊海市相連,西南和西與屯昌縣毗鄰,西北與澄邁縣交界,北和東北與海口市接壤。轄區東西寬45.5公里,南北長68公里,總面積1196.46平方公里。
地層
定安縣地層主要有寒武系陀烈群、白堊系上統報萬群、第四系下更新統湛江組和三迭系新昌群地層。
巖石
定安縣地質主要由砂頁巖、玄武巖、火山灰巖、花崗巖等巖石構成。
砂頁巖是由各種碎硝物質和膠結物組成,形成于新生晚代第三紀的上新世,距今220萬年,是全縣的主要成土母質,主要分布在雷鳴、富文、坡寨、新竹、居丁的全部和龍州、定城、仙溝、永豐的大部分。玄武巖是新生晚代第三紀至第四紀的第一期形成的橄欖玄武巖,形成于300—400萬年前,多由橄欖石和輝石組成,主要分布在金雞嶺一帶,包括龍門大部分,黃竹部分和金雞嶺農場。幼齡玄武巖是火山灰巖,生成晚于第一期玄武巖,主要分布在嶺口、翰林、龍塘的大部分和龍門的局部地區。花崗巖屬于中生代第四期侵入巖,形成介于早晚白堊紀之間,距今已有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因常被砂頁巖堆積物覆蓋,故被誤為砂頁巖,主要分布在定安縣南部的龍塘、龍門、翰林、坡寨和邊緣狹長地帶。
構造
定安縣地處海南島北部大地構造位置,屬華夏斷塊區華南斷坳中雷瓊凹陷部分。并位于太平洋地槽褶皺區,東南沿海褶皺系,海西冒地槽皺帶。
境內褶皺構造:印支構造階段褶皺僅見于翰林地區;燕山構造階段褶皺作用表現較弱;喜山構造階段褶皺多被第四系復蓋。境內斷裂構造比較發育,按斷裂的空間展布和方位,主要歸納為北東向、北西向、南北向、東西向四組。
地形地貌
定安縣地貌呈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則形狀。地勢由南向北緩度傾斜,形成南高北低的姿勢,從海拔最高點512.70米遞降至最低點15.20米。全縣境內地貌變化,具有類型多樣、成因不一的地貌特征。既有砂頁巖、玄武巖、火山灰巖、花崗巖等所構成的臺地、殘丘地貌,也有淺海沉積物和河流沖積物形成的平坦階地地貌。南部、西部、東南部丘陵起伏,有南部邊界的南牛嶺,西部的加峰嶺、西坡嶺,東部的烏蓋嶺,構成高丘(海拔250—500米)和低丘(海拔100—250米)地貌區。北部多為平坦階地(海拔50米以下),中部靠北地區有金雞嶺聳立其間,構成殘丘和臺地交錯的地貌。
定安縣地貌類別歸納可分成高丘陵、低丘陵、臺地、階地、水域等,總面積為176.6464萬畝。高丘陵地海拔高度在250—500米之間,面積5.3313萬畝,占全縣面積3.02%;主要分布在中瑞、龍塘、翰林、東方紅農場等南部地區。低丘陵地海拔高度在100—250米之間,面積53.1978萬畝,占全縣面積30.12%,主要分布在永豐、黃竹、龍門、坡寨、新竹、嶺口、翰林、龍塘等地區。臺地海拔高度在50—100米之間,面積75.0653萬畝,占全縣面積42.49%,主要分布在居丁、雷鳴、富文、仙溝、定城等地區。階地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下,面積37.2431萬畝,占全縣面積21.08%,主要分布在南渡江沿岸,龍州鄉、定城鎮、仙溝鎮等地區。水域面積5.8087萬畝,占全縣面積3.29%,分布在全縣各鄉鎮。
定安縣縣境內和邊界上的大小山嶺共有92座,其中邊界上有22座。境內的山脈主要分布在南部,其次在西部和東部。
氣候
定安縣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4℃,年平均日照1880小時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953毫米。在季節氣候上,冬春雨水少,夏秋多風雨,干濕季分明,且雨熱同季。
氣溫
定安縣的年平均氣溫北部24℃,南部23.60℃,溫差0.40℃;最熱月平均氣溫北部28.50℃,南部27.10℃,溫差1.4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北部17.80℃,南部18.30℃,溫差0.50℃;極端最高氣溫39.90℃,1977年5月18日在定城鎮出現;極端最低氣溫2.20℃,1974年1月2日出現在南部的中瑞農場。
由于地形與植被的不同,氣溫南北有別,冬春季節一般南高北低,溫差0.50℃;夏秋季節一般北高南低,溫差1—2℃。
日照
定安縣處于低緯度地區,全年太陽投射的角度較大,輻射強,光熱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80小時以上,其中7月份日照時數多達223小時;2月份日照時數最少只有94小時。日照時數最多的年份是1963年2269.40小時,最少年份是1970年1664.20小時。歷年月平均日照時數為157小時,日平均日照時數為5.20小時。
在季節分布上,夏季日照時數最多,占全年日照時數的34%,春季占20%,秋季占28%,冬季占18%。冬季寡照,常伴有低溫陰雨天氣,對早稻育秧和越冬作物不利;夏至日可照時數最長,冬至日可照時數最短。
降水
定安縣多年平均降雨量1953毫米,地區分布不均勻,南部偏多,北部偏少。縣內地勢南高北低,3條主要河流均自南向北流。南部高丘區雨量最多,中瑞站多年觀測平均雨量2457.50毫米,最大年雨量3219.60毫米;中部低丘臺地,雨量漸少,南扶站多年觀測平均雨量2042.20毫米,最大年雨量2764.70毫米;北部為階地平原區,雨量更少,定安站多年觀測平均雨量1831.30毫米,最大年雨量2379毫米。南、北部多年平均雨量相差626.20毫米。定城年平均降水量為1953毫米,最多的是1994年2739毫米,最少的是1977年1436.8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163天,最多的是1972年191天,最少的是1977年129天。
蒸發
定安縣年平均蒸發量為1763毫米,年際變化在1500—2932毫米之間;年中5—7月蒸發最大,最大月蒸發量257毫米;蒸發量最少是12月至次年2月,最少月蒸發量4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與蒸發量之差為190毫米,降水大于蒸發,但在季節上略有區別,夏秋季降水大于蒸發,而冬春季則蒸發大于降水。
風向
定安縣的主導風向各月有異,4—8月盛行東南偏南風,出現頻率較大;9月至次年2月多吹東北風,出現頻率略大;3月主吹東南風。年中通常風速變化不大,月平均2—3米/秒,只有在夏天的雷雨時,偶爾出現大風。
水文
定安縣的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條,呈網狀分布,山塘36宗,擁有瓊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南麗湖。適宜發展淡水養殖。
土壤
定安縣的土壤由東北至西南依次分為淺海沉積物發育而成的黃赤土(硅質磚紅壤)、砂頁巖發育而成的黃紅赤土(黃色磚紅壤)、玄武巖發育而成的赤土(鐵質磚紅壤)、火山巖發育而成的幼齡赤土(磚紅壤性土)和花崗巖發育而成的紅赤土(磚紅壤)。
植被
定安縣的植被大致可分為5個類型,即常綠季雨林、稀樹草原、稀樹灌叢、草山草坡和人工林。常綠季雨林主要分布于翰林、嶺口、龍塘鎮,以及中瑞農場的丘陵地區;稀樹草原和稀樹灌叢主要分布于新竹鎮、坡寨鄉、黃竹鎮、金雞嶺農場,以及龍門鎮以南部分丘陵臺地;草山草坡主要分布于北部臺地、階地;人工林以中部、南部和西部居多。
按照縣內自然條件和林業生產特點,可分為兩個植被小區:一是南部和中部次生植被區,范圍包括中瑞、南海、紅衛、東方紅農場和金雞嶺林場,還有龍塘、嶺口、翰林、龍門、永豐、坡寨等鄉鎮。二是北部和中部人工植被區,范圍包括定城、龍州、新竹、居丁、仙溝、雷鳴、富文等鄉鎮。
自然災害
定安縣在農業生產中常受“四風”(清明風、寒露風、臺風、干熱風)、“兩雨”(低溫陰雨、暴雨)的影響。早造生產常受清明風、干熱風、低溫陰雨制約;晚造生產受寒露風、熱帶風暴和暴雨襲擊。
南渡江夕陽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定安縣有各類水庫87宗。
地表水
定安縣水資源豐富,自然降水量年平均達1953毫米,境內河流除南渡江干流流經北部邊界外,流經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還有9條,其中6條屬南渡江一級或二級支流,3條屬萬泉河一級支流,境內總流域面積達1157.36平方千米。
全縣多年平均徑流深1008毫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2億立方米(其中龍州河過境蓄水3.59億立方米),平均年徑流系數0.52,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水量5000立方米,每畝耕地占有水量3053立方米。豐水年徑流量18.50億立方米,平水年徑流量11.40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6.4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分布廣,蘊藏量十分可觀,總量可達5.96億立方米,豐水年5.03億立方米,平水年3.79億立方米,枯水年3.66億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年平均15.92億立方米,豐水年23.53億立方米,平水年15.19億立方米。枯水年10.06億立方米。
地下水
定安縣地下水有松散巖類孔隙潛水、松散固結巖類孔隙承壓水、火山巖類裂隙孔洞水和基巖裂隙水等。地下水資源總量5.96億立方米,扣除淺層地下徑流補給量后,地下水實有量:豐水年(P=10%)5.03億立方米,平水年(P=50%)3.79億立方米,枯水年(P=90%)3.66億立方米,地下水開采量1.25億立方米,估計枯水年可利用量0.75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定安縣土壤劃分為4類(水稻土、磚紅壤、潮沙泥土、石質土),9亞類(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滲育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沼澤型水稻土、耕型磚紅壤、潮沙泥地、非耕型磚紅壤、潮沙泥土),41個土屬,113個土種。
截至1996年,定安縣耕地面積36.135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0.46%,其中水旱田面積20.7026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7.29%。旱地面積15.4332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2.71%。園地面積26.153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4.80%,其中橡膠園面積17.5166萬畝,占園地面積的66.98%;茶園面積2.3988萬畝,占園地面積的9.17%;果樹面積1.1314萬畝,占園地面積的4.33%;其他園地面積5.1066萬畝,占園地面積的19.52%。林地面積31.088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7.60%(未含橡膠面積)。牧草地面積44.824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5.37%。城鎮鄉村及工礦用地11.522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52%。交通用地1.6269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92%。水域面積5.808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29%。未利用土地19.486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1.03%。
植物資源
定安縣植物資源較為豐富,主要以喬木群落、次生林稀樹灌叢及林下灌木為主。據史料記載及考察,境內植物種類繁多,有1700多種,具有經濟利用價值的喬木341種,其中珍貴樹種有子京、坡壘、黃杞、烏墨、青梅、母生、綠南、香椿等;取果榨油的經濟林有油茶、油桐、海棠、石粟等;果樹有荔枝、龍眼、黃皮、菠蘿蜜、楊桃、石榴等;次生稀樹灌叢有桃金娘、崗松、次梅等及某些殘存天然闊葉林樹種,并常見藤竹伴生。常見的林下灌木有崗松、野牡丹等以及大量的蕨類植物。南藥有檳榔、巴戟、益智等;還有白藤、竹、生荔、涼荔等。20世紀90年代后,常綠季雨林因人為的濫伐和開墾,所剩不多,取而代之的主要是次生灌木叢和人造常綠林。
動物資源
定安縣曾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20世紀50年代棲息在林中的各種野生動物,哺乳類35種,常見的有黃獠、刺猬、野豬、坡鹿、穿山甲、果子貍、金錢貍、日貍、豹等;爬行類45種,常見的有金環蛇、銀環蛇、巨蟒、蟒(南蛇)、眼鏡蛇、青竹蛇、山龜、坡馬等;鳥類50種,常見的有鷓鴣、麻雀、山斑鳩、山鷹、白鶴、原雞、山雞、貓頭鷹、鷯哥、白面雞等。
截至1996年,棲息在定安縣境內的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海南山鷓鴣;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原雞、白面雞、貓頭鷹、穿山甲;省級保護野生動物黃猄、刺猬、野豬、山龜、果子貍、金錢貍、日貍、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青竹蛇、山龜、坡馬、鷯哥等。
礦產資源
經過地質勘探和礦產普查,定安縣已發現的礦產共18種,主要有硫鐵、赤鐵、磁鐵、鈦鐵、鉻鐵、鈾、鈳、鈷、金、銀、錫、水晶、云母、石墨、煤、石英、高嶺土以及礦泉水等,分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兩大類。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反饋,定安縣總人口為284690人,共有家庭戶91661戶,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9人。按性別分,男性人口為152404人,占53.53%,女性人口為132286人,占46.4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5.21;按年齡分,0-14歲人口為63033人,占22.14%,15-59歲人口為165737人,占58.22%,60歲及以上人口為55920人,占19.64%;按居住城鄉分,城鎮人口為115856人,占40.7%;鄉村人口為168834人,占59.3%。公安年末戶籍人口349365人,按地區分,城鎮人口95317人,鄉村人口254048人。
截至2023年末,定安縣常住人口28.8萬人,比2022年末增加0.0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1.56%,提高0.02個百分點。2023年度,全年出生人口2411人,出生率為7.31‰,符合法定生育率94.15%,法定外多孩率5.85%,出生男孩1325人,女孩1086人,出生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22.01:100。 民族構成方面,截至2022年末,定安縣有漢族339948人,少數民族8073人,占總人口比重2.32%。其中,有黎族3631人、苗族2905人、壯族1035人、回族16人、其他民族486人。
母瑞山
交通運輸
海南東環高速公路從定城鎮東部穿過,境內路段32千米,仙溝、居丁、黃竹設有分道口。海榆東線、中線公路貫通全境,縣級公路286條,“五縱五橫”公路網絡。
2023年,定安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1.45億元,同比增長7.1%。貨物運輸量214.71萬噸,同比增長8.3%;貨物周轉量10868.6萬噸公里,同比增長7.9%。旅客運輸量155.66萬人次,同比增長5.3%;旅客周轉量5783.31萬人公里,同比增長6.0%。郵政業務量3916.06萬元,同比增長10%。電信業務量7576萬元,同比增長2.7%。
歷史文化
文物古跡
經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定安全縣境內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點176件,通過國家審核登記在冊的170處,其中古遺址有12處,古墓葬有8處,古建筑有9處,石窟寺及石刻有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有53處,文物保護單位有3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8處。
風俗民情
飲食習俗
定安縣人民生活飲食,有一天4餐或一天3餐的習慣,一天4餐者多為鄉村農民。其中,午餐、晚餐為正餐,尤以晚餐最為豐盛。渴了,在農村大部分人喝飯湯,極少數人有時喝生水,城鎮居民一般都喝開水。
社交習俗
在定安縣,對人的稱呼漢區各地大致相同,尤其是書信稱呼各地一模一樣,只不過口頭稱呼稍有區別。例如,對祖父母稱為阿公、阿婆或阿嬤,對外祖父母都稱為阿公、阿婆;對父親稱為阿爸,對母親稱為阿媽或阿母;對父母親的哥哥都稱為大伯爹、二伯爹等,對父親的弟弟稱為二叔、三叔、四叔或二爹、三爹、四爹等。
除了親屬的各種稱呼外,一般社交來往稱呼是:年齡比自己明顯大的,稱阿哥、阿姐。對六旬左右的老人稱公或婆;五旬左右的稱伯爹或伯姩,四旬左右的稱爹或姩,對年輕的成年婦女稱姨、女示或姐,姑娘則稱仔。老人對和自己子侄輩同庚的年青人稱哥、姐。
服飾習俗
清代至民國年間,定安縣人民由于生活水平低,服飾并不崇尚華麗,上年紀的人多穿黑青色土布,農村漢族居民喜歡黑青色,通常穿著黑青布衣服。節日期間青年才穿著白布衣,姑娘穿著花衣,中年婦女穿著士林藍衣服。女裝上衣為右衽,衣邊袖口、領口多縫彩邊或繡花邊;褲一般為寬褲頭,褲腳也多縫彩邊或繡花邊,用燈心索結扎。男裝上衣稱唐裝,中間開衽,布條結紐,有領,衣上下各有口袋兩個;褲則加褲領(頭),褲筒肥寬,以麻繩或燈心索扎腰,有錢人家則用皮帶。一般綢緞絲等高級布料則是有錢人家才能穿著。黎苗族女性則穿著自織的麻布短筒裙、長筒裙,并臘染有各色花紋,有錢人家才有織錦。男性一般多穿短褲、漢裝或穿廠(前后兩塊自織麻布遮蓋下部)
風景名勝
定安風光(11張)
定安縣有南麗湖名勝風景區、文筆峰道家文化旅游區、海南熱帶飛禽世界、定陽古城(定城)、見龍塔、太史坊、八角殿、張岳崧故居、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等風景名勝,其中有許多古建筑和革命紀念物被列為省、縣級保護文物。
A級景區
名稱
等級
地址
海南文筆峰盤古文化旅游區
4A
龍湖鎮丁湖路
母瑞山紅色文化旅游區
翰林鎮中瑞農場
海南熱帶飛禽世界
2A
塔嶺開發區
定安縣衙博物館
定城鎮中南街、東門街和西門街交接的丁字路口北側
參考資料:
鄉村旅游點
名稱
等級
定安縣龍門鎮大山村鄉村旅游點(大山村)
四椰
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鄉村旅游點(高林村)
三椰
定安縣嶺口鎮皇坡村鄉村旅游點(皇坡村)
三椰
黃竹鎮白塘村鄉村旅游點(白塘村)
三椰
嶺口鎮百果村鄉村旅游點(田堆村)
三椰
新竹鎮次灘村鄉村旅游點(次灘村)
三椰
雷鳴鎮躬耕者基地鄉村旅游點(龍梅村)
三椰
定安縣龍湖鎮安仁村鄉村旅游點(安仁村)
二椰
定安縣龍湖鎮居丁村鄉村旅游點(居丁村)
二椰
龍門鎮龍撥塘村鄉村旅游點(龍撥塘村)
二椰
翰林鎮亞洲榕樹王鄉村旅游點(后嶺村)
二椰
定安縣龍河鎮天池村鄉村旅游點(天池村)
一椰
定安縣新竹鎮卜效村鄉村旅游點(卜效村)
一椰
參考資料
特色美食
定安縣的特產美食有定安臘肉、定安粽子、定安菜包飯、定安仙溝腌粉、定安炒粉、定安年糕、定安黑豬骨頭湯、白切定安鵝、白灼定安黑豬排骨、定安農家紅豆煲、定安鴨飯、東方小黃牛肉、翰林燜豬蹄、南麗湖啤酒雞、坡寨羊火鍋、清蒸南麗湖沙風魚等美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