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下場救市了!
今天一早,多個部門陸續宣布救市措施——
1,中央匯金公司發布公告,明確自己就是股市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有需要隨時出手。
從資金面消息來看,4月7日全市場股票 ETF 資金凈流入達 690 億元,這就是國家隊直接出手維穩的信號。
如果沒有國家隊出手的話,可以參看昨天港股恒生指數-13.22%的跌幅。
2,央行召開新聞記者會,直言堅定支持匯金的增持,可以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以維護市場穩定。
換句話說,有需要的時候,匯金你盡管去買,我央行負責給錢,要多少給多少。
這就是中國版的救市“無限子彈模式”。
3,金管局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核心就是一句話:放寬險資入市的限制,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
簡單計算一下,截至 2024 年底,國內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超過33萬億元。
5%,大約就是1.65萬億元,也就是說可以允許增加1.65萬億元的資金入市維穩。
三管齊下,市場流動性大大充裕,暫時是穩定下來了。
要知道,昨晚美國那邊還在作妖,特朗普威脅表示,要進一步對華加征50%的關稅。
局勢仍然處于不確定狀態,但市場已經淡定了很多,明顯就是政策發力的效果。
外媒也有小作文傳出,指高層目前正在密集開會,抓緊時間擬定一系列的相關政策,以對沖風險。
這些政策涉及兩部分:
一部分對內的,包括消費刺激、加大生育補貼、出口轉內銷的配套政策等。
另一部分是對外的,包括禁止美國農產品進口、禁止美國電影進口、在服貿領域推出反制措施等。
中美貿易里,中國商品出口雖然順差大,被美國卡著難受,但也不是毫無反擊之力。
關鍵七寸就在兩塊:
一塊,是農產品。
2023 年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達 291 億美元,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占美農產品總出口近 1/5 ,主要產品是大豆、玉米、豬肉等。
2024 年美國大豆出口總額達 245 億美元,其中對華大豆出口總額近 128 億美元,美國出口的大豆一半銷往中國。
農產品都是大宗商品,哪里都能買得到;
農民也是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農民利益受損將直接影響到特朗普的政治基礎。
另一塊,是服務貿易。
服務貿易一向是美國順差最大的板塊,這些年可賺了不少錢。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2023 年美國對華服務出口 467.2 億美元 ,實現貿易順差 265.7 億美元。
主要包括幾塊:旅游留學、科技服務(云計算、蘋果APP稅等)、電影文化、金融和專業服務(律師、審計等)。
這些領域是美國現階段的核心產業、高利潤產業,國內完全有平替的選擇,只是為了維持中美關系才對外開放。
既然關稅戰打到這個份上了,自然也要在這個領域收緊一下。
回到A股上,可以看到,今天的資金幾乎全數涌向以上政策涉及的行業。
第一個是農業股。
盤面上,農牧飼漁+8.89%、農藥獸藥5.09%、化肥行業4.28%。
農業股漲幅遙遙領先,不僅在于反制的可行性最高,也疊加了高層近日發布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
《規劃》有幾點值得關注的地方:
一個是,目標緊迫,指出到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要取得明顯進展。
為什么2027年要取得明顯進展?很明顯,是基于備戰需求了。
農業是個發展緩慢的行業,怎樣才能在短短兩年里取得明顯進展?
規劃里提了兩個方向,一是種業的自主創新要取得全面突破,二是農機裝備要全面升級。
實現路徑是——
種業屬于卡脖子問題,需要實施類似于光刻機的舉國體制式聯合攻關來解決;
農機沒有技術障礙,更多屬于普及率問題,將通過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加強補貼等方式來實現。
假設中美硬脫鉤的情況下,進口農產品漲價、需求短缺,肯定會刺激國內農業的自主替代熱潮,再加上政策扶持,這里面的機會空間很大。
眾所周知,農業看天吃飯,歷來不是個好行業。
但在國際局勢緊張的情況下,農業的周期性機會又是明確的,不用懷疑。
疫情的時候,俄烏戰爭爆發的時候,農業股都曾經出現過一輪大漲行情。
第二個專業服務板塊,今天漲了4.55%。
前面說過,專業服務行業是老美的核心產業,高利潤產業,真到了最后關頭,該收緊還是要收緊的。
但現階段,高端服務業上(尤其是科技服務方面)中國對美還有一定需求,沒必要卡死。
這個行業也主要是民主黨的支持者,是可以拉攏的一方。
因此不到最后關頭,應該還不會動這塊,確定性相對就小了一些,不如農業股。
第三個是消費股。
盤面上,食品飲料+6.46%、商業百貨+5.39%、旅游酒店+3.92%、釀酒行業+2.76%。
消費股大漲,主要基于二季度消費刺激政策加碼出臺的預期。
大摩在閉門會上提出了一個“2030年戰略”的建議,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三個0和1個30%。
即對美國以外的國家,中國把關稅降到0,打造一個“非美關稅聯盟”,以對沖與美國脫鉤的損失。
對外商直接投資和民企投資的準入限制減到0,以全面的開放來提升經濟活力,挖掘經濟發展的潛力。
對產業補貼降到0,減少對出口的執念,將節省出來的錢用于消費補貼和刺激,提升國民的消費力。
這樣到2030年,讓中國的消費增加30%(3萬億美元),由此成為一個消費和貿易更平衡的國家。
大摩認為這個戰略是具備可行性的,根據測算年均增長可達5.4%,也是后脫鉤時代不得不走的一條轉型之路。
老實說,如果高層真的下決心推行這個戰略,現階段的消費股,抄底含金量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